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惠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惠民县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地处山东省北部,北与阳信县接壤,东邻滨州市滨城区,南隔黄河与高青县、邹平县相望,西与商河县、济阳县交界。截至2016年,惠民县辖1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石庙镇桑落墅镇淄角镇胡集镇李庄镇麻店镇魏集镇清河镇姜楼镇皂户李镇辛店镇、大年陈镇和孙武街道,武定府街道,何坊街道。

惠民县,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乡。辖区内有孙子兵法城、魏氏庄园、武圣园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

历史沿革

惠民县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三代时期。

秦:置厌次县,属齐郡。秦始皇以东南有天子气,乃东巡以厌(厌读压)之,次舍于此,故名。县治在今桑落墅北。

汉:西汉改厌次县为富平县,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王莽建立新朝后,改富平为乐安亭。

东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复改为厌次县,仍属平原郡。

三国:为魏地,名厌次,属乐安郡。

晋:名厌次,属冀州刺史部所辖乐陵国,刺史部驻厌次。

北魏:名厌次,县治迁马岭城(今何坊乡二郎堂村北二里处),属沧州乐陵郡。北齐:556年(天保七年)废厌次,将原厌次县并入阳信县,县治马岭城,属乐陵郡。隋:初为阳信县,属渤海郡。586年(开皇六年)废渤海置棣州,县属棣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厌次县,属棣州,县治迁至今辛店乡先棣州村一带。606年(大业二年)废棣州,厌次县属沧州。不久,废沧州,复置渤海郡,厌次属渤海郡。

唐:复置棣州,厌次属棣州。625年(武德八年),废棣州,厌次属沧州。643年(贞观十七年)复置棣州,州治驻厌次,厌次还属棣州。天宝初,改棣州为乐安郡,厌次属乐安郡。758年(乾元元年)改乐安郡为棣州,厌次属棣州。

五代:厌次属棣州。907年(后梁开平元年)棣 州刺史华温琪为避水患,将州治与县治均迁于厌次东南(今清河镇乡古城马村一带)。

宋:厌次县属河北东路棣州乐安郡。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迁州治、厌次县治至阳信县界乔子镇之八方寺(今惠民县城址)。金:厌次属山东东路棣州防御郡。

元:厌次县属济南路棣州。

明:1368(洪武元年),废厌次县,域地入棣州。1403年(永乐元年),改棣州为乐安州。1426年(宣德元年)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属济南府。

清:初仍为武定州地,1724年(雍正二年),武定州为山东布政使司直隶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武定州升为武定府,始置惠民县(因城东南20里有惠民沟而定名)。为武定府的附郭县。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惠民县改属济南道。民国十三年(1925年),置武定道,道治设惠民城。民国十六年(1928年)废武定道,惠民县直属山东省。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于惠民县城置山东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辖惠民等11县。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中国共产党在惠民县境内西北部、西部、西南部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民国三十年)1942年9月,冀鲁边区在商河、惠民两县边界地区建立商惠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4年10月渤海区建立惠(民)济(阳)商(河)三边县。

1945年9月,建立惠民市,惠民县原一、二区归惠民市管辖,市政府驻惠城;其余地区属惠民县管辖,县政府驻何李村(属第三堡乡)。惠民市、惠民县属渤海行政区第四专署所辖。10月,撤商惠县、三边县。1946年12月建杨忠县。1949年4月,惠民县党政机关由何李村一带迁入惠民城。

1949年5月,杨忠县改称惠济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5月,渤海区撤销,原辖专区调整,建立惠民专区,专署机关驻惠城,惠民县属惠民专署管辖。惠济县撤销,其辖区分归惠民、济阳、商河三县。1961年4月10日,惠民县、滨县分治,惠民县原辖13处人民公社改为13个区,县政府迁回惠城。惠民县属惠民专署所辖。1967年3月,中共惠民县委、惠民县人民委员会被惠民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属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所辖。1978年,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署,辖县不变。至1985年,惠民县仍归惠民行署所辖。[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惠民县位于为东径117°29′,北纬37°38′,地处山东省北部,北与阳信县接壤,东邻滨州市滨城区,南隔黄河与高青县、邹平县相望,西与商河县、济阳县交界。全县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惠民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地势平坦,境内全部县黄河泥沙淤积成的平原,海拔8-20.7米。大致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全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微斜平地,占县境面积的64%。

水文

惠民县有4条河流过境。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南缘46.28公里,为县内主要灌溉水源。徒骇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南部45.2公里,流域面积460.5平方公里,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系县内排洪、灌溉的主要河道。沙河由西向东,流经县境北部41.5公里,是县内主要排洪河道,其流域面积562.3平方公里。土马河自西部入境后为南北走向,流长15.2公里汇入沙河,流域面积232平方公里。

气候

惠民县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2.2摄氏度,无霜期 184 天,年平均降水量达589mm。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黄河、徒骇河、土马沙河横贯东西,其中,黄河年可引水量 2.5 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惠民县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余万亩。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惠民县计有250多科850多种。野兽有黄鼬、野兔、刺猬、狐狸、獾、鼠、蝙蝠等10科20种,家畜有牛、马、驴、骡、猪、羊、狗、兔、猫等。野禽有喜鹊、乌鸦、苍鹰、麻雀、燕子、鹌鹑、杜鹃、啄木鸟、伯劳、百灵、黄鹂等28科60种,家禽有鸡、鸭、鹅、鸽等。虫蛇类数最多,光昆虫就有153科600多种,蛛形动物也有23科74种。已知害虫的天敌有瓢虫、草青蛉、赤眼峰、茧蜂、食蚜蝇、食蚜虻及食虫蝽类等70多科200多种。水生动物有鱼、虾、蟹、鳖、蚌、青蛙、蟾蜍、水蚤等40多科100多种,仅鲤科就有32种。

植物资源

惠民县中木本植物38科122种,主要有杨、柳、槐、榆、桐、枣、桃、杏、梨、苹果、山楂、葡萄、柽柳、桑、柏等。草本植物50多科230多种,其中农作物中的禾本科作物就有12种,瓜菜25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等。真菌植物28科150种,其中食用菌有蘑菇、侧耳、木耳等。植物资源中的药材有益母草、茵陈、车前子、枸杞、忍冬花等168种。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惠民县总人口64.18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2.29万人。人口出生率11.42‰,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5.61‰。

2012年末惠民县总人口64.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25万人。人口出生率12.4‰,死亡率7.0‰,自然增长率5.4‰。

2013年,惠民县户籍总人口为640815人。其中,男性人口323389人,占总人口的50.47%;女性人口317426人,占总人口的49.53%。男女性别比为102:100。全年出生人口7133人,死亡人口3404人,净增人口128人。人口出生率11.1‰,死亡率5.3‰,自然增长率5.8‰。

2011年末惠民县总人口64.18万人, 有少数民族19个,1200人。2012年末惠民县总人口64.07万人,有少数民族19个,1200人。

经济

综述

2013年,惠民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64.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95亿元,比2012年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6.13亿元,比2012年增长1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54亿元,比2012年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87:41.11:40.02调整为19.41:40.17:40.42。

第一产业

2013年,惠民县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9.05亿元,比2012年增长4.3%。其中,农业42.85亿元,比2012年增长2.7%;林业1.52亿元,比2012年增长8.0%;畜牧业18.93亿元,比2012年增长4.4%;渔业2.04亿元,比2012年增长11.3%;农林牧渔服务业3.72亿元,比2012年增长17.8%。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4.27亿元,林业增加值0.65亿元,牧业增加值4.71亿元,渔业增加值0.6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71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1.5%、12.7%、9.5%、14.3%和13.4%。

2013年,惠民县县粮食面积134.06万亩,总产量47.47万吨,单产354.06公斤/亩。棉花种植面积27.10万亩,总产量1.46万吨,单产53.8公斤/亩。蔬菜瓜类面积50.97万亩,总产量145.50万吨。水果总产量11.85万吨。

2013年,惠民县完成合格造林30075亩,其中生态林场建设4281.5亩,国省道绿色通道林带更新1530亩。新建农田林网6300亩,县乡道路绿化42公里,河流干渠绿化22.5公里,林下经济6750亩,湿地保护与修复1处。全县森林面积63万亩,林木覆盖率稳定在45%以上。

2013年,惠民县的肉类总产量6.59万吨,禽蛋产量7.55万吨,奶类产量0.95万吨。渔业生产平稳发展,水产品产量实现1.26万吨,增长3.4%。

2013年,惠民县疏浚河道10公里,清淤沟渠822公里,新打及配套机井110眼,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亩,建设标准化方田0.6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5.03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4.5万亩,解决和改善了2.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第二产业

2013年,惠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法人企业,下同)突破200家,新增41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家,比上年增加1家。

2013年,惠民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高出全市平均0.9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比2012年增长11.6%,重工业比2012年增长19.1%;私营工业比2012年增长1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1.2%。

2013年,惠民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67亿元,比2012年增长18.3%;实现利润总额11.26亿元,增长39.6%;实现利税21.49亿元,比2012年增长31.4%。

2013年,惠民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7亿元,比2012年增长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9万平方米。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91亿元,比2012年增长8.6%。

第三产业

2013年,惠民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11亿元,增长24.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75亿元,增长24.1%;农村投资完成18.36亿元,增长22%。惠民县第三产业投资得到加强,完成投资73.09亿元,增长34.1%。新开工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年新开工项目145个,完成投资109.39亿元。

2013年,惠民县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52.17%,比2012年提高3.87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55.45亿元,增长40.74%,占全部投资的39.57%,比2012年提高4.67个百分点。

2013年,惠民县的房地产开发投资16.80亿元,比2012年增长20.2%。其中,房屋施工面积130.6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5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0.8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2.29亿元。

2013年,惠民县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0.14万套,开工率100%。已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65套,连同结转项目竣工率54.6%。

2013年,惠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33亿元,比2012年增长13.2%。从销售地域看,城镇和乡村两个市场共同发展,双双保持较快增速,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68亿元,比2012年增长1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65亿元,比2012年增长12.2%。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9.07亿元,比2012年增长10.7%;商品零售72.26亿元,比2012年增长13.5%。从行业规模看,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25.29亿元,比2012年增长11.7%,占零售总额的31.1%;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56.04亿元,比2012年增长13.9%,占零售总额的68.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2013年,惠民县实现进出口总额8667万美元,增长26.78%。其中,出口总额6001万美元,比2012年增长45.94%;进口总额2666万美元,比2012年减少2.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万美元,比2012年减少98.27%。

2013年,惠民县公路通车里程2655.4公里,比2012年增长3.9%。农村公路建设再创佳绩,投资1.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34公里,完成县道大中修18.4公里,县道养护149.3公里,改造危桥3座。

2013年,惠民县民用汽车保有量6.52万辆,其中2013年新注册0.87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5.66万辆,其中2013年新注册0.83万辆;年末私人轿车保有量5.30万辆,其中2013年新注册0.82万辆。

2013年,惠民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551万元,其中邮政业务量为2278.37万元;电信业务量为2427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7万户,比2012年下降6.9%;移动电话用户58.89万户,比2012年增长12.0%。互联网用户数达到8.55万户,比2012年增长52.7%。

2013年,惠民县有AAAA级景点1个,AAA级景点3个,旅游强镇2个。年内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00万元,比2012年增长15%。[3]

社会事业

科技

2013年,惠民县创造二个历史新纪录。共上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专利产业化项目16项,其中省级项目立项4项,市级项目立项7项,争取无偿支持资金1275万元,实现了五年连续增长,市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项目立项率达到100%,创历史最高记录,单项项目支持资金最高1000万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2013年,惠民县共完成专利申请224件,较上年增长8%,其中发明申请28件;授权发明专利15件,同比增幅275%。3项专利荣获滨州市专利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较上年增长50%。争取市县专利补助20.88万元,其中县级补助8.8万元,补助额度创历史最高纪录。成功申报惠星塑料有限公司的"除草防虫抗病的双色地膜"为首届滨州市专利新产品。

教育

2013年,惠民县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6所,专任教师2171人,班级544个,在校学生28086人,较上年增加0.6%;其中,普通初中在校生人数18937人,较上年减少3.6%;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9149人,较上年增加10.7%。全县共有小学88所,与上年持平。专任教师2403人,共有班级935个,较上年减少5.0%;在校学生37469人,较上年减少7.1%。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县共有幼儿园84所,共有班级479个,在园幼儿达到13023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23人。

文化

2013年,惠民县共拥有文化馆1处,乡镇文化站14处;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省和市级分别为1个、9个和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67项,其中国家、省和市级分别为2项、6项和19项。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县有线电视用户10.3万余户,电视覆盖率为100%。

卫生

2013年,惠民县共有卫生机构361个,包括县及县以上医院10处,乡镇卫生院14处,卫生疾控中心1处,妇幼保健站1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923人,其中,医生1110人。全县实有医疗床位2664张。新农合工作全面推开。参合农民达到52.5万人,参合率100%,累计补偿参合农民医药费用19345.61万元。

体育

2013年,惠民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80枚(其中省级3枚),银牌96枚,铜牌80枚。全县共举办县以上运动会6次,参加运动员3000人次,输送到各类体校人数72人。[4]

交通

惠民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国道、省道干线公路连接全国各地。这里距济南国际机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到天津、青岛两大港口城市均可当日乘车往返,国家一级开放口岸东营港和正在建设中的滨州港为惠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海上通道。

风景名胜

孙子兵法城

中国孙子兵法城景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惠民县的西北隅,是孙子故里人民为了纪念伟大军事家孙武而兴建的华夏兵学第一圣殿。

魏氏庄园

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以其显著的军事建筑特点而闻名中外。一九九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胡集书会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汉族曲艺集市盛会。

火把李庙会

惠民县皂户李乡河南张一带,自古家家户户加工泥塑,曾盛极一时。二月二日火把李庙会可见当时泥塑盛行一时。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悠久的历史培育了众多名人志士,隋朝画家展子虔、元代剧作家康进之都诞生在这里。

孙武,字长卿,前535-前470年,汉族,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

格谦(?-616)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隋末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南)人。

胡旦(955-1034年),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字周父。宋太宗大平兴国三年(978)戊寅科状元。

马拯,字吉甫,号镜石,惠民县城西北三里马家堤口村人。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平事迹不详。后世人评价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

袁化中(?~1625)字民谐,别号熙宇,明朝武定(今山东省惠民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东林党人。

李之芳(1622-1649)字邺园,山东武定人,清朝大臣。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中举人,1647年(清顺治四年)中进士。曾任浙江金华府推官、刑部主事、湖广道御史、吏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

魏肇庆(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后代,官至武定府同知。

刘玉田(生卒年不详),字篮坡,陈集乡大范家村人。

李鸿飞(1857~1938),字岳星,惠民县城南门街人,曾任淮安知县。

陈西林(1867-1946)字荫东,曾用名陈敬汉。惠民县大年陈村人。曾任津奉、京绥铁路总工程师,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京绥铁路顾问。

孙允荣(1870~1900),惠民镇大孙家村人。

钟铭,字箴堂(生卒年月不详),世居县城西北营街,少年苦学,入泮食饩,后师三台书院,学生多从就读。著《四书详解》、《悦心录》、《弃帖咕哔》等书,后考入京师第一师范学堂,毕业后,曾任京师八旗学堂教习等职。

曹瀛(1864~1947),字子登,原籍清河镇街,后迁居惠城古楼街(今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

韩振铎(1875-1951)东路梆子名演员,艺名"咬断弦",或称"小脆瓜"。惠民县大桑落墅镇韩龙章村人。

董晴岚(1882~1966)原名董葆光。惠民县城察院街人。

当代名人

张志远,男,真实姓名路雨亭(1897-1978)字作霖,化名张志远。惠民县人。

高传海(1900~1947)字汇川,原为惠民城富商。

曹文斌(1911~1965),麻店乡曹王村人。

李中宪(1912~1982),山东省惠民县皂户李乡园子李村人。

雷鸣玉(1920-1968)山东省惠民县吕家村人。

杨建功(1919~1945),原名王延福,惠民县魏集镇三合村人。

陈永玲(1929-2006)京剧旦角。海外报刊评论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原名陈志坚,祖籍山东惠民,生于青岛。

王德庆,1932年生人,山东惠民。现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滨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滨州市舒体书法研究会会长,山东诗词学会会员,滨州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郭宝庆(1934-1955)惠民县宁家村人。1948年他参加了村基干民兵。1953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加入共青团,并被评为优秀战士。

周立双(1944-1982)惠民县夹河村人。中共党员。1965年参加工作。1969年从事农村邮电工作。13年没休过一天假,没误过一次班。先后投递报刊、邮件312万份(封),从没出现过丢失、损毁等差错。1982年获省劳动模范称号。

路化伦,字道远,山东惠民县人。1958年毕业于惠民师范,从事学校教育40余年,中学高级老师,传统派功力型书法家。

张广宁,男,1953年8月生,山东惠民淄角宁解人,汉族,学历中央党校研究生(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法学理论专业),哲学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2011年12月,卸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名优特产

韩记香肠

惠民坤鹏牌韩记香肠师承北京老字号宝元斋之传统精华,不断探索食品营养科学之真谛,以香味纯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享誉齐鲁。

短枝红富士

惠民短枝红富士苹果系1988年培育而成的红富士苹果短枝型变异新品种,定名为惠富一号。

蜜桃

惠民特产蜜桃属南方品系,外观艳丽,肉质细腻。

武定府酱菜

传统武定府酱菜品种主要有磨茄、包瓜、糖包、酱桃仁、杏仁、水晶莴苣、酱黄瓜、酱花生仁、合锦菜、酱地环、虎皮菜、百工皮等30余种。武定府酱菜具有鲜、甜、脆、嫩的特点和色、香、味、体风格。

城市荣誉

先后被授予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省水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县、省基层水利建设试点县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