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徐复观

增加 6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研究领域 =
}}
'''徐复观'''(1903-1982), [[ 湖北 ]] 浠水人,新儒家学派的大家之一,亦是台、港最具社会影响力的政论家,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熊十力更名为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ref>[http://history.sina.com.cn/idea/dt/2014-01-10/112179635.shtml 《徐复观全集》在京发布 徐复观哲嗣出席],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9-02-20</ref>
八岁从父执中公启蒙,续在 [[ 武昌 ]] 高等师范学校及国学馆接受中国传统经典训练。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8年赴日留学,大量接触社会主义思潮,先入明治大学,后就学于 [[ 日本 ]] 士官军校。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激于民族义愤,提前返国。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战,亲身参与娘子关战役及武汉保卫战。1943年,任军令部联络参谋,派驻延安。数月后返回 [[ 重庆 ]] ,任 [[ 蒋介石 ]] 侍从室机要秘书,擢升少将。
1944年谒 [[ 熊十力 ]] 先生于重庆北碚勉仁书院,并拜入其门下。在熊先生的开导下,重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并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中,体会出结合中国儒家思想及民主政治以救中国的理念。1949年,徐复观迁台,定居台中,并历任省立农学院、私立 [[ 东海大学 ]] [[ 香港中文大学 ]] 客座教授。 1958年元旦,徐复观与 [[ 唐君毅 ]] [[ 牟宗三 ]] [[ 张君劢 ]] 联名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1969年赴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继任教席。 1982年4月,徐复观因胃癌在 [[ 台湾 ]] 逝世,享年80岁。
==个人作品==
==人物评价==
徐先生乃斯世之英豪,他已尽了其鸣时代之艰难与民生之疾苦之责任。-- [[ 牟宗三]]
我想在现代学术史上,徐先生扮演的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的学术经验和政治经验一样,可以说都不是正统的,但是其价值正在这种地方,他在价值上并不追攀主流或当权派,学术上也表示出伟大的异端的精神。-- [[ 余英时]]
徐复观先生的人格风范,就像东海一样的辽阔,像大度山一样的永恒。-- [[ 杜维明]]
徐复观与牟宗三、唐君毅同列为"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对现代新儒学在20世纪下半叶的兴起作出了独特的贡献。1958年,他与牟宗三、张君劢、唐君毅联合署名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发表,成为新儒学思潮在港台地区崛起的重要标志。在学术上,他接受熊十力"亡国族者常先自亡其文化"、"欲救中国,必须先救学术"的思想,加上他独有的政治与军事生涯,使他更关注现实生活,无意致力于形而上学体系的建构,做思辨型、书斋型的学者,而是以思想史论、时政杂文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学术与政治之间思考和探索,力图发掘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把儒家政治理想与民主政治追求结合起来,把现代新儒学与自由主义结合起来,以建设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中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以自己的政治经验和政治眼光,对于中国文化中的政治思想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知识分子问题等,都作出了独具慧眼、敏锐深刻的阐释。
1,5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