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彗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using HotCat
彗星轨道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 行 1:
 +
[[File:彗星.jpg|350px|缩略图|右|<big>彗星</big>[http://photocdn.sohu.com/20130308/Img368179033.jpg 原图链接][https://it.sohu.com/20130308/n368182800.shtml 来自 搜狐科学 的图片]]]
  
 
'''彗星'''(希腊语:Κομήτης,[[德语]]:Komet,英语:Comet,有时也被误记为慧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SSSB),当其朝向太阳接近时,会被加热并且开始释气,展示出可见的[[大气层]],也就是彗发,有时也会有彗尾。这些现象是由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共同对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松散的冰、尘埃、和小岩石构成的,大小从P/2007 R5的数百米至海尔博普彗星的数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会超过16公里。
 
'''彗星'''(希腊语:Κομήτης,[[德语]]:Komet,英语:Comet,有时也被误记为慧星)是由冰构成的[[太阳系]]小天体(SSSB),当其朝向太阳接近时,会被加热并且开始释气,展示出可见的[[大气层]],也就是彗发,有时也会有彗尾。这些现象是由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共同对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松散的冰、尘埃、和小岩石构成的,大小从P/2007 R5的数百米至海尔博普彗星的数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会超过16公里。
行 4: 行 5:
 
==彗星轨道==
 
==彗星轨道==
  
 彗星的轨道周期范围也很大,可以从几年到几百万年。短周期彗星来自超越至[[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或是与离散盘有所关联。长周期彗星被认为起源于奥尔特云,这是在柯伊伯带外面,伸展至最近恒星一半距离上,由冰冻天体构成的球壳。长周期彗星受到路过恒星和[[银河]]潮汐的引力摄动而直接朝向太阳前进。双曲线轨道的彗星可能在进入内太阳系之前曾经被沿着双曲线轨迹被抛射至星际[[空间]],则只会穿越[[太阳]]系一次。来自太阳系外,在[[银河系]]内可能是常见的系外彗星也曾经被检测到。
+
 彗星的[[ 轨道]][[ 周期]] 范围也很大,可以从几年到几百万年。短周期彗星来自超越至[[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或是与离散盘有所关联。长周期彗星被认为起源于奥尔特云,这是在柯伊伯带外面,伸展至最近恒星一半距离上,由冰冻天体构成的球壳。长周期彗星受到路过[[ 恒星]] 和[[银河]]潮汐的引力摄动而直接朝向太阳前进。双曲线轨道的彗星可能在进入内太阳系之前曾经被沿着双曲线轨迹被抛射至星际[[空间]],则只会穿越[[太阳]]系一次。来自太阳系外,在[[银河系]]内可能是常见的系外彗星也曾经被检测到。
  
 
==特征==
 
==特征==
  
 彗星与小行星的区别只在于存在着包围彗核的大气层,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扩散著。这些大气层有一部分被称为彗发(在中央包围着彗核的大气层),其它的则是彗尾(受到来自太阳的太阳风[[等离子体]]和光压作用,从彗发被剥离的气体、尘埃、和带电粒子,通常呈线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为已经接近太阳许多次,几乎已经失去了所有可挥发的[[气体]]和尘埃,所以就显得类似于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认为与彗星有着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轨道内侧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阳系的外侧。主带彗星和活跃的半人马小行星的发现,已经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差异变得模糊不清。
+
 彗星与小行星的区别<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6433227210_17f7341ca00100gkm7.html?from=science 小行星是什么?彗星又是什么?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新浪,2019-6-27</ref> 只在于存在着包围彗核的大气层,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扩散著。这些大气层有一部分被称为彗发(在中央包围着彗核的大气层),其它的则是彗尾(受到来自太阳的太阳风[[等离子体]]和光压作用,从彗发被剥离的气体、尘埃、和带电粒子,通常呈线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为已经接近太阳许多次,几乎已经失去了所有可挥发的[[气体]]和尘埃,所以就显得类似于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认为与彗星有着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轨道内侧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阳系的外侧。主带彗星和活跃的半人马小行星的发现,已经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间的差异变得模糊不清。
  
 
==目前发现==
 
==目前发现==
行 14: 行 15:
 
 截至2013年7月,已经知道的彗星有4,894颗,其中大约有1,500颗是[[克鲁兹族彗星]]和大约484颗短周期彗星,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稳定的增加中。然而,这只是潜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数量:估计在外太阳系的储藏所内类似的彗星体数量可能达到一兆颗。尽管大多数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够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会有一颗裸眼可见的彗星,其中特别[[明亮]]的就会被称为“大彗星”。
 
 截至2013年7月,已经知道的彗星有4,894颗,其中大约有1,500颗是[[克鲁兹族彗星]]和大约484颗短周期彗星,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稳定的增加中。然而,这只是潜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数量:估计在外太阳系的储藏所内类似的彗星体数量可能达到一兆颗。尽管大多数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够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会有一颗裸眼可见的彗星,其中特别[[明亮]]的就会被称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学家的报告首次明确的指出在矮行星谷神星,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有水汽存在。这项检测是通过赫歇尔空间天文台使用远[[红外线]]技术完成的。此一发现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会有这种典型的“喷流萌芽和羽流”。根据其中一位科学家的说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区隔是越来越模糊了”。
+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学家的报告首次明确的指出在矮行星谷神星,也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有水汽存在。这项检测是通过赫歇尔空间天文台使用远[[红外线]]技术完成的。此一发现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会有这种典型的“喷流萌芽和羽流”<ref>[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9CaKrnJKcrf [图<nowiki>]</nowiki>罗塞塔捕捉到彗星尘埃喷流形成],环球网,2015-4-21</ref> 。根据其中一位科学家的说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间的区隔是越来越模糊了”。
  
 
==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彗星曾经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但实际上,它们和行星、小行星、尘埃一样,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天体。不过虽然如此,它们却同时也是壮观、有趣、值得研究的天体。就在100多年前,1910年4月,[[哈雷彗星]]华丽地回归,从距离地球2300万[[千米]]远的地方飞过。当时它极为明亮,即便是在都市中也清晰可见。根据计算,哈雷彗星的彗尾会扫过[[地球]],这在当时引发了大范围的恐慌。因为科学家在彗星中探测到了氰,所以人们担心它会毒死地球上的[[生物]]。
 
 彗星曾经被认为是不祥的征兆。但实际上,它们和行星、小行星、尘埃一样,只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类天体。不过虽然如此,它们却同时也是壮观、有趣、值得研究的天体。就在100多年前,1910年4月,[[哈雷彗星]]华丽地回归,从距离地球2300万[[千米]]远的地方飞过。当时它极为明亮,即便是在都市中也清晰可见。根据计算,哈雷彗星的彗尾会扫过[[地球]],这在当时引发了大范围的恐慌。因为科学家在彗星中探测到了氰,所以人们担心它会毒死地球上的[[生物]]。
 +
 +
==视频==
 +
===<center>彗星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彗星的轨道 </center>
 +
<center>{{#iDisplay:r3049rh3z2s|560|390|qq}}</center>
 +
<center>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有什么区别 </center>
 +
<center>{{#iDisplay:y0773zqx974|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於 2020年5月20日 (三) 11:46 的最新修訂

彗星(希臘語:Κομήτης,德語:Komet,英語:Comet,有時也被誤記為慧星)是由冰構成的太陽系小天體(SSSB),當其朝向太陽接近時,會被加熱並且開始釋氣,展示出可見的大氣層,也就是彗發,有時也會有彗尾。這些現象是由太陽輻射和太陽風共同對彗核作用造成的。彗核是由鬆散的冰、塵埃、和小岩石構成的,大小從P/2007 R5的數百米至海爾博普彗星的數十公里不等,但大部分都不會超過16公里。

彗星軌道

彗星的軌道周期範圍也很大,可以從幾年到幾百萬年。短周期彗星來自超越至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或是與離散盤有所關聯。長周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奧爾特雲,這是在柯伊伯帶外面,伸展至最近恆星一半距離上,由冰凍天體構成的球殼。長周期彗星受到路過恆星銀河潮汐的引力攝動而直接朝向太陽前進。雙曲線軌道的彗星可能在進入內太陽系之前曾經被沿着雙曲線軌跡被拋射至星際空間,則只會穿越太陽系一次。來自太陽系外,在銀河系內可能是常見的系外彗星也曾經被檢測到。

特徵

彗星與小行星的區別[1]只在於存在着包圍彗核的大氣層,未受到引力的拘束而擴散著。這些大氣層有一部分被稱為彗發(在中央包圍着彗核的大氣層),其它的則是彗尾(受到來自太陽的太陽風等離子體和光壓作用,從彗發被剝離的氣體、塵埃、和帶電粒子,通常呈線性延展的部分)。然而,熄火彗星因為已經接近太陽許多次,幾乎已經失去了所有可揮發的氣體和塵埃,所以就顯得類似於小的小行星。小行星被認為與彗星有着不同的起源,是在木星軌道內側形成的,而不是在太陽系的外側。主帶彗星和活躍的半人馬小行星的發現,已經使得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差異變得模糊不清。

目前發現

截至2013年7月,已經知道的彗星有4,894顆,其中大約有1,500顆是克魯茲族彗星和大約484顆短周期彗星,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穩定的增加中。然而,這只是潛在彗星族群中微不足道的數量:估計在外太陽系的儲藏所內類似的彗星體數量可能達到一兆顆。儘管大多數的彗星都是暗淡和不夠引人注目的,但平均大概每年會有一顆裸眼可見的彗星,其中特別明亮的就會被稱為「大彗星」。

在2014年1月22日,ESA科學家的報告首次明確的指出在矮行星穀神星,也是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有水汽存在。這項檢測是通過赫歇爾空間天文台使用遠紅外線技術完成的。此一發現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因為彗星,不是小行星,才會有這種典型的「噴流萌芽和羽流」[2]。根據其中一位科學家的說法:「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區隔是越來越模糊了」。

相關信息

彗星曾經被認為是不祥的徵兆。但實際上,它們和行星、小行星、塵埃一樣,只不過是太陽系中的一類天體。不過雖然如此,它們卻同時也是壯觀、有趣、值得研究的天體。就在100多年前,1910年4月,哈雷彗星華麗地回歸,從距離地球2300萬千米遠的地方飛過。當時它極為明亮,即便是在都市中也清晰可見。根據計算,哈雷彗星的彗尾會掃過地球,這在當時引發了大範圍的恐慌。因為科學家在彗星中探測到了氰,所以人們擔心它會毒死地球上的生物

視頻

彗星 相關視頻

彗星的軌道
小行星,彗星和流星:有什麼區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