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爰(394年—475年)本名瑗,字长玉,南琅琊开阳(今属江苏)人,寒门出身,南朝刘宋著名大臣、史学家、文学家。

  • 徐爰早年最初只是东晋琅琊王大司马府中的一位不起眼的中典军,后来参加刘裕北伐,因思维缜密,很会讲理,被刘裕知晓。宋武帝时,入侍太子左右。宋文帝元嘉年间,获得文帝任用,先后担任过殿中侍御史、南台侍御史、始兴王刘浚的后军参军、员外散骑侍郎。文帝北伐时,任命徐爰到前线传授和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和中旨。
  • 孝武帝即大位前,徐爰被任命为太常丞,为孝武帝制定朝章和仪注。孝武帝对他委寄尤重,朝廷大体仪注,非徐爰议不行。孝建初年(454年),徐爰补为尚书水部郎,转为殿中郎,兼尚书右丞。孝建三年(457年),参与孝武帝朝边境防御之策的讨论。不久升迁为尚书左丞。大明六年(462年),领著作郎,编著国史。大明七年(463年),迁游击将军,兼尚书左丞、著作郎如故。
  • 前废帝即位后,以徐爰为黄门侍郎,领射声校尉,著作如故。封吴平县子,食邑五百户。宋明帝刘彧即位,为太中大夫,徐爰因执权日久,刘彧在藩时就看不惯他,同时在刘彧受前废帝各种屈辱时,徐爰对他礼敬甚简。泰始三年(467年),刘彧命有司以“事君无礼”之罪,将徐爰发配交州。刘彧逝世后,才得以回京,担任南济阴太守、中散大夫。元徽三年(475年),病卒,年八十二。
  • 徐爰著有文集百余卷,多亡佚。有《宋书》、《系辞》、《礼记音》、《家仪》、《释问》、《释疑略》等行于世,抄合《皇览》,今亡。

基本信息

姓名    徐爰  
字号    字长玉      
民族    汉族      
官职    南济阴太守、中散大夫  
出生地   南琅琊开阳
出生时间  394年   
去世时间   475年 
所处时代   南北朝   
主要作品   《宋书》、《系辞》、《礼记音》等,抄合《皇览》。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 徐爰,字长玉,南琅琊开阳人也。本名瑗,后来,因为与傅亮的父亲同名,所以改为爰。徐爰最初仅是东晋琅邪王大司马府中的中典军,参加刘裕的北征。徐爰因思维缜密,很会讲理,为刘裕所知。刘义符在东宫为太子的时候,他入侍刘义符的左右。 [1]

元嘉为官

  • 宋文帝元嘉初期,徐爰又被文帝亲任,因为多年担任吏职的资历,被文帝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435年),转南台侍御史,始兴王刘浚的后军参军。不久,又复侍太子于东宫,迁员外散骑侍郎。宋文帝每次对外出军行师,总会悬授兵略。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书》误作二十九年),宋文帝遣王玄谟等北伐,同时配徐爰五百人马,随军向碻磝,衔中旨,临时宣示文帝的用兵方略。[2]

辅助孝武

  •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杀宋文帝自立。不久,武陵王刘骏率军讨伐刘劭,兵至新亭。此时大将军、江夏王刘义恭向南奔跑逃走,而徐爰被刘劭困在殿内,徐爰以三寸不烂之舌,诓骗刘劭让自己追击刘义恭,他因此得以趁机逃走,直奔新亭。当时刘骏将在新亭即大位,但军府造次,不知晓朝章。而徐爰素谙其事,徐爰一到新亭,新亭的文武官员都很喜悦,于是刘骏任命徐爰太常丞,撰立仪注。 [3]
  • 孝建初年(454年),补尚书水部郎,转为殿中郎,兼尚书右丞。
  • 孝建三年(456年),孝武帝诏问群臣边境防御之策,徐爰针对孝武帝诏旨,分别提出了各项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徐爰认为劳师远征,耗费巨大,且距离遥远,羽林救援不及。提出加强对淮北各边镇的军事部署的经营,加强边境各军事重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认为“威虏之方,在于积粟塞下”,提议在边镇施行屯戍结合、兵民合一、农战并修、耕战结合的军事组织与训练,并认为这是固本之道。同时认为守可抵御北魏侵扰,若攻则需协同反击,认为“为立之方,击之为要”。当年,徐爰升任为尚书左丞。
  • 大明六年(462年),早在元嘉年间,宋文帝就使著作郎何承天草创国史。孝武帝即位初年,又使奉朝请山谦之、南台御史苏宝生踵成之,但他们任史职的时间都很短,因此并未完成。大明六年,孝武帝以徐爰领著作郎,让他全部完成这项工作,全面编修国史。徐爰虽然参考前面的这些人的著作,但最后的所著,却不失为一家之书。徐爰上表说:"起元义熙,为王业之始;载序宣力,为功臣之断。"也就是将国史的元年,即刘宋王业的肇始,界定为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开始。于是孝武帝命内外大臣讨论和商议这个问题。太宰、江夏王刘义恭等三十五人赞同徐爰的提议,认为应当以义熙元年为断。而散骑常侍、巴陵王刘休若、尚书金部郎檀道鸾二人则认为应该以元兴三年(404年),即刘裕起兵讨灭桓玄的那年为始。太学博士虞和认为应该以开国为宋公元年。最后,孝武帝同意徐爰之议,下诏说:"项籍、圣公(刘玄)的传记,就曾编录在两汉的国史中,前史已有这样的先例。桓玄的传记也应该收录在宋书中。其他相关事项,就按徐爰的提议来。" 
  • 大明七年(463年),徐爰迁游击将军。其年,孝武帝南巡,徐爰暂时以本官兼任尚书左丞,车驾还宫,罢左丞之职。
  • 大明八年(464年),又兼任尚书左丞,著作兼如故。不久,孝武帝病逝,朝廷营建景宁陵,徐爰以本官兼任将作大匠负责景宁陵的营建工作。
  • 徐爰为人世故圆滑,懂得怎样取悦他人,也涉猎过很多诗书史传,尤其知晓朝议。自从元嘉初年,他就进入皇宫做皇帝的左右侍从,参加商议决断朝廷的一些事务,他既长于附和逢迎,而且又能用一些经典的词句来装饰自己,因此,很受宋文帝的信任。孝武帝时,对他更为信任,朝廷大体仪注,如果不是徐爰的见议往往都不能行。孝武帝架崩,公除后,晋安王刘子勋侍读博士咨询徐爰应不应该习业?徐爰回答道:"居丧读丧礼,习业何嫌。"过了几日,始安王刘子真的侍读博士又用同样的问题咨询徐爰,徐爰说:"小功废业,三年丧何容读书。"其专断乖谬皆如此。[4]

明哲保身

  • 前废帝刘子业即位后,凶暴无道,大肆诛杀内外大臣,当时宫廷、朝廷里的旧人大多被诛杀或被放逐,人人自立不安,只有徐爰一人工于心计,能言善辩,巧于迎合,自始至终没有忤逆过皇帝,因此得以保全自身。诛灭群公后,前废帝以徐爰为黄门侍郎,领射声校尉,著作如故。封吴平县子,食邑五百户。前废帝对他十分优厚,其他臣属没有谁能赶得上他。前废帝每次出行,经常和沈庆之及山阴公主乘坐在同一辆辇车上,徐爰也往往是其中之一。
  • 宋明帝即位后,削减徐爰的封号和官爵,将徐爰以黄门侍郎改领长水校尉,兼尚书左丞。明年,担任太中大夫,著作并如故。[5]

被贬交州

  • 徐爰秉权日久,当初刘彧在藩时,就很看不惯他。景和年间,刘彧在前废帝刘子业面前屈辱卑约,徐爰因此对刘彧更加不以礼相待,刘彧一直记恨在心。泰始三年(467年),刘彧下诏令,以“事君无礼”之罪为起点,一条条编制出徐爰奸诈谄媚的罪状,然后将他贬谪到交州。
  • 徐爰已经出发去交州,可能是徐爰先前一直都善于结交朝廷内外的各方势力,为人世故圆滑的原因,应该是很多人在刘彧面前为徐爰求情,所以刘彧才又下诏说,可以让徐爰担任广州辖境内的某一个郡的太守。有司奏请他为广州的宋隆太守。任命既下,可是徐爰已经离开了广州,抵达了交州。当时,正值交州刺史张牧病卒,交州土人李长仁作乱,大肆诛杀向北来的流放和寓居的人,几乎没有人幸免。李长仁素闻徐爰大名,徐爰趁机以智计诳诱李长仁,所以才没事。久之,李长仁居然放徐爰回去,徐爰因此得以北返,只留在南康郡担任南康郡丞。[6]

晚年还京

  •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刘彧病逝,徐爰因此得以返回京都,朝廷以徐爰为南济阴太守,复除中散大夫。
  • 元徽三年(475年),徐爰病卒,时年八十二岁。[7]

人物作品

  • 徐爰著有文集百余卷,其所著的《宋书》、《系辞》、《礼记音》、《家仪》、《释问》、《释疑略》等颇行于后世,其所上的礼仪和典章相关的奏文常为后世史籍所引用,另曾抄合《皇览》,今已亡佚。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他编的《宋书》(异于沈约编的《宋书》),记述了上自东晋义熙元年(405年),下讫刘宋大明八年(464年)止的历史。后来沈约就是在徐爰旧作的基础上,修改和添加,并增补了孝武帝之后的十六年的刘宋的历史事迹,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宋书》,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宋书》。《隋书·经籍志》著录徐爰宋书六十五卷,可见他的书曾和沈约的宋书并行,现在《太平御览》等类书中,还保存了徐爰宋书的残篇零段,今其文集大多已亡佚,仅存一些残篇零段。

人物轶事

  • 徐爰被刘彧发配交州,后来很多人为徐爰求情,所以刘彧最后又下了一道,让他返回担任广州的宋隆太守的诏令。并对徐爰的儿子徐希秀说:"此当令卿父还"。 但是,诏令下达的时候,徐爰已经到了交州。而当时,交州因刺史张牧病卒,李长仁占据交州作乱,大肆诛杀向北来的流放和寓居的人,几乎无人幸免。李长仁因为一向听闻徐爰的大名,徐爰又再次发挥了他极会讲理、巧言善辩的过人本领,以智计诳诱李长仁,所以才没事。不久,李长仁居然又被徐爰说动了,才得以返回广州。[8]

人物评价

  • 王鸣盛:徐爰本儒者,长于礼学,又修《宋书》,仕至显位。考其生平,敭历内外,无大过恶。沈约乃入之《恩幸传》,与阮佃夫、寿寂之、李道儿辈同列,此必沈约一人之私见。约撰《宋书》,忌爰在前,有意污贬,曲成其罪,正与魏收强以郦道元入《酷吏》相似。李延寿最喜改旧,乃于此种大乖谬处则仍而不改,惟于所载爰诸奏议痛加刊削而已。 [9]

史籍记载

  • 《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徐爰》
  • 《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七.徐爰》

参考资料

  1. 《宋书.徐爰传》:“徐爰,字长玉,南琅邪开阳人也。本名瑗,后以与傅亮父同名,改为爰。初为晋琅邪王大司马府中典军,从北征。微密有意理,为高祖所知。少帝在东宫,入侍左右。”
  2. 《宋书.徐爰传》:“太祖初,又见亲任,历治吏劳,遂至殿中侍御史。元嘉十二年,转南台侍御史,始兴王浚后军。复侍太子于东宫,迁员外散骑侍郎。太祖每出军行师,常悬授兵略。二十九年,重遣王玄谟等北伐,配爰五百人,随军向确磝,衔中旨,临时宣示。”
  3. 《宋书.徐爰传》:“世祖至新亭,大将军江夏王义恭南奔,爰时在殿内,诳劭追义恭,因得南走。时世祖将即大位,军府造次,不晓朝章。爰素谙其事,既至,莫不喜说,以兼太常丞,撰立仪注。”
  4. 《宋书.徐爰传》:“爰便僻善事人,能得人主微旨,颇涉书传,尤悉朝仪。元嘉初便入侍左右,预参顾问,既长于附会,又饰以典文,故为太祖所任遇。大明世,委寄尤重,朝廷大体仪注,非爰议不行。虽复当时硕学所解过人者,既不敢立异议,所言亦不见从。世祖崩,公除后,晋安王子勋侍读博士咨爰宜习业与不?爰答:"居丧读丧礼,习业何嫌。"少日,始安王子真博士又咨爰,爰曰:"小功废业,三年丧何容读书。"其专断乖谬皆如此。”
  5. 《宋书.徐爰传》:“太宗即位,例削封,以黄门侍郎改领长水校尉,兼尚书左丞。明年,除太中大夫,著作并如故。”
  6. 《宋书.徐爰传》:“爰既行,又诏曰:"八议缓罪,旧在一条;五刑所抵,耆必加贷。徐爰前后衅迹,理无可申,废弃海埵,实允国宪。但蚤蒙朕识,曲矜愚朽,既经大宥,思沾殊渥。可特除广州统内郡。"有司奏以为宋隆太守。除命既下,爰已至交州,值刺史张牧病卒,土人李长仁为乱,悉诛北来流寓,无或免者。长仁素闻爰名,以智计诳诱,故得无患。久之听还,仍除南康郡丞。”
  7. 《宋书.徐爰传》:“元徽三年,卒,时年八十二。”
  8. 《宋书.徐爰传》:“爰既行,又诏曰:"八议缓罪,旧在一条;五刑所抵,耆必加贷。徐爰前后衅迹,理无可申,废弃海埵,实允国宪。但蚤蒙朕识,曲矜愚朽,既经大宥,思沾殊渥。可特除广州统内郡。"有司奏以为宋隆太守。除命既下,爰已至交州,值刺史张牧病卒,土人李长仁为乱,悉诛北来流寓,无或免者。长仁素闻爰名,以智计诳诱,故得无患。久之听还,仍除南康郡丞。”
  9.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十八.徐爰不当入恩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