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彼得·蓋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彼得·盖伊
出生 1923年
国籍 中國
职业 美国史学家,耶鲁大学荣休教授

人物简介

中文名:彼得·盖伊

外文名 :Peter Gay

出生地:柏林

出生日期:1923年

逝世日期: 2015年5月12日

职业:美国史学家,耶鲁大学荣休教授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代表作品:启蒙时代、布尔乔亚经验;从维多利亚到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传

获奖经历:海尼根(Heineken)史学奖

彼得·盖伊(Peter Gay,1923年6月20日),耶鲁大学斯特林历史学荣休教授,前纽约公共图书馆学者与作家中心主任。

2004年,盖伊获得美国历史学会(AHA)颁发的学术杰出贡献奖。盖伊著作等身(超过25部),其中包括多卷本的《启蒙运动:一种解释》(其第一卷获美国国家图书奖)、鸿篇巨著《布尔乔亚经验:从维多利亚到弗洛伊德》。

彼得·盖伊出生于德国柏林,于1941年移民至美国。他先后在丹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并获得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61-1969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历史学教授。其后加入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欧洲比较与思想史教授,并于1984年荣获斯特林讲席教授。

人物生崖

彼得·盖伊是德裔美国史学家,耶鲁大学荣休教授。[1]

1923年生于柏林,后移民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曾于此任教。

他著作等身,研究广泛涉及启蒙运动、中产阶级等诸多社会文化史领域。

其早期的重要作品《启蒙时代》《魏玛文化》等在文化史研究领域具有典范意义;而研究后期又以“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的文化史”而闻名,是心理分析史学的实践者,代表《弗洛伊德传》更是试图将精神分、传记与历史相互结合。[2]

所获荣誉

彼得·盖伊在他有著作中所展现的是一个史学巨匠对重大历史话题游刃有余的掌控力,既有大的解释框架,又有对细节很好的把握。

对一般读者来说,盖伊将史学通俗化之后,使大家都能够凭己之力,轻松愉快地认识一个个极具影响力的时代和活跃其中的历史人物。

盖伊因其卓越的史学研究成就,于2004年被提名为第22届哈金斯讲座的讲者,这是属于人文学者的殊荣。 [3]

历获各种研究奖如海尼根(Heineken)史学奖等。其著作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历史学会杰出学术贡献奖、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金奖等重要奖项。 [4]

作为后代的文化史家,盖伊既继承了传统,又发明出自家的擅长之处。他同样倡导“运用精神分析的文化史”,探讨弗洛伊德对德国文化及史学研究之影响。其论著《启蒙运动:一种解释》、《魏玛文化》等均堪称具有典范意义。

而对于盖伊(Peter Gay)《启蒙运动:一种解释》(1966-1969)也有这样的评价:有关反宗教的美德,虽显得巧舌如簧,但都是些空洞无物的滥调。盖伊先生可以和最无耻的诡辩者相媲美。

个人作品

两卷本《启蒙时代》被公认为20世纪对启蒙运动作出整体诠释的最重要作品之一。[5]

五卷本《布尔乔亚经验》系列是盖伊晚期最重要作品。[6]

彼得·盖伊探究了现代社会秩序与商业文化源头的19世纪布尔乔亚阶层的观念转变,主题广泛涉及性爱、暴力、自我认知、教育理念、文学艺术等诸多精神与文化领域,展现出一幅构建于人类基本经验下的全景式时代画卷。[7]

彼得·盖伊先后花费了六七年时间撰写《启蒙时代》。18世纪的启蒙运动标志着现代的开端,于其时,对科学方法、理性以及进步的信仰支配了整个西方世界。

进入20世纪,启蒙运动则受到了苛刻地批评,批评者称其怀有明显的、过分简单的乐观主义。现代史学巨擘彼得·盖伊追根溯源,对启蒙运动的成就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彼得·盖伊运用极其丰富的史料,呈现了整个启蒙运动的面貌。在上卷《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中,盖伊首先分析了启蒙思想家如何利用古代异教思想家作为资源,以摆脱自身所继承的基督教文化遗产。

在盖伊生动、灵巧地叙事下,一卷极其细密的启蒙思想纹理图徐徐展开,伏尔泰狄德罗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哲人活跃其上。他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伟大纲领之下,同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又战又和。

令人尊崇的古代、可憎的基督教以及新近浮现的现代,这三者之间紧张的互动,既决定了启蒙哲人在身份认同上的最大危机,也决定了危机的解决方式。

他陆续创作了数量巨大的思想文化史方面的著作,以至于他所谓的“最著名的”代表作几乎每十年就一变。[8]

1960年代晚期和1970年代,他的代表作是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启蒙时代》,这两卷本的启蒙运动史,被公认为20世纪对启蒙运动作出整体诠释的最重要作品之一。

1980年代则是《弗洛伊德传》,展现了盖伊在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这两个方向的研究。

1990年代,他那五卷本的巨著《布尔乔亚经验:从维多利亚到弗洛伊德》问世,又取代了前两者,这部关于19世纪布尔乔亚阶层文化经验的史作,被人称道为是一部需要“一位拥有十足的勇气和广阔知识的当代史学家”,以其“取用不竭的精力、耐心和奕奕之精神”来完成的“庞大且令人感到兴奋的、有野心的计划”、“重要的历史书写工程”。 [9]

个人生活

人生中的两次“难民经验”。[10]

2007年,《波士顿环球报》记者凯特·伯里克曾在彼得·盖伊位于曼哈顿的家中采访这位历史学家,这时盖伊已是83岁高龄,此次访问也是他退休之后为数不多的一次媒体亮相。

彼得·盖伊是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青年时期在纳粹德国度过,后来为了逃离纳粹迫害和家人一起逃往了美国。[11]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的难民经验。

一到美国,盖伊就全身心地致力于学术研究。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后,盖伊的第一份教职是公共法律和行政,任教八年后才转至历史系。

他自嘲说:“这个转变并不如前次攸关性命,但它却是我生命中的第二次‘放逐’——如果这对我是个恰当的词汇。

这份工作刚开始时,便让我十分满意。很快我感觉到,事业上的这种转变,对我而言,就像是回到家了一样。”[1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