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徐锡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徐锡宜
出生 中国上海
逝世 2017年8月22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指挥家
知名作品 《十五的月亮》(与铁源合作)、《战士歌唱毛主席》、《七色光之歌》、《怀念战友》等

徐锡宜上海人,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本科毕业到总政歌舞团工作,曾任乐队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主席。1970年起从事专业作曲。2017年8月22日14时23分,徐锡宜因病在北京解放军第302医院逝世,享年79岁。[1]

人物生平

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主席。1951年考入上海行知艺术学校音乐组,1952年至196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少年班、附中、本科学习钢琴小提琴、乐队指挥等专业。本科毕业到总政歌舞团工作,曾任乐队指挥,1970年起从事专业作曲至今。1993年创建了中国音协爱乐男声合唱团,并担任团长兼首席指挥。[2]

人物作品

创作了大量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包括歌曲、合唱、管弦乐、室内乐、舞剧、舞曲、影视、戏剧音乐等作品,其中60余首(部)声乐和器乐作品,在全国和全军的作品比赛中获奖。代表作品《十五的月亮》(与铁源合作)、《战士歌唱毛主席》、《七色光之歌》、《怀念战友》、《中国中国我爱你》、《我的歌飞过太平洋》、《飞吧,心中的歌声》、《风帆》等歌曲流传甚广。[3]

[ 徐锡宜和夫人

立过战功的作曲家

熟悉徐老师的人,都喜欢他的儒雅与平和,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他曾是在战场立过二等功的英雄。1965年在援越抗美战争中,徐老师所在的总政歌舞团受命组成18人的总政文化工作队,前往越南某高炮部队采风体验生活。美军的侵略暴行,炮兵营不少年轻的战士被炸死,使文质彬彬的徐老师义愤填膺。他不顾当时患慢性肠功能紊乱、吃什么拉什么的痛苦,拒绝部队领导让他回国治病的命令,坚持留下。所在的炮兵营长为之感动,想破例将他留下,可又发愁,一个拉小提琴的在阵地上能干什么呢?徐老师急中生智:我拉琴的手稳定性好,可以帮着把握坐标。就这样,他留在了阵地上。美军的飞机不断俯冲,开始徐老师紧张得腿直抖,但当他看到牺牲的战友,怒火取代了恐惧。他忘不了那天,他和战友们打下一架美国飞机,兴奋得跳出战壕高呼。他在阵地坚守了9个月,和战友们打下6架美军飞机。最后,阵地上大部分战士牺牲,只有他和营长及少数战士回国,总政授予他英雄称号,记二等功。可他多次流着泪对夫人安娜说,我不配这个荣誉,许多牺牲的战士都没记功,心里难过啊……

这段经历他刻骨铭心。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对战友的怀念和激情,让他挥笔而就《怀念战友》;1984年他和铁源合作创作《十五的月亮》,歌曲迅速在社会上广为传唱。为表彰其优秀创作,总政再次为徐老师记二等功,但社会上知道他们联合创作的人并不多。了解内情的人为他打抱不平,让他为自己正名,他却少有解释,也不感到有什么不平衡。我曾问他为什么,他喃喃地问我,那些牺牲的战士连三等功都没有,我好意思争?[4]

我无语。我知道徐老师这种经历过战争的人,知道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在他的心里,为国家和民族矢志不渝和英勇献身的人,才是他人生的标杆。

痴迷合唱的指挥家

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曾连续几年从不问报酬地参加一个团的演出,“钱多少我不在乎,因为每次参加这个团的演出时,我感到这才是艺术。”这个团就是1993年11月1日徐锡宜老师建创的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

作为总政歌舞团一级作曲、乐队指挥的徐老师,从军50余年,除了创作《战士歌唱毛主席》《怀念战友》《十五的月亮》《七色光之歌》这些广为流传的作品外,还有一件让他痴迷的事情,就是创作男声合唱。早年间,他看过苏联红军歌舞团的演出,那些战争时期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作品,向人们诉说着意志和理想、生命和希望。他们的歌声不仅旋律优美,更有着恢宏的气势和非凡的艺术感染力。这让徐老师萌生了中国也应有这样一个体现民族气节、凝聚民族精神的男声合唱团的想法。他多次写信给团里,给总政,给文化部,却一直未果。别看个子不高、白净净的徐老师平时一双笑眼,可只要他认定的事,不但坚定,而且坚持。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他不断地为建立魂牵梦绕的男声合唱团做准备,情有独钟不断地创作男声合唱作品。说到徐老师的坚定与坚持,还有一“美谈”:1967年徐锡宜老师准备与伍安娜结婚,时逢“文革”,安娜的父母都在受审查,结婚报告打上去了,团里不批,认为一个荣立二等功的军人、共产党员怎么能娶一个家庭正在受审查的人呢?徐老师一言不语地坚持,坚定地要娶伍安娜为妻,最终如愿。

正是伍安娜,在创建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的坎坷历程中立下汗马功劳。伍安娜,是在“马背上的摇篮”成长的“红小鬼”,曾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本科就读,毕业后在总政歌舞团弹了12年竖琴。面对夫君这位音乐高材,她自认为成不了艺术家,在市场大潮来临时,毅然脱下军装,投入商海。无论是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创建之初,还是运行当中出现资金困难,她都义无反顾地出资、筹资,从无怨言。近50年的相濡以沫,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的创建,使这对音乐夫妻终于圆了多年的梦,双双进入理想的音乐境界。

在中国前所未有的改革大潮中,专业文艺院团的生存和发展一直是探索求存的问题,更何况爱乐男声这样一个民办团体。徐老师硬是用他德艺双馨的魅力,把从北京12所院团遴选出的合唱精英聚合起来,面对无固定时间、资金、排练场地,他们咬牙坚持。就拿每次排练来说,要打几十个电话,避开团员们所在团的工作,才能凑齐排练。一两次还好,几年下来,所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我曾多次观看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的演出,他们在台上的魅力风采,很难让人想到他们拿着低廉的工资,有时还拿不到排练费,演出费也低得可怜。可是大家不离不弃地走到一起,因为他们知道,指挥徐老师和他们一样,甚至将自己的退休金和稿费都补贴给团里。是怎样一种梦想承托着他们?他们给我的回答是:爱乐。

人有理想是高贵的。爱乐男声的追求或许谈不上什么伟大,我也不知现实还能让他们坚持多久,但人在一生中,能有一个这样让人忘不了而感觉崇高的时刻,便是美好。

徐老师率领全团先后排演了《中外歌曲珍品音乐会》《俄罗斯歌曲珍品音乐会》《莫斯科的回忆》等多台合唱音乐会,自筹资金出访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到国内诸多城市演出。俄罗斯前驻华大使罗高寿多次观看演出,并安排俄亚历山大·罗夫红军歌舞团在北京与爱乐男声合唱团同台演出。1995年俄驻华使馆代表时任总统叶利钦,向徐锡宜老师颁发中俄友谊奖章和证书。俄罗斯著名指挥家雷诺夫在北京音乐厅观看了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的演出后,兴奋地说,你们男高音的特色精彩,富有魅力,极有前途,一定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优秀艺术团。

2005年,中国音协成立了合唱联盟,作为首任主席,徐老师不顾近70岁的高龄,更加忙碌,辅导培训,观摩研讨。作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和专家组成员,他还经常要为各地的艺术教育献言建策;同时,多次担任“金钟奖”、“国际合唱节”等国家重要音乐赛事的评委,以及出任维也纳世界合唱比赛的评委会主席。

2015年,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重组,成为我国创新体制模式的专业合唱团。合唱团的50名成员,均为各音乐院校声乐专业毕业,并有3至5年合唱实践经验,平均年龄29岁。2016年5月首次亮相首都舞台,就受到社会高度评价;6月就被外交部等六部委选中,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为中俄两国元首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以及400余位嘉宾演出。习主席陪普京总统上台与指挥徐老师握手,普京总统拥抱团员,并伸出拇指赞扬演出水平。

徐老师创建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的音乐梦想实现后,他想率团冲击更高的艺术高峰,可是他太累了,以致去年忘记了体检;今年4月到北京高校演出,竟然只能坐在高凳子上指挥;6月22日他还给我一长微信:“小玲,我2月至5月体重减轻20斤,身上乏力,不想吃饭,睡眠非常不好,决定住院彻底检查……5月底住院,6月8日出院,检查排除糖尿病,心肝肺肾排除肿瘤,医生说我心脏很好,血压也基本正常,我自己不吃降压药了,就是肝肾又多发囊肿,这两年没体检,一下长了10多厘米,我现在接受中医治疗,医生说是长期超负荷,累了,要慢慢缓。目前手头大剧院国际合唱节是爱乐的重点,9月底率团赴台参加两岸合唱节颁奖音乐会并作评委,其他的活动基本都推了,好好养着,为了8·11和赴台演出。”他殊不知,一切已经晚矣!家人和医生瞒住肝癌病灶占80%已治不了的实情,是想避免他的紧张和痛苦。我一直疑惑的是,他心里是否已经感知?如果他已预料到,又何以如此清醒理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合唱普及的实践家

早在徐老师担任合唱联盟主席之前,他就为合唱的普及倾心尽力。无论专业还是业余,他既指导过中国武警合唱团这样的高水平团体,也组织并指挥由专业退下来及合唱艺术发烧友组成的经典合唱团。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帮助创建北京日报社合唱团。

那是2000年,报社工会想成立合唱团,改变每年参加市里歌咏比赛总是成绩不佳的情况。我找到徐老师,想请他帮助辅导,他不问情况立即答应。我不好意思地告诉他,报社想参加合唱团的成员音乐基础有点差,他笑着问,都是编辑记者,水平能差到哪去?结果第一次给参加合唱团的人面试,考一些简单的试唱练耳,惊着他了。许多成员不仅没有声乐基础,而且不识五线谱。面试当晚,看见手机显示徐老师的电话,我心虚地接通,怕他这么有名的指挥家拒绝报社这个没有任何基础的合唱团。岂料,电话里他哈哈大笑:“你可真是考验我的水平啊,我接了!”

他从最基础的试唱练耳教起,亲自把合唱的五线谱翻译成简谱。合唱团缺少经费,他不仅不领取辅导费,还经常自己贴交通费。在辅导培训中,请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女高音歌唱家沈娜等专业人士,引导合唱团的素养和眼光。3年后,2003年北京日报社合唱团首次在金帆音乐厅举办中外名曲音乐会,他亲自指挥。之后,合唱团不断进步,如今已成为北京市优秀合唱团之一。他自豪地说,北京日报合唱团是他亲自带出的唯一的业余合唱团。

其实,全国各地有不少业余合唱团得到过他的真传,为了推广合唱艺术,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记得一次聊天中,他欣然说,人生百年,能够不留遗憾地走的很少,可我没什么遗憾的,我很知足。现在想来,他从住院到临终,一直平静、理性,或许正因他尽力而无憾。

现实生活的理想家

生活中的徐老师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虽然有些想法从不落地,但他不自恋,包容善良,于是大家依旧喜欢他。他在家里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幺,而是兄弟姐妹中唯一上过大学的,于是他认为赡养老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前些年,为照顾老母,家里请了家政员小陶,他看小陶有灵性,喜欢缝纫,就给她买了一台缝纫机,还鼓励她报名时装制作培训班,每天晚上去上课。安娜与世界著名时装品牌皮尔·卡丹公司有业务关系,每当有时装表演,就拿票让小陶去观摩。几年后,徐老师的老母亲逝世,小陶开了自己的时装公司,如今在业内赞誉有加,许多著名歌星和影视明星都找小陶设计定制服装和演出服。说起此事,徐老师很是为自己这个伯乐自得。此后又来了个家政员小陈,徐老师感觉她不爱读书,于是就鼓励她上培训班学理发,几年后小陈回到老家,徐老师又出资帮她在老家办了个理发店。总政宿舍院里有位明星的母亲,问徐老师安娜夫妇,你们家怎么能10年也不换保姆,我家一年换3个。


徐老师还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书虫”,偏爱读史,或许这与他收藏有关。和他读书一样,早年收藏,什么都收,也被人骗过不少次。后来他又主攻紫砂壶,又是读史,又是读专著。慢慢地,他的紫砂壶收藏竟然有了些气象,还在媒体上连载了藏品介绍。所有这些,安娜一律放任自流。无意中,儿子徐扬浸润熏陶,如今已超越老子,成为小有名气的收藏家,徐老师又是一番自得。不过,他也有软肋,是个路盲,搭车去哪儿,总告诉司机,去的地方在天安门的左边,或右边,让司机一头雾水。他在这个问题上倒也认,总是叨叨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你们怎么搞得明白?

在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重组后,徐老师工作之余,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和安娜谈论乐团这些小伙子,谁的孩子快出生了,谁还没有对象,谁家有困难,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二三十岁的样子……

8月26日,中国爱乐男声合唱团的小伙子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告别大厅,身着黑色演出礼服,列队吟唱徐老师的《美丽的夏牧场》,与社会各界四百余人一起为他送行……

值得欣慰的是,徐老师挚爱的合唱事业,一如今日中国绚丽的风采:正劲![5]

视频

徐锡宜为爱乐男声排练《传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