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忻口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忻口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忻口村西靠山坡,东临滹沱河,居于四十里孤山之东北部,山地多于平地,在城北50里处。东面隔河与定襄县三家村、玉会村相望,南至石壑子2里,西隔金山与原 平市王家庄相距10里,北至红崖湾2里。

简介

中文名:忻口村

所属地区:山西省忻州市

人口数量:2968口人

著名景点:忻口战役遗址

火车站:忻口站6817次、6818次停车不售票

行政区类别:行政村

面积:2.42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平均气温17.7℃

机场:五台山机场

基本内容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高城乡下辖村

古时称“鹅”城,又因是春秋战国时奸臣屠岸贾的家乡,又称“屠岸贾城”,(注:屠岸贾,春秋晋国大奸臣,因元代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杂剧,影响深远,以后的许多剧种都据此编出了精品剧目,多年流传。屠岸贾也因此而成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奸臣形象)。其村名来历,一说因忻水从村北山口流过而得名;一说位于忻州北部的隘口,名日忻口;还有一说是汉高祖刘邦领兵作战,自平城脱围至此,“六军忻然”,故名忻口。在忻口战役时,毛泽东主席考证忻口村名由来时否定了刘邦一说。旧有忻口城,汉高祖时所筑。隋大业十一年北巡时突厥围帝于雁门,援军至忻口,突厥解围去。五代周显德元年攻北汉符彦卿入忻州,契丹兵在忻代间,北汉声援者退忻口。秀容县有忻口,皆今为民居,其半筑堡为戍守之所。明朝正统末北寇深入,官军拒守于寨口,寇不能陷。忻口在忻州北五十里,该村素为忻州的北门户,北齐、北周以及五代时期,都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关口。该村系沿官道居村,早年为忻州八镇之一,光绪六年版的《忻州志》载:“忻口镇”,后改为忻口村,该村地理狭长,从北至南大约4公里,而东西仅100米,现有耕地4279亩,2968口人,系联村建制,1984年9月将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改建为村民委员会。生产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核桃和辣椒。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忻口战役的遗迹保存至今的有:距忻口北半公里的红崖湾的 15孔窑洞,那是当年抗战将士临时居住地,其中第9号窑洞为国民党将领陈长捷的指挥所,第6、7号窑洞还分别书有“办公室”、“民国二十六年夏日第二十五团二营”等字样,当是团、营驻地。另外,还有国民党军队坚守的204号高地。全部遗址范围南北约500余米,东西约1000余米。

忻口战役纪念碑在忻口村北1里处的公路旁、战备窑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书:“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