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心咳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肺

常见病因 :心气不足,心血瘀阻

常见症状 :咳时心胸部疼痛

喉头似有物梗阻,甚则咽喉肿痛

心咳,为病名。咳则心痛,喉中如梗,甚则咽肿的病症。《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五嗽之一。《叁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二:“喜伤心者,咳而喉中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痹,名为心咳。” [1]

病因病机

心咳是由心病传于肺所引起的一种内伤咳嗽,属五脏咳之一。病机多为心气不足,心血瘀阻,通过“百脉”而病传于肺,血瘀津停为饮,肺气郁而上逆所致。 [2]

临床表现

咳时心胸部疼痛,喉头似有物梗阻,甚则咽喉肿痛。 [3]

辨证施治

证候:咳嗽短气短暂的发作性心痛胸闷,心悸怔忡,咽喉不适,甚则吐泡沫痰,或其中混有血色(又称唾血、唾白血),气促,咽喉如痹,吞咽不利,面唇青紫,乏力,脉象细数或疾而无力,或兼促、代脉,舌苔薄白,舌质有不同程度紫色等。治则:补心益气,活血泻肺,化饮止咳。方药:红参、参三七(分冲)、桂枝、茯苓、麦冬、桑白皮、制附片。方义:方中红参、甘草补心益气,桂枝、丹参桃仁活血化瘀,通脉止咳,参三七益气活血止血,葶苈子、桑白皮、茯苓泻肺祛痰化饮;附子温阳,麦冬滋心阴,二味均为治心病常用药物,配伍得当,不燥不腻,既可收强心之效,又可防心阳之虚,诸药合用,共奏补心益气,活血泻肺,化饮止咳之功。

气虚甚者,红参重用,加黄芪;瘀血甚者,加赤芍,地龙(血压低者不加);阳虚者,重用附片,甚则加干姜;阴虚者,重用麦冬,加玉竹;咳不止者,加车前子;心痛、心悸甚者,加血竭(分冲),若病情严重,则需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参考来源

  • 杨爱华,赵业勤.   心咳证治探析. 《 浙江中医杂志 》 , 2001  
  • 章恪.   略论心咳证治. 《 陕西中医 》 , 2005  
  • 李欣.   邵长荣巧用甘麦大枣汤治心咳. 《 WanFang 》 , 2001  
  • 吴朝晖.   心咳论治探析. 《 CNKI 》 , 2001  
  • 高延杰,陈晓明.  针药并治心咳验案1则. 《 CNKI;WanFang 》 , 2012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