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秀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秀棠[1]

徐秀棠(1937年12月-),出生于宜兴蜀山紫砂陶艺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获奖作品有《坐八怪》、《雪舟学画》等。

从事紫砂工艺40多年,不仅在紫砂工艺上有较深的艺术造诣,而且研究中国绘画,书法,并将之融会贯通到紫砂工艺创作之中。创作了200多件紫砂陶塑优秀作品把传统技艺和现代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许多作品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

个人简介

徐秀棠:193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蜀山紫砂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间艺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会陶艺专委会主任。1954年拜紫砂陶刻著名老艺人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1955年1月随师父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1958年参加轻工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结业后转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坭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彩塑,1959年回紫砂工艺厂从事陶刻陶艺创作,主攻紫砂雕塑,1993年与日本陶艺家高桥弘先生合作组建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中获奖,并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及大不列颠博物馆、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及国内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收藏。1993年顾景舟为主编,徐秀棠、李昌鸿为副主编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宜兴紫砂珍赏》;1999年个人专著《中国紫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徐秀棠紫砂陶艺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主编《宜兴紫砂文化丛书》并编著《宜兴紫砂珍品》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人生履历

1937年12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1954年从师紫砂陶刻名艺人任淦庭(缶硕)学习陶刻,接受中国画及书法的基本功训练,进蜀山陶业社(宜兴紫砂厂前身)紫砂工艺学习班学习。

1955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厂前身)。

1958年参加由轻工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培训,结束后转入"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1959年回紫砂厂。

1959年调江苏省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雕塑处参加纪念碑浮圆雕创作设计,1962年回紫砂厂。

1968年主持并试制成功高2.8 米的紫砂陶大型雕塑《毛主席去安源》。

1972年恢复负责开展了多方面的创作设计研究工作,试制成功适合雕塑生产的泥料,采用色坭、镶嵌、琢毛等手法,并用"辉发釉"烧成雕塑,首次创作了《西游记人物群雕》在广交会上受到客商喜爱。

1973年主持总体设计了《银葵茶具》、《水利壶》、《鱼形文具》、《鱼纹瓶》等作品,运用瓷、竹、金属材质与紫砂工艺巧妙结合,如"瓷珠镶嵌"、"嵌银丝""色泥"、"锦纹""琢毛"等多种装饰技巧。

1977年与江苏省雕塑家一起,在苏州东山紫金庵临摹18罗汉泥塑、用紫砂陶烧制小样,分别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单位存档。

1978年创作了《萧翼赚兰亭》、《曹操煮酒论英雄》、《雪舟学画》等着意人物内心世界,形态逼真的作品,先后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宜兴陶瓷展览和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活动获全国美术设计奖。其中《雪舟学画》投产后连续8年盛销不衰。与顾景舟合作撰写的《宜兴紫砂工艺陶》于1979年发表《江苏陶瓷》。之后相继创作一批以群体组合,文化名人和民间典故题材的作品,有《鉴真和晁衡》、《刘海戏金蟾》、《雨长喜珠》、《坐八怪》、《四代书法家》、《饮中八仙》等。其中《坐八怪》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

1981年与顾景舟等参加香港市政局举办的"亚洲艺术节"。

1986年 调宜兴紫砂二厂创建紫砂雕塑分厂,期间设计紫砂陈设陶《丙寅大吉》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

1987年其到紫砂二厂任雕塑艺术分厂厂长热心于对青年的培养,并首创特大型陶艺,高162厘米、重172公斤的《净瓶观音像》,大型《花生》、《冬笋》、《灵芝》、《鼎狮熏香炉》等文玩陈设陶。他除从事陶塑创作之处,在综合陶刻、陶塑的基础上,设计创作一批别具风貌的紫砂壶有《龙凤壶》、《天威壶》、《灵豹壶》、《时袋壶》、《大平壶》、《竹报平安》等,并在镌刻铭款上做学问,作应时、应壶、应情之铭文。期间发表论文《紫砂陶刻艺术理论》,在《文汇报》举办"紫砂文化征文奖"中获得一等奖。还与顾景舟一起编辑《宜兴紫砂珍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1990年其从宜兴与人文题材塑造雕塑艺术形象,主要有《供春学艺》、《紫砂艺人邵大亨》等。在"中国第二届紫陶艺术展览会"上发表新作《十八罗汉》。这些作品凭借艺术功能的发挥再创造,突出人文精神,演示整体形象,独具魅力。

1989年赴日本访问。

1991年受日本陶艺家明星大学的邀请访问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武常野艺术大学、明星大学陶艺系,并参观众多的展览和博物馆。

1992年与胞兄徐汉棠应台湾省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到台湾访问,开展紫砂文化的两岸交流活动。

1994年与日本著名陶艺家高弘先生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

1996年再度受台湾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访问台湾,发表《试说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作品受到台湾同行的极高评价,1996年获得中华民族文化薪传奖,发起主持"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

1996年至今 建立并不断完善占地三十亩的长乐陶庄[1]

从事紫砂工艺40多年,不仅在紫砂工艺上有较深的艺术造诣,而且研究中国绘画,书法,并将之融会贯通到紫砂工艺创作之中。创作了200多件紫砂陶塑优秀作品把传统技艺和现代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许多作品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

社会兼职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专委会会长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委会主任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江南大学客座教授。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艺术成就

《紫砂陶刻艺术初论》获文汇报举办的"紫砂文化征文奖"一等奖。

《宜兴紫砂珍赏》副主编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紫砂》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徐秀棠砂陶艺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宜兴紫砂珍品》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宜兴紫砂文化丛书》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紫砂泰斗顾景舟》与山谷先生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景舟壶艺流别录》主编

《紫砂入门十讲》与山谷先生合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大师说器-------徐秀棠说紫砂》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获奖作品

《坐八怪》 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

《雪舟学画》 1983年全国陶瓷同行业评比艺术陶一等奖。

《丙寅大吉》 1986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

《不朽的生命》 1990年江苏省陶艺作品评比一等奖。

1990年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二等奖。

收藏记录

《"龙子好闭"茶叶罐》 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刘海戏金蟾》 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

《供春》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强过横者在于勇》《始陶异僧》等多件作品在香港茶具博物馆设专柜陈列。

《渔汛瓶》,《陕北老汉》 上海博物馆

《丈天》 南京博物院

《蓬莱》《高四方嵌银丝茶具》 故宫博物院

《乐天乐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一团和气》 无锡博物馆

徐秀棠[2]

出访活动

1981年 作为江苏省陶艺代表团代表参加香港亚洲艺术节

1988年 应香港市政局邀请参加"当代宜兴陶艺研讨会"

1989年 宜兴市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日本常滑市陶艺节

1992年 参加香港紫壶砂艺展

1996年 应中日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进行文化交流

1992-1997年 两次应台湾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到台进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2000年 应台湾统一集团邀请参加"跨世纪紫砂特艺展"

2000年 应日本浜板町友好镇邀请随丁蜀镇镇政府访问代表团访日

2001年 应韩国世界陶艺博览会组委会邀请出访

2002年 7月应美国史密斯松国家博物馆邀请参加" 世界民俗文化节 "

2002年10月应罗马尼亚美协邀请与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参加罗马尼亚国际陶艺活动

2005年12月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与汪寅仙、徐立一起,参加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举办的"书画·印·壶:陈鸿泰的艺术"研讨会。

个人展览

1999年2月25-3月7日 应台湾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紫砂陶艺收藏展"

2000年12月29日-2001年1月4日 在上海图书馆举办"跨世纪徐秀棠紫砂陶艺展"

媒体专访

2013年04月16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接受了中国艺术网的专访,他表示说:"在2001年上海办展览以后,从来没有出来搞过展览,这次也是艺术研究院帮我们出的那个大师作品集,出了以后也是个机缘,所以由于他们的努力我们也是把握了这个机会到北京来搞这次展览,展览还是规模比较小,所以作品只有大概五分之一。"当记者问到:"那以后有这个想法再做规模大一点的吗?"他回答说:"以后看看吧,因为自己觉得身体还可以,可能以后还有想法能够做一些,不要是给人家看的东西都是老一套,见过面了人家就感觉不新鲜了,所以有能力的话也可以在艺术道理上再创新,给人家觉得你还在前进你还再有所提高,这样人家才会对你的作品感兴趣。"

参考资料

  1. 徐秀棠大师紫砂作品欣赏. 壹读. [2019-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