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复盆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复盆子 原图链接

复盆子 复盆子又名复盆子、树倭泡、树莓、麦泡等,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属于水果类,果实味道甘甜,果实是一种聚合果,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在中国大量分布但少为人知,在东北地区有少量栽培,东北林地、山地亦有分布,江浙一带山林也有大量分布,属于野果,极少有人养殖和贩卖,成熟季节在东北有小范围市场。覆盆子植物可入药,有多种药物价值,其果实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覆盆子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分泌激素。[1]

植物形态

复盆子落叶灌木。新枝略带蔓性,紫褐色;幼枝绿色,被白粉,有少数倒刺。复盆子叶互生,近圆形,掌状5裂,偶有7裂,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两面脉上被白色短柔毛;叶柄散生细刺,托叶线形。花单生于枝端叶腋;萼片5,卵形或长椭圆形,被灰白色柔毛;花瓣5,近圆形,白色;雄蕊多数;雌蕊多数,生于凸起的花托上。复盆子聚合果球形,红色,下垂,小核果密被淡黄白色短柔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覆盆子呈类圆锥形、类球形或扁圆形,由多数小果聚合而成。直径0.5~1厘米。高0.5~1.2厘米。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顶端纯圆,底部有棕褐色总苞,向内凹陷,体轻而质坚硬。小果易剥落,放大镜下观察略呈三角形,向外一侧密被白色短毛茸,其他两侧有网眼状凹坑。气微清香,味微酸。[2]

生境分布

复盆子生山地杂木林边、灌丛或荒野,海拔500-2000米。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通常生于山区、半山区的溪旁、山坡灌丛、林边及乱石堆中,在荒坡上或烧山后在油桐、油茶林下生长茂盛,性喜温暖湿润,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至中性砂壤土及红壤、紫色土等较好。复盆子主要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内蒙古、福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陕西、贵州、四川、重庆、甘肃;新疆等地区。日本、西伯利亚、中亚、北美、欧洲也有分布。[3]

繁殖

扦插
将粗度1厘米左右的侧生根挖出,选带芽的根,剪成10厘米左右的根条,于3月中旬进行扦插,开挖10厘米深的沟,将根斜插入畦床中,露出四分之一在土外,埋平即可。
移株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从山上林地中挖取野生植株,剪去地上基生枝,保留20厘米长,注意不要损伤基部的休眠芽。随后移植于平整好的大田中,株距25厘米,每亩2700株。栽后覆土踏实,浇定根水,覆盖秸杆干草等。
[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