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惹恼领导为何还能升迁?曾国藩:学会欲擒故纵,不被重用都不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惹恼领导为何还能升迁?曾国藩:学会欲擒故纵,不被重用都不行

惹恼领导为何还能升迁?曾国藩:学会欲擒故纵,不被重用都不行
圖片來自 孔夫子旧书网

[1]

晚清名臣曾国藩早年在京城为官的时候,他的很多升迁方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却也在情理之中。在他离开京城的最后一次升迁中,可说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甚至可以说是曾国藩打击报复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所换来的结果。

曾国藩在京城最后一次受到重用,是坐稳了吏部侍郎的位置,成了权倾天下的礼、兵、刑、工、吏五部侍郎。当时,曾国藩是朝中兼职最多的一个大臣,而且,也非常年轻,仅仅只有42岁。

曾国藩在朝中的最后一次重用,不仅惹恼了咸丰皇帝,还得罪了很多官场上的人,但他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不被重用都不行。

下面,我们就一一讲解。

其实,曾国藩早在30岁正式进入翰林院工作前,就十分痛恨吏部,因为当时每个在翰林院实习期满的翰林,要想得的皇帝的引见(面试),就必须通过吏部。

翰林们实习期满,唯有得到皇帝的面试后,才能真正成为大清王朝的一名公务员,是外放到地方当官,还是留在京城任职,都是皇帝的一句话,因此,非常重要。

而吏部却利用手中的职权,对凡是要想得到皇帝引见的翰林大肆敲诈,对不送银子的翰林,绝对不带到皇宫里去面见皇帝。

曾国藩当年从翰林院实习期满后,就因为没有银子贿赂吏部官员,足足给他拖了半年时间,才得到皇帝的引见。

曾国藩对吏部的做法十分愤怒,可自己地位低微,要想改变吏部,十分困难。

当曾国藩成为二品大员后,他决定向吏部“开炮”。

但曾国藩还是遇到了很多难题,自己虽然升迁快速,可就是无法做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

熟悉官场文化的曾国藩知道,如果自己将手伸得太长,就会遭到朝中很多大臣的痛恨,因此,一直在运筹帷幄,看看如何才能改变吏部这种欺压学子的做法。

到了咸丰皇帝时期后,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成了礼、兵、刑、工部的侍郎,可依旧无法管到吏部的头上。为此,他决定采取欲擒故纵的方法,让咸丰皇帝一步步钻入他的圈套中。

曾国藩的方法,让人拍案叫绝,他不被重用都不行。

曾国藩 道光进士,曾任内阁学士,道光末年官至侍郎。善于讲“道德”说“仁义”,对程朱理学推崇备至。太平天国进军湖南时,被任命为帮办团练大臣,在湖南举办团练。后来组建起一支具有正规军规模的地主武装团练——湘军。咸丰四年发布《讨粤匪檄》。 率湘军出省作战,为清政府收复失地。为了强化镇压力量,他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新式枪炮。咸丰十年(1860年)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