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光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光聚
出生 1974年
国籍 中国南阳
职业 画家
知名于 他的山水画成为当今年轻一辈中的代表,成为读者心目中寄情的佳处。
知名作品 《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
《当代名家16人邀请展》
《林泉高致——徐光聚山水画作品展》



徐光聚 ,1974年生于南阳。自幼随舅父彭茂先先习画,1997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99年于炎黄艺术馆开设中国画临摹画室,200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五次新人新作展”,2002年参加“水墨状态·中国画邀请展”,2002年参加“庄园水墨”中国画邀请展,2003年参加中国美协“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2003年参加中国美协“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3年参加“当代名家16人邀请展”,2003年参加并策划“走近七十年代——传承与开拓二十人联展”。2004年参加“第二届高山流水邀请展”,及参加“水墨心象当代名家邀请展”,2005年参加“启航·水墨新锐提名展”,2006年韩国·大田举办“徐光聚山水画作品展”,及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林泉高致——徐光聚山水画作品展”。现为黄胄美术基金会编辑,炎黄艺术中心展览部负责人,炎黄艺术馆艺委会委员。

名家点评

  读徐光聚的画,心灵默默沉入一种幽微、空明的状态里,一种难以名状但又依稀可见的净澈灵气,时时向我袭来。我不知其然,然又感到心灵真空妙有般地颤动,是那样的清晰与灵明。我觉到一种透彻所给人是那样的澄静,神思醉酡。光聚的作品给我的印象可以用“净”、“澹”这两个字来概括。光聚的作品中的“净”与“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色彩的清淡,画中的意象如袁宏道所说:“风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岚出,虽有无,不能设色也,淡之至也”。二是意境上的恬淡,心境是平和的,思虑也是极自然的。

古人以为天地之气,凝而为山,融而为川,山水与人的气息本相通,山水与人之间存在着同行同构之交互感应的物质。山水,培养了中国文人的“林泉之心”,而山水画,亦就应天命而生了,它使得文人们可以“不下堂筵而坐穷泉壑”。同样,光聚把山水画当成了他的希冀冥想和自然物我为一的情感追求的一种替代,也就无可避免他把他的修养、学识、志趣和理想带入了山水画中,使之具有了强烈的诗意,并以有诗意为其创作的重要追求。也因而使他的山水画成为当今年轻一辈中的代表,成为读者心目中寄情的佳处。——翁芳友

如果需要用几个词来概括徐光聚的山水作品的特质,那么用空寂、疏朗、简洁、渲淡、静谧、冷逸、荒寒等字眼是比较贴切的。

徐光聚追求的是以静观动,动静相宜的境界。我们可以从他的画面中看到,在这静寂寒冷的环境中,山间小路兀自蜿蜒向前,山下一潭瘦水清澈,有声叮咚,远山缥缈如黛痕一抹,房舍与亭台孑然独立,烟云在山中自由来往,任意舒卷,这难道不是一个同样“喧嚣”的世界吗?这正是被庄子名为“天籁”的自然之声啊。在徐光聚的山水画中,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而空则作用于视觉,在不同感官的相互协调和转换中,听觉的静正摇荡出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又更加渲染了宁静的氛围。这是一个由空和静相互融合的境界,空不是别无一物,静也不是万籁无声,空和静的结合造就了这片宁静空濛的幽远之境。

徐光聚的山水取法董其昌、渐江,直追元代王蒙、倪瓒。他擅以单线勾出山形,简洁的皴擦言简意赅,恰当地表现出山石的纹理和脉络。在他的作品里,青红黄绿的斑斓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极轻淡的颜色和大片的水墨。他用这点点墨痕在白色的宣纸上展现了天地万物的绚烂色彩。中国画本来就有墨分五彩的说法,没有颜色正超越了绚烂的色彩世界,也表现了色彩的世界。在这方面,徐光聚是得其精髓的。——马龙

徐光聚作品画面结构严谨,给人简远荒寒之感,有类于元人倪云林绘画的气象,意境幽远,用笔自然流畅,深得传统之神韵。——崔晓东[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