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恩里科.卡鲁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恩里科.卡鲁索
原文名 EnricoCaruso
出生 1873年2月25日
意大利,那不勒斯
逝世 1921年8月2日
国籍 意大利
职业 演员

人物介绍

恩里科·卡鲁索 (Enrico Caruso, 1873年2月25日~1921年8月2日),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1895年在家乡那不勒斯初次以男中音登台演唱《浮士德》,1898年以扮演《费杜拉》一剧中的罗列斯始唱男高音角色。后旅行热那亚、圣彼得堡等地演唱,深受欢迎。1904年赴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一举成名。毕生刻苦磨练,演出歌剧五十余部,在纽约的十年内即演唱过六百余场,随时能演出的曲目有五百多首。 姓名:恩里科.卡鲁索 性别:男英文名:Enrico Caruso 出生年:1873年 生日:2月25日 星座:双鱼座 国籍:意大利 地域:欧美 职业:音乐家 歌手 他的嗓音既刚劲洪亮又柔润甜美,呼吸控制及分句法十分完美,再长的乐句也能唱得从容自如。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1909年嗓子动过手术后,于1913年重返歌坛。他是第一个录有唱片的歌唱家,拍过电影,又长于雕塑和漫画。 不单在歌剧方面发展,卡鲁索在20世纪头两个年代还演唱当时的流行曲,而且还是那个年代的录音先锋。卡鲁索有力、宽厚和优美的声线,通过他的录音传遍大西洋两岸,成为当年最著名的明星,因此被誉为“一代歌王”。 1902年,在声音重现技术为重现格式激烈竞争之时(即爱迪生的圆筒式录音和留声机的唱片录音),卡鲁索宣布他将只在唱片上录音。他也是第一位从录制的每一个唱片中提取版税的艺术家。他的这一做法不仅使他成为了首位白金唱片艺术家,也很大的提升了留声机的公众形象。 恩里科·卡鲁索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1873年2月27日生于那不勒斯,1921年8月2日卒于同地。童年在教堂中歌唱,为该市著名歌手。后从师G.韦尔基内和V.隆巴尔迪。1894年在那不勒斯首次登台并不成功。尤其是1901年在该市圣卡洛剧院演唱《爱情的灵丹》遭受冷遇后决心永不在该市演唱。1902年在蒙特卡洛与N.梅尔巴同台演唱G.普契尼的《波希米亚人》获得成功,同年又在英国科文特加登歌剧院演出G.威尔迪的《弄臣》,由此声名大噪。此间还到过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法国、南美等地演出。1902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直到1920年。他在该剧院共扮演过36个角色,演出达600多场次。他很少回到意大利,只是1914年在罗马的科斯坦齐剧院和1915年在米兰的维尔梅剧院两次参加义演,扮演《丑角》中的卡尼奥。 卡鲁索早期的高声区不能运用自如,有时不得不使用假声或把乐谱移调;但这也促使他后来发展出一种绝妙的半声唱法,加上他那略似男中音的音色,使它不同于其他男高音。他的嗓音浑厚、辉煌,属于抒情-迫展男高音,既有一般男高音优美悦耳的特质,又能唱出炽烈的戏剧性激情。在他全盛时期,嗓音有如洪钟,具有非凡的力度,再加上高超的呼吸控制和早年发展的绝妙的半声,使他对演唱诸如《阿依达》中戏剧性的拉达梅斯和《爱情的灵丹》中的内莫里诺,均能应对自如。当《丑角》中卡尼奥痛哭流涕时,或《阿依达》最后一幕在地牢里唱平静而优美的二重唱,都能深深打动听众的心弦。有人曾问他一个伟大的歌唱家需要具备那些条件,他的回答是:“一个饱满的胸膛,一张大嘴,百分之九十的记忆力,百分之十的才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心中要有点东西。”他感情淳厚、富有幽默感,坦率、热情、慷慨。他演唱态度认真,尽力把一切献给听众。他认为不如此,就是对艺术的背叛。 卡鲁索一生演了50余部歌剧。他对艺术歌曲和那不勒斯民歌的演唱造诣很深,他在歌唱方面的成就对世界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是第1个录制唱片的意大利男高音,录有250余张唱片,被誉为声乐史上杰出的男高音。卡鲁索是美声学派中第一个起来废除常规的人。他拒绝屈服于使歌词成为音她奴隶的传统唱法,他歌唱文字本身的含意,表达它们的感情和意义。他听从心灵的支配超过技巧对他的影响,他的感情是他歌唱的唯一导师。 人的嗓音是由人间喜怒哀乐等色彩表达出来的,是一个乐器的发音所无法表现的。人间哀婉动人的情绪是卡鲁索的魔力,他那歌声,穿透到所有幸运地听到的人的心灵琢处。当代男高音歌王帕瓦罗蒂对卡鲁索的评价颇具总结性质,他说:“卡鲁索确实是楷模,所有的男高音都应当以他为师。他的声音举世无双。他一直保持了清澈而圆润的音色。不仅如此,他那非凡的乐句处理和令人难以置信的音乐激情使他比任何人都能接触到音乐的真谛,任何人都不能同他相提并论。” 卡鲁索1921 年8 月2 日在索莲托逝世,享年48 岁。 卡鲁索青年时期的音域不宽,威尔琴大师又十分谨慎,始终把他限制在抒情性曲目范围内去训练。可是当他在米兰(1896 年前后)的时候,在隆巴尔迪大师的指导下,逐渐向戏剧性男高音发展。所以在他跨上世界歌剧舞台时,他既是抒情的,也是戏剧性的男高音。在这个时期,他的音域不但很广,而且已经能达到全部音域的统一。所以从他的歌声中我们是听不出人的声音是有不同的音域的,卡鲁索的声带保健医生马腊费奥迪指出:“卡鲁索不是男高音,也不是男中音或男低音,而是三者混合的歌唱家。他有个使人听不出学院派的传统声区分类和不受音域范围限制的嗓子。他用他那同样富丽色彩的男声,从他音域内的最低音一直唱到最高音,克服了人声的各种难度,而总是饱含着深情、温柔、圆润.同时又具有威力。他的声音是一股金子般的流水。” 从纯粹的发声功能上讲,卡鲁索是个奇迹。且不说他其他方面的优点,单指他声音本身的力量和美,很多年来一直使人不解。当他对着钢琴弦呼气,使它们发出声音,而且窗子上的玻璃也都震得碎裂时,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卡鲁索生就一副中等身材,他有很宽的肩和球状的胸。在一米的距离上他可以把音量加强到歌唱家们不能达到的140 分贝。他的强音使得他的同台演员不得不和他保持一个距离。在他之后的男高音中,只有莫纳何的音量多少能够望其项背。 此外,卡鲁索能够最大限度地收缩内壁肌,同时仍能保持喉头处于最低位置上,从而把声璧最大限度地拉长。这是卡鲁索在声乐功能上独有的绝技(这是声望仅次于他的男高音贝尼亚米诺·吉里所从未掌握的技术,尽管两人在声乐的行为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气息压力虽然可怕,但卡鲁索仍能通过纯“技巧”而保持喉咙绝对放松,从不死板僵硬。这一点确实是惊人的绝招,堪称声乐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从演唱曲目范围来看,许多歌唱家因在一个局限的范围内的精采演唱,或因扮演某个角色成功而名垂青史,但卡鲁索演唱的曲目却非常广泛,包括意大利和法国的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从抒情到戏剧性曲目,从最轻巧的奈莫利诺到最壮实的奥赛罗(只录过后一角色的唱片),他都能唱。他演唱了普契尼、玛斯卡尼、莱昂卡瓦洛、焦尔达诺与契雷亚写的真实主义歌剧,他也唱较老的剧目,如《预言家》、《非洲女》、《新教徒》 、《 威廉·退尔》 、《浮士德》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威尔弟的作品。 在意大利的男高音中,他是塔马诺与德· 路西亚的继承者,但他与他们不同,他比塔马诺更抒情,比德· 路西亚更直率,他与他们的共同点是演唱时强烈,动人心弦,这是一切意大利歌唱家的共同特点。比较而言,路西亚的唱法是比卡鲁索更老式的一种唱法,他有着明显的颤音,并常用混声、头声与假声,与丰富响亮的高音形成对比。卡鲁索很少运用这种对比的手法。塔马诺的唱法与卡鲁索相比也显得较为原始,所以当代男高音歌王帕瓦罗蒂认为:“卡鲁索是当时所有男高音歌唱家中最现代的。他是现代男高音的发明者。” 恩里科·卡鲁索与卡鲁索同时代的意大利男高音中只有亚历山德罗· 庞契和乔万尼· 泽那泰洛在有限的曲目范围内近似于卡鲁索。但无论具有什么长处的男高音,他们在卡鲁索面前都会黯然失色。卡鲁索具备了歌唱家的一切条件,并学会了演员的主要技巧。虽然他的声音雄浑厚重,却有着惊人的灵敏。他具有漂亮的高音,但他从来不是只唱高音的歌唱家。他有着深刻的音乐感,有着拿坡里人天赋的音乐表现力。卡鲁索说:“我唱的时候从来不想歌唱技术,我的舌头,我的嘴等等,我完全集中于歌词的意义。”马腊费奥迪指出:“心理的资质给予卡鲁索富于感情的声音是无与伦比的,它们依存于有把握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中。这就给卡鲁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他以他的全部精力用于歌唱的每个细节,并将其声音的美极为自然地溶合在思想感情之中。” 确实如此。对卡鲁索来说,歌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效果而做的技巧挣扎。因而,观众喜爱他扮演的各个不同的角色。他的思想不会去为了思考音的高低而受到束缚,而永远是随着音乐和歌词去发挥他的演唱。 卡鲁索于1921年8月2日在索莲托逝世,享年48岁。 卡鲁索的歌唱艺术的最突出之处在于他的呼吸技术。他的伴奏者福契多在《卡鲁索的歌唱艺术》一书中说,卡鲁索应用的是两肋一一横隔膜的连合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被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声乐大师们认为是人最自然的呼吸法,他们认为要能很好地掌握歌唱的呼吸技术,不仅仅是肌肉上的控制,而且还要与词义相结合,全神贯注地来执行肌肉的控制。 “美声”的特点之一就是歌唱中的连音。卡鲁索所唱的连音好像每一个音与第二个音都连得似乎溶化在一起了。他在小音程的进行中所使用的连音同他在大音程中,或者在同一个音上所进行的连音都是一样的听不出任何缺点。这是他在音调中所做到的连音。在发声方面每个字母与字母之间他所掌握的连音,都是非常奇妙的,那就是每个字母改变到第二个字母时,进行得非常圆润,亦好像是天衣无缝,他用字音起调时,发声很柔软,可是却很有力量,他从来不让子音尖锐化而影响到母音。卡鲁索唱歌时口腔各部股肉保持着自然、松弛的状态。由于这一点,配合了他完整的呼吸技术,因此才能尽量使用不同的共鸣达到多样化的音色。无论在最朴实的民歌,还是在歌剧的咏叹调中,当音乐转调的时候,他的声音都能符合于音乐和声的泛音,极细致地转变。 单音强弱变化是美声歌唱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卡鲁索能够从一个最弱的音量出发唱到最强的音量,然后往返数次,这实在是很少有歌唱家能够做得到的。 在卡鲁索一生的演出生涯中,一共饰演过64部歌剧,饰唱过67个角色,演出过976场歌剧、独唱会,保留曲目有521首。卡鲁索是世界第一个把歌唱节目录制成唱片的歌唱家,录有489张78rpm唱片,其中现存只有245张。 卡鲁索的歌唱成就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古往今来,无与伦比。他的声音音质优美,音域宽广,音量强大,音色丰富,表现力强。他的声音包括了男高音领域中所有各种类型的男高音(抒情的、Spinto的、戏剧性的)。他科学地继续、发展了Bel Canto,他的呼吸能量惊人,运用得也很巧妙,气息的流出与声音的发出配合得异常之好,善于把所有的气息变成声音发出来,而且多用上部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避免其它发声器官的紧张,因此,他的发声,口腔、喉部、颈部等异常松弛,没有丝毫的压迫感。他的声区衔接得也很自然,听不出他的声音有什么声区的区别,具有“一个声区”的发声特点。他的高音Close,起音强烈,发声果断,力度刚劲,爆发力强,声如洪钟,金声玉振,无不显示出他那音质的美与力,具有美学价值。他的Legeto,音与音的走动、字与字的改变,都进行得十分圆润、柔美,注重音调的华丽和分句的完整,讲究吐字的清晰和共鸣的圆润。他的半轻声(Mezzo Voice)唱法,运用得自然、轻柔、饱满、柔美且富有情感。他的突发性的哭腔唱法,运用得稳重、适度、传神、微妙。 他唱歌曲,用声不多,力度不多,行腔细致,音调流畅,气息自如,在发声上没有加强戏剧性,保持着自然的色彩,抒情为主,具有纯、清、远、美的歌唱最佳境界。他唱歌剧,善于采用不同的声音造型来饰唱不同心态的角色造型,声音的可塑性强,用声集中,共鸣圆润,气概刚劲个性突出,威力十足,具有惊人的穿透性声响。在歌剧史上,能够把角色饰唱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的,卡鲁索是第一个。 1 Cielo Mar 2 No!Paglicaccio non son 3 Mal reggendo all`aspro assalto 4 Nisere Ah!Che la morte ognora 5 Se m`ami ancor Ai nostri monti 6 Se quel guerrier io fossi Celeste Aida 7 Forse la soglia Ma se me forza 8 Ella mi fu rapita Parmi veder le lacrime 9 Di`tu se fedele 10 Una furtiva lagrima 11 Mama mama ,quel vino 12 Donna non vidi mai 13 Echo lointain de ma jeunesse 14 Come un bel di di Maggio 15 Oh`mostruosa colpa Si,pel ciel 16 Vecchia Zimarra 17 Ah,la paterna mono 18 Deh ch`io ritotni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