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微绒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微绒毛(microvillus)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表面。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被细胞膜所包围并垂直于细胞膜表面,其直径约0.1微米,长度因细胞种类或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但以成长期的卵母细胞、小肠、肾小管的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等吸收机能旺盛的细胞和内耳、鼻、侧线等感觉细胞中较为丰富。微绒毛表面是细胞质膜和糖被,内部是细胞质的延伸部分。纵切面可见微绒毛中心有许多纵行的排列的微丝,直达微绒毛的顶端,微丝直径为4~6 nm。在上皮细胞的细胞质膜下方,有平行于细胞质膜的微丝网称为终末网(terminal web),微绒毛内的微丝根部埋藏在终末网内。这些结构均增强了细胞顶部的牢固性,使得上皮的表面成为一个整体。

形态特征

此外海胆卵细胞受精时,细胞表面有许多绒毛伸长特别是在小肠和肾小管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表面,密集而规则地排列着直径和长度一定的微绒毛,形成所谓刷缘状的构造。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显纵纹状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小肠1个细胞大约具有三千根微绒毛,可以看作是由它增加了细胞游离面而使吸收和接受刺激的能力提高的装置。

位于上皮细胞游离面,电镜观察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中轴含有纵行微丝,微丝一端附着于微绒毛尖端,另一端伸到细胞顶部,附着与此部胞质中的终末网。功能是通过增大细胞表面,扩大吸收面积,参与细胞的吸收功能。[1]

镜下观测

微绒毛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在电镜等显微镜下才可见。[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