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怀远县万福镇

怀远县万福镇地处芡河南岸,茨淮新河从镇域南部穿过,北与河溜镇徐圩乡隔芡河相望,东与兰桥乡毗邻,西与蒙城县接壤,南邻淮南市潘集区,是怀远县西南地区的门户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批21个特色小镇之一。镇域东西长15.1公里,南北宽14.1公里,总面积121.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积89793亩,人均耕地1.75亩。镇党委、政府驻万福集。[1]

中文名: 万福镇

外文名: wan fu zhen

别 名: 万福集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

面 积: 121.3平方千米(2017年)

下辖地区:回民新村

政府驻地: 万福村

电话区号: 0552

邮政区码: 233400

气候条件: 属北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带

人口数量: 53244人(2017年)

著名景点: 密码桩,找母桥,缠脚寺,欠河,茨淮新河

车牌代码: 皖C

行政代码: 340322

特色节日: 农历三月二十四万福庙会

目录

历史沿革

万福历史悠久,相传明朝时期,芡河南岸的夏庄村有一户姓万的,家庭十分富有,乐善好施,誉满乡里,这家的掌门人称“福老头”。万家在村西头摆摊设店,生意兴隆,召来许多客商,形成集镇,当地人把小镇以万家的姓和福命名,取名万福集,延绵发展。撤区并乡前,万福镇是中共万福区委、万福区公所驻地。万福区委辖藕塘、兰桥、万福、甘刘、回汉五个乡人民政府,49个行政村。1992年3月,县委决定将万福区的万福乡、甘刘乡、回汉乡合并设立万福镇。镇党委、镇政府驻万福集。万福地形平坦,南高北低。属北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带,兼有南北方气候特点,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雨量适中,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均降水量900毫米左右。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更为突出。年平均气温摄氏15.6度,平均无霜期219天,日照2200小时。土壤以砂礓黑土为主,属中低产土壤。境内野生动植物众多,植物丰富。

地理环境

该镇镇地处芡河南岸,茨淮新河从镇域南部穿过,北与河溜镇、徐圩乡隔芡河相望,东与兰桥乡毗邻,西与蒙城县接壤,南邻淮南市潘集区,是怀远县西南地区的门户之一。镇域东西长15.1公里,南北宽14.1公里,总面积约12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793亩,人均耕地1.75亩。镇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17°04′31″、北纬32°54′09.65″。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辖15个行政村,251个村民小组,53244人(2017年);以汉族、回族为主,间有蒙古族、壮族等6个少数民族。回族聚居在回汉村,人口1243人,占总人口的2.42%。万福镇人口密度0.0425万/平方公里,性别比110,劳动力34075人。全镇人口由陈、邹、王、马、张、刘、计、纪等54个姓氏构成。

著名人物

龙越,男,民间艺人,川剧变脸演员,出生于1988年06月20日(农历五月初七),祖籍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巴蜀变脸王亲传弟子。15岁时进入中国遂宁川剧团拜巴蜀变脸王为师学习川剧变脸艺术,随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修。其以“川剧变脸”身份强势跨入演艺圈,逐渐发展至演员。

城镇建设

为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2005年万福镇委托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怀远县建设局完成了《怀远县万福镇总体规划(2006-2020)》。2006年以来,万福镇依托万福、刘圩、回汉、找母桥、砖桥、汪巷6个集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万福集政府路、镇东路、建设路、健康路、砖桥路延长至2100米,铺设水泥路2100米,建下水道4200米,安装路灯112盏,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欢欣鼓舞,全民创业热情日益高涨。万福镇基本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的转变,土地耕种以机械化为主,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和良种牲畜繁育、养殖等具有一定规模。粮食种植以小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棉花、油菜为主,蔬菜、瓜果有白菜、萝卜、辣椒、大蒜、西红柿、西瓜、桃子、柿子等,养殖业以猪、牛、羊、鸡、鸭、鹅和草、鲢、鲫等鱼类为主。2007年,万福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万亩,总产量7.2万吨,总产值11400万元。其中水稻种植6万亩,产量3.4万吨,产值5440万元;小麦种植7万亩,产量3.8万吨,产值5700万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4900吨,产值2450万元;鱼类总产量302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290元。万福镇有优良的治水传统,按照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出“万福小区”模式,闻名省内外,是全县、乃至全市农田水利工作的一面旗帜。万福镇沿芡河建马园、瓦房、杨桥、九张、张刘、找母、邹庄、余庄、夏庄九个小型灌溉站,沿茨淮新河建李庄、小集、砖桥、陈安、计圩、回汉、洼王、汪巷八个灌溉站,干渠18条40千米,装机总动力2115千瓦,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

文教卫生

万福镇有中学2所、小学21所。2007年,中学在校学生2446名,教职工105名,升学率81.5%;小学在校学生5987名,教职工310名,升学率99.5%。万福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诊所2个、卫生室15个、病床65张、医务人员73名;传染病防治网络健全,镇中心卫生院设有防保所,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15个行政村设防疫点,每个防疫点有1名防疫员,主要进行甲肝、乙肝、结核病、流脑、乙脑、疟疾等传染病防治,年均接防2000人次。万福镇的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找母村一带,有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的拴马桩、点将台、缠脚寺,有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的找母村、找母桥、撵母桥等传说和遗迹。

经济发展

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达到2.53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9%,达到440万元;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增加值由590万元增加到1700万元。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第三产业日益繁荣,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三产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1%、16.9%.2010年,被评为蚌埠市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发展活力明显增强。认真落实经济社会管理各项改革措施,政府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农业综合改革全面推进,财政预算、教育、卫生、水利、林业等领域不断深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引进外资1.5亿元,成功引进万鑫粮油等一批较大型企业。全力推进经济发展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全民创业,五年新增私营企业23家、个体商户422户。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加快了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年均增长30.6%.投资1300万元,改扩建镇村公路73公里。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400万元,改建汪巷、陈安、计圩、后集等7个电灌站,修建防渗渠29.9公里,营造农田水林网1.3万亩,治理土地面积6.7万亩,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获得全市大禹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金杯奖和银杯奖。实施低压线路改造工程,农电发展迈上规范化、正常化轨道。万福大桥、唐万大桥重建通车。万福派出所、计生服务所、财政所办公室用房投入使用,建成万福、回汉两座自来水厂。投资790万元实施万福街道改建、扩建、美化、亮化工程,镇区面积由原来的0.48平方公里拓展到1.54平方公里。成立镇环卫所,完善管理机制,保障街道清洁卫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2011年,我镇荣获安徽省第二届“文明村镇”称号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实施项目由2007年的12项逐步扩大到29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60岁以上老人社会养老保险正在办理。扩建、新建2所敬老院,入住五保老人130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31%。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五年共建校舍15710平方米,改造加固13930平方米,教学条件显著改善。建成15个农家书屋和镇综合文化站,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落后的状况得到改善。镇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15个村分别建立了标准化的卫生室,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服务大楼投入使用,住院部即将竣工,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不断改善,农民参合积极性逐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00元,年均增长9.6%。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方兴未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刘圩中学、万福中学中考成绩喜报频传。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突飞猛进,计划生育稳定了低生育水平。顺利开展了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水利普查,民政优抚、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档案、统计等各项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创建安徽省第二届“文明村镇”。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不断加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不断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共救助贫困精神病人3770人次、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211例。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各类参保累计达到93.4万人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惠及城乡群众41.2万人次。民政项目园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2所,五保集中供养率由9%提高到36%。安居工程快速实施,累计建设廉租房、公租房16.9万平方米,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所获荣誉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安徽省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乡镇名单。

视频

怀远县万福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