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意大利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意大利蜂
原圖鏈接

意大利蜂 [1](蜜蜂科)工蜂體長 13 - 15 mm,胸部絨毛黃褐色,腹部具黃褐色的橫紋,後足脛節扁平多毛能攜帶花粉,俗稱花籃足。本屬2種,本種又稱西洋蜂、意大利蜂,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由於怕熱不怕冷習性,在冬天或較高海拔仍可見,而且棲息涼爽的樹洞、石洞或土穴隙縫中,一個巢會聚集數百隻以上的蜜蜂群居住。工蜂是雌性,螫刺是由產管特化而成,雄蜂則不具螫刺,外觀近似中國蜂但中國蜂胸背板顏色較深,腹部的斑紋較明顯。

简介

意蜂的绒毛亦具黄色,这在雄蜂上特别易于区别。其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肘脉指数中等或偏高,平均为2.2~2.5。意大利蜂的体形比黑蜂略小,腹部细长,吻较长(6.3~6.6mm);腹板几丁质颜色鲜明,在第2至第4腹节背板的前部具黄色环带。但黄色区域的大小和色泽深浅有很大变化,有的蜂群较宽而浅,有的窄而深。浅色的蜂种,常具有黄色的小盾片,类似塞普路斯蜜蜂。意蜂的特浅色类型,就是众所周知的“黄金种蜜蜂”,仅在腹部末端具有黑色小斑。

意蜂抗病力弱,常见的疾病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麻痹病、孢子虫病、壁虱病、白垩病等。对蜂螨的抵抗力弱。

意蜂一般比较温顺,在提脾翻转检查时,能保持安静。蜂群育虫力特强,从早春可直至深秋都能保持大面积子脾(地中海型的育虫周期)。分蜂性非常弱。特强的蜂群在仲夏仍能很好地工作,这样就能在主要季节,节省大量管理劳力。由于意蜂吻较长,可以利用它为红三叶草授粉。它的造脾性能优越,蜜盖洁白,可以生产巢蜜。意蜂分泌王浆的能力特强,并善采贮大量花粉。在夏秋,往往采集较多树胶。清巢能力强,抗巢虫。但意蜂以强群越冬,食料消耗大。在较高纬度地区,越冬困难。早春育虫时,工蜂往往受冻损失,因而春季群势发展迟缓。若夏季流蜜不佳,由于消耗大,容易出现饲料短缺。

意蜂是地中海气候的产物。地中海地区冬季温和、潮湿且较短,夏季流蜜期长而干旱。实践证明,在各地类似的气候条件下,意蜂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品种;但在冬季较长,早春气候多变的地区,它是难以适应的。一百多年来,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部,人们几经引种,它都未能很好地立足。

由于意蜂的群势很强,又非常机敏,因此在流蜜良好的情况下,意蜂能表现出特别优越的采集力。然而,这种特殊的机敏性,也会导致盗性。意蜂定向力很弱。在养蜂室同时饲养许多蜂群的情况下,外勤蜂经常迷巢、错投。在美国,意蜂的形态与原产地基本一样,但黄色部分增加,这是偏爱浅色蜜蜂有意识选留浅色类型的结果。美国在育种工作上,还特别注意子脾的发展速率、开箱检查时蜜蜂的安静程度,以及对某些流蜜植物的适应性。于是形成了一些“美国意蜂”的新品系。

意蜂在中国养蜂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饲养于长江下游、华北、西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它还适于追花夺蜜,突击利用南北四季蜜粉源。在油菜、紫云英、荆条、椴树、荔枝、乌桕等主要蜜源花期中,一个生产群日进蜜超过5kg,一个花期产蜜超过50kg甚为常见。其产浆性能是所有蜜蜂品种中首屈一指的,经选育的优秀品系,年群产王浆可达5~7kg。它也适于生产蜂花粉、蜂胶、蜂蛹及蜂毒等,生产性能堪称全面。

1884年,意大利蜂被引入澳大利亚南部的坎加鲁岛(袋鼠岛),翌年,南澳议会通过了一项法令,将该岛划为意大利蜂保护区,这一法令至今仍然生效。今日该岛意蜂与原产地意蜂相比,除前翅稍变窄以外,无其他差异。1973年波兰蜜蜂育种专家沃克博士(J.Woyke)访问了该保护区,认为该岛现今所保存下来的意蜂比意大利本土的意蜂更纯,且更接近于原产地意蜂,此项工作是十分有价值的。1913年中国由日本引入第一批意蜂到福建,20~30年代又大量引入,通常说中国意蜂即为其后代。

生物学特性

  • 产育力强,育虫节率平缓,早春蜂王开始产卵后,其产卵量受气候、蜜源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大,即使在炎热的盛夏和气温较低的晚秋,也能保持较大面积的育虫区。分蜂性弱,易维持大群。对大宗蜜源的采集力强,但对零星蜜粉源的利用能力较差;对花粉的采集量大。在夏秋天两季,往往采集较多的树胶。泌蜡造脾能力强。分泌王浆的能力强于其它任何品种的蜜蜂。饲料消耗量大,在蜜源贫乏时,容易出现食物短缺现象。性情温驯,不怕光,开箱检查时很安静。定向力强,不易迷巢,盗性强。清巢习性强。以强群的形式越冬,越冬饲料消耗量大,在高寒地区越冬性能差。抗病力较弱,易感染美洲幼虫病、麻痹病、孢子病和白垩病;抗螨力弱,极易遭受螨害。抗巢虫的能力较弱。蜜房封盖为干型或中间型。
  • 形态特征:个体比欧洲黑蜂略小。腹部细长,腹板几丁质为黄色。工蜂腹部第2~4节背板的前缘有黄色环带,在原产地,黄色环带的宽窄及色调的深浅变化很大;体色较浅的意蜂常具有黄色小盾片,特浅色型的意蜂仅在腹部末端有一棕色斑,称为黄金种蜜蜂。绒毛为淡黄色。工蜂的喙较长,平均为6.5毫米;腹部第4节背板上绒毛带宽度中等,平均为0.9毫米;腹部第5背板上覆毛短,其长度平均为0.3毫米;肘脉指数中等,平均为2.3。


产地及生境

简称意蜂。原产于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产物。一些学者认为,意大利蜂是亚平宁半岛上原有的欧洲黑蜂与引进的塞浦路斯蜂长期自然杂交形成的。亚平宁半岛的气候和蜜源条件的特点是:冬季短、温暖而湿润;夏季炎热而干旱,蜜源植物丰富,花期长。意大利蜂在类似上述自然条件下,可表现出很好的经济性状;但在冬季长而严寒、春季经常有寒潮袭击的地方,则适应性较差。

历史介绍

意大利蜜蜂原产于地中海中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属黄色蜂种。该半岛的西北面是欧洲黑蜂的广袤的分布区。其东北面则是卡尼鄂拉蜜蜂的分布区,卡蜂也是属于黑色蜂种。另一方面,靠近半岛西南端的西西里岛的原产蜜蜂也是黑色的。意大利养蜂学家Giogio Celli1983年在《LeApi》书中介绍,西西里岛蜜蜂很可能是欧洲黑蜂的一个品系(生态型)。那么,长期处在黑色蜂种包围圈中,何以出现着黄色的蜂种呢?这可能是,当今的意大利蜜蜂是亚平宁半岛上原有的欧洲黑蜂与相当时期前引进的塞蜂自然杂交而形成的。其根据是:

第一,塞普路斯蜜蜂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普路斯岛上,表型为鲜艳的橙黄色,非常醒目,惹人喜欢。其工蜂个体比意蜂小,腹部前3节背板呈橙黄色,其上各有一条黑色环带,后3节背板为黑色,腹部腹板除最后两节外,通常呈鲜明的橙黄色,这是塞蜂最明显的特征。其蜂王腹部为浅黄色,每节背板都有一条新月形的黑环,其产卵力强,分蜂性弱,性情凶暴。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于1973、1974年曾引入过两批塞蜂蜂王,由于蜂性凶暴异常,已被淘汰。而体色黄,产卵力强,分蜂性弱正是当今意大利蜜蜂的3个重要特点。

第二,早在1935年出版的《ABCandXYZofBeeCulture》621页中提到:“大致上可以说,塞普路斯蜜蜂不但是叙利亚蜜蜂和巴勒斯坦蜂,而且也是意大利蜜蜂的祖系”。

第三,蜜蜂体色遗传规律属于中间遗传。意蜂体色的表现正是塞蜂与黑蜂的中间型。

第四,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地中海航运就已十分发达,冬季塞蜂通过航运到达亚平宁半岛港口是十分可能的。

意蜂1853年首次引到法国。1859年,又引到了美国,并且也和其他国家一样,成为企业化蜂种。自从意大利和美国的育王企业建立之后,意种蜂王便不断地发送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世界养蜂业的发展。

经济价值

产蜜能力强,生产王浆的能力强,是蜜浆兼产型的理想品种,而且也是花粉生产的理想品种,还可用其进行蜂胶生产。正因为如此,意蜂的饲养范围早已远远超出了原产地,成为受到普遍欢迎的世界性品种。

意大利蜂有若干个品系,主要有原意、美意和澳意。原意是原产地意蜂的简称,即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的意蜂。美意是美国意蜂的简称,美意与原意相比,除体色更黄外,其它区别不大。澳意是澳大利亚意蜂的简称,与原意蜂相比,除前翅稍短外,其它区别也不大。 意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它的越冬性能不如东北黑蜂和其他欧洲黑蜂。意蜂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越夏困难,在中国各地均有饲养。

蜜蜂产品及性状

1.蜂蜜为蜜蜂在蜂巢中贮存的糖类物质经加工精制而成。当蜜脾贮满蜜、蜜房已有1/4以上封盖时,可取蜜。将摇取的蜜用滤蜜筛除去杂质后可供一般使用。再经加工精制即得药用蜂蜜。

本品为稠厚的糖浆状液体,近无色或淡黄色至棕黄色。新鲜时半透明,放置稍久,一部分葡萄糖结晶析出,而变为不透明。气芳香而特殊,味甚甜。

2.蜂毒为蜜蜂螫刺腺体中的毒液。又名蜜蜂毒素。其采收有几种方法,最好用电刺激取蜂毒法:将电取蜂毒器置于蜂箱巢门口,当蜜蜂触及电网时就螫刺其下面的取蜂毒蜡纸,并将蜂毒排出在蜡纸背面。蜜蜂拔出螫针后能够继续工作。待收集到一定量后,将此蜡纸取下,用注射用水将蜂毒洗下,制成注射剂备用。

蜂毒为微黄而透明的液体,有刺激性,微苦,清香。在室温下易干燥成透明的胶状物,如不受潮,可长久保存。

3.王浆为工蜂咽腺的分泌物,是蜂王及早期幼虫的饲料。又名蜂乳、王乳、蜂王浆、蜂皇浆、皇浆。在移虫后48-72小时,检查产浆群,如发现蜡杯都已由工蜂改成王台,王台里的幼虫也已长大,即可取浆。取浆应在清洁的室内进行,并穿工作服,带口罩。先取下各段板条,用小镊子移出幼虫,再用牛角匙或竹制小匙(不要用金属匙)挖出王浆,立即放入带色的玻璃瓶内。将所采王浆,密闭低温(不超过4℃)保存或送去做成制剂。

4.蜂蜡为蜜蜂分泌的蜡质,经加工而成的块状物。又名蜜蜡。将要用于制蜡的蜂巢除去蜂蜜,放入水中,加热熔化,静置放冷,蜡层即浮于水面。取出此蜡块再熔化,并保温放置,待其中杂质沉淀后,将上层经滤过倒入模型中固化而成。

本品为暗棕色硬块,有与蜂蜜类似的香气。冷时质脆易碎,破断面不光滑,呈非晶形的颗粒状。用手搓揉能软化,有可塑性。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

5.蜜蜂房为蜜蜂的蜂房。又名蜜蜂窠、蜜脾。随时采收,鲜用:或秋末采收,剪断煎用或烧存性研末备用。

6.蜂胶为蜜蜂用来修补蜂箱隙缝,涂搽巢房和封闭蜂箱内异物用的粘性物质。每10天左右采收一次,选择天气暖和,蜂胶柔软时用刮刀将蜂胶刮起,井立即捏成团块,用蜡纸或油纸包好,以防硬化,放凉暗处贮存备用。

7.蜜蜂幼虫又名蜜蜂子。随时由蜂巢中取来,焙干研粉备用。


參考文獻

  1. 意大利蜂. 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