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戈尔冈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戈尔冈龙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戈尔冈龙(Gorgosaurus)与阿尔伯塔龙十分相近,是兽脚亚目暴龙科下的一属恐龙。戈尔冈龙同样发现与北美西北部的阿尔伯塔和蒙大拿,生活于7千5百万年前,身长约9米,体重2吨。模式种为Gorgosaurus libratus。

简介

成年的戈尔冈龙可达8到9米长,体型比特暴龙及暴龙小,接近艾伯塔龙与惧龙。是双足、大型的肉食性恐龙,有很多大型、锋利的牙齿。它的前肢相当小,具有两指。头颅骨上的大洞孔可以减低头部的重量,并提供空间予肌肉附着、容纳感觉器官。与惧龙、其他暴龙科相比,戈尔冈龙、艾伯塔龙的头颅骨在比例上较长、低矮。口鼻部前端钝,鼻骨、顶骨的左右两块沿者中线愈合、固定,如同其他暴龙科的物种。戈尔冈龙的眼窝接近圆形,而其他暴龙科的眼窝较接近椭圆形。眼睛前方的泪骨有隆突,类似艾伯塔龙与惧龙。戈尔冈龙的脑壳骨头形状则与艾伯塔龙、惧龙不同。

评价

戈尔冈龙的幼年阶段占了生命周期的一半,快速成长阶段仅有数年。幼年个体的生活方式可能与成年个体不同,并占据成年暴龙科与小型兽脚类恐龙间的空缺生态位。科莫多龙也有类似的生活方式,科莫多龙的幼年体以昆虫为食,在缓慢地成长为成年体后,成为岛上的优势掠食动物,可以猎食大型的脊椎动物。

种属分类

戈尔冈龙的最近亲是艾伯塔龙,而与体型更大的暴龙的关系较远。戈尔冈龙与艾伯塔龙非常类似,两者间的差异在于牙齿与颅骨的细微特征。因此部分科学家主张蛇发女怪龙是艾伯塔龙的一个种,如果属实,戈尔冈龙将成为艾伯塔龙的一个次异名 。

戈尔冈龙被归类于暴龙科的艾伯塔龙亚科。它的最近亲是年代较晚的肉食艾伯塔龙。这两个是艾伯塔龙亚科中唯一已描述的物种,不过可能仍存有其他未描述的物种。在2005年命名的阿巴拉契亚龙,在更早的研究中是属于艾伯塔龙亚科,而后来的研究将它分类在暴龙科之外,是种原始暴龙超科。主张阿巴拉契亚龙属于艾伯塔龙亚科的汤玛斯·荷兹(Thomas Holtz),后来在未公布的研究中支持原始暴龙超科的分类。

名称来历

70年代科学家认为戈尔冈龙和阿尔伯塔龙为同属的动物,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由个体及生长差异造成的。根据命名原则,后建立的"戈尔冈龙属"被取消,种被归入阿尔伯塔龙属下,成为Albertosaurus libratus。但加拿大古生物学家Phillip Currie的近期研究结果表明戈尔冈龙具有的某些特征与惧龙和霸王龙更接近,与阿尔伯塔龙不是同属生物。戈尔冈龙这一名称得以保留下来。[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