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恐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恐狼

中文学名: 恐狼
拉丁学名: Canis dirus
别 称;惧狼,怖狼
二名法: Dire wolf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 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亚 目;犬型亚目
科:犬科
亚 科:犬亚科
属: 犬属
种: 恐狼
分布区域: 美洲大陆
年 代: 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
体 长: 平均1.5m、最大2.4m
体 重: 50-79kg

恐狼是犬属已灭绝的一个物种,在更新世(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的北美洲非常普遍。恐狼一直生活在北美大陆,传说中的恐狼具有凶恶的眼神,钢铁般的脸庞,潜伏在黑液中吼唱感激死者的恐狼之歌。

传说中恐狼的名气不仅是因为它较大的体型,更是因为它直到8000年前才灭绝,这使得恐狼成为除灰狼外人类可能面对过的唯一一种“大灰狼”。恐狼牙齿更为有力,是典型的机会捕食者,可能更轻易咬碎猎物的骨头,它主要的猎物为长角野牛、西方马等健壮动物,因此它也变得健壮。[1]

恐狼简介

作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野生犬亚科动物,恐狼在冰河时代的北美洲可是个重要角色。不过,其实它们比今天的狼大不了多少,身长1.5至2米,肩高1米左右,平均体重为50千克,大者可接近80千克。

恐狼出现在大约40万年前,直到冰河期即将结束的1万年前灭绝。在此期间,它们一直与生存至今的狼共同生活在美洲大地上。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这两种狼如何共存,其实,根据化石分析恐狼的身体结构与狼有许多区别,并不是对现代狼的简单放大。与今天的狼相比、恐狼的身躯和四肢更加短粗结实,肩膀宽阔,脑袋大而沉重(但平均脑量比狼要低),双颔及牙齿更加强劲有力。这样的体形决定它们在速度和耐力上都比狼逊色些,智力也略差,但却拥有鬣狗般的可怕咬力和更壮实的体魄。此外,已发现的恐狼牙齿化石大都严重磨损,说明它们经常啃食大型动物的骨头。而且在美国加州的拉布雷亚沥青坑中,恐狼的遗骸达360余具,数量远多于其他食肉兽。这似乎表明恐狼可能并非剽悍的猎手,而是智力不高、以拣食尸体为生的清道夫角色。

恐狼起源

约4000万年前,犬科动物首次出现在北美地区。黄昏犬是最古老的犬科物种之一,约有20厘米高,据推测以小型群居方式生活。之后出现了上犬,随着时间的推进,它的体形渐渐达到狮子般大小。细犬是第一个犬科动物的近亲种,而它的后裔真犬成为了犬属中首个类似现代狗和狼的物种。恐狼出现在大约200万年以前,体形和现代灰狼相似,但它的腿较短,而且更为有力 。

到了新近纪的时候,犬形类已经逐渐分化成了不同的家族,科学家也为它们重新进行了分类。恐狼被划分到“犬科动物”家族,这也是犬形类分化后的最大家族。恐狼并不是现生狼的祖先,最多算得上是远亲,它们还曾经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平原上。恐狼的学名意思是“可怕的狼”,是一种大型动物,体长可以达到1.5米。恐狼的上下颌比现生狼的更大更有力,牙齿也更锋利。不过恐狼的四肢要短一些,这说明它同样不能长距离奔袭,主要依靠伏击来捕获猎物。美国洛杉矶的拉布雷亚沥青坑曾经出土过350万件各种类型的化石,其中恐狼的化石有几千具,科学家据此推测恐狼应该是集体狩猎的动物。

形态特征

40万年前,恐狼(Dire Wolf)出现了。它的体型比现代的狼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和狼并存在世界上,直到一万年前才灭绝。它的身体构造和现代的狼完全不同,身体更健壮结实,四肢比较细而且短,比较像鬣狗。它的下颚组织很大,使它有能力咬碎骨头。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也和鬣狗类似,更大程度上是食腐者而不是猎手。它们的智力可能比较低。在加利福尼亚的沥青坑中,发现的恐狼的骨骸远比其他动物多得多,整整3600具。除了恐狼以外,其他几个狼的世系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发展。

物种分布

恐狼类是犬形类动物的一种,在更新世时分布于今天的北美洲地区。与现代的狼类相比,恐狼类的颅骨和牙齿都比较大,腿部却比较短。在美国加州拉布瑞亚牧场沥青坑中曾发现了1600件以上的恐狼类化石,这些狼群似乎是想吃陷于沥青中的动物,却导致自己也脱身不得。

物种发现

恐狼的第一个标本是由Francis A. Linck于1854年沿美国俄亥俄河在近印第安纳州埃文斯维尔的鸽子河河口发现,而大部份的化石则在加里福尼亚州的拉布雷亚沥青坑中发现。

恐狼应该是典型的机会捕食者,在洛杉矶著名的沥青坑中有3600具恐狼骨骼,这比其他动物要多的多,这说明它们常常潜伏在这片沼泽中以伺机猎杀陷进沼泽的猎物。恐狼还有一个比较健壮的原因是,恐狼主要的猎物长角野牛、西方马都是十分健壮的动物。尽管洛杉矶的恐狼化石最为丰富,但恐狼的第一次发现则是在1854年的费城,1858年雷第博士第一次将这种灭绝不久的物种命名为恐狼。

历史演化

在距今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狼与豺、狐狸等犬属动物最先在亚洲出现。当然,这里并不是进化的终点,那时的狼和现在的狼并不完全相同。在这以后的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在美洲和欧洲也都先后出现过几种狼,其中一些便是今天红狼和郊狼的祖先。然而,灰狼的基因仍旧蕴藏在各种狼的体内,等待时机一到便组装为真正的终极杀手 。

在500万年前的上新世到18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犬科动物先后到达了非洲和南美洲,并在全世界繁衍起来。这一阶段中,郊狼和红狼从它们的祖先中分化出来,郊狼和红狼只分布于北美地区,南于体型甚小,它们一般不具备捕杀大型猎物的能力。并且,我们一般所指的狼并不包括此两者,而仅仅是指灰狼。

还有一种大名鼎鼎的狼——恐狼在更新世晚期出现。恐狼的名气之所以大不仅仅是因为它较大的体型,更是因为它直到8000年前才灭绝:这使得恐狼成为除灰狼外,人类可能曾经面对过的唯一一种“大灰狼”。

恐狼一直生活在北美大陆,传说中的恐狼具有凶恶的眼神和钢铁般的脸庞,潜伏在黑夜之中,吼唱着它们那感激死者的恐狼之歌。

灰狼的出现甚至要比恐狼早一些,这种存活到现在的犬科之王发源于距今30万年的更新世期,最先出现的地点是欧亚大陆然后从白令海峡的大陆桥扩散至美洲大陆。

灰狼曾经和恐狼共同生活过近10万年的时间。由于恐狼从没有到过欧亚大陆,而从今天的结果看来,远道而来的灰狼的生存能力似乎更强。灰狼和恐狼到底有多大强度的竞争我们不得而知,但仅从体型上来看,两者的生态位重叠应该相当明显,也就是说两位经验老到的猎手具有类似的猎物。在猎物足够丰盛的情况下两者似乎相安无事,但是一旦条件发生变化,那么两者之间的真正差距便暴露无遗,虽然不一定存在厮杀与搏斗,但爪牙之间的较量却已经体现在捕食的效率上了,最终的结局自认是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灰狼能够取得进化上的成功并不只是因为它仅仅胜恐狼一筹,食性、行为、捕食策略、自身的身体结构等多方面的进化特征使它更能适应当前的条件。

生活习性

它栖息于北美洲大地上,身体和四肢比现生的狼更为短粗、结实,肩膀宽阔,头大而沉重但脑量较小,双颌及牙齿更加强劲有力。因此,恐狼在速度和耐力上都比狼逊色,智力也略差,但却拥有更为可怕的咬力和更壮实的体魄,似乎能够捕捉北美野牛、大角野牛、地懒以及西方马和各种大中型鹿类等猎物,也会拣食一些动物尸体为食,是当时草原上的清道夫。

恐狼灭绝

在更新世晚期(30万年前),灰狼经白令陆桥抵达北美洲。在10万年前,恐狼亦在北美洲出现。于一万六千年前,恰巧是冰河时期末及人类抵达北美洲,大部份的大型哺乳动物开始消失。恐狼由于失去了主要粮食,且较其他狼的物种(如灰狼及红狼)缓慢,以致未能猎食较灵活的猎物,开始被逼要吃腐肉。直至一万年前,大型哺乳动物及恐狼都灭绝了。不过在阿肯色州亦有发现一些化石,证明恐狼可能在4000年前仍有一些遗族生活在欧萨克山脉中。

參考來源

  1. 恐狼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