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戎馆

图片来自ltn

戎馆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的中正路与国华街交会处,是日治时期的戏院,二次大战后则改称“赤崁戏院”。赤崁戏院结束营业后,其建物历经各种店家进驻,2020年重新整修前为康是美黑桥牌中正门市使用,2020年底整修完成后除黑桥牌之外,也有其他品牌进驻。

戎馆与宫古座、世界馆、大舞台被并称为台南的四大戏院之一。而戎馆的“戎”来自日本七福神信仰的“惠比寿”(又写作作夷、戎、蛭子等等),日治时期台南的“蛭子座”(旧称大黑座)也是取名自同一位神。

目录

历史

戎座、“旧”戎馆

日治时期的“戎馆”前身为“戎座”,位在今民生路一段。戎座是由小林熊吉所创立,大正元年(1912年)8月17日开幕,为日式木造剧场,且以戏剧演出为主。不过从大正五年(1916年)开始,戎座与台北的“活动写真常设馆”新高馆合作,引进日本“天然色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的电影放映,开始转型。而关于戎座的经营情况,在大正二年(1913年)便有报导说戎座原本尚可维持,但最近逐渐不支,而一度有跟邻近的台南座合并的提议。大正六年(1917年)3月,则又出现将戎座、南座、新泉座合并的构想,而后次年(1918年)10月在台南的日本人之间则出现成立一间剧场株式会社收购三座,拆毁旧建物后新盖一间剧场的提议,但11月时又改成不拆毁旧建物而是加以整修。大正八年(1919年)7月,戎座以6千圆卖出并进行第一次改修,同年11月10日重新开幕并表演魔术。不过虽然进行了改修,但最后成立一间剧场株式会社的计画仍未实行,不过后来南座结束营业,新泉座遭烧毁,新成立的宫古座并购戎座后,台南的日本人戏院实际上最终仍被整合起来,直到日后台南世界馆成立(1930年)为止。

大正九年(1920年)由小林竹治(来自台北)接手经营戎座。该年(1920年)6月12日戎座重新开馆时,戎座已成为“国际活映株式会社”(国活)的特约活动写真常设馆。而后戎座又成为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日活)的特约馆。

大正十二年(1923年)1月,小林竹治不再经营戎座,饭岛一郎(原戎座辩士)原想接手但不成。饭岛一郎后来改租下新泉座,于该年(1923年)2月11日开始经营活动写真常设馆,上映日活的尾上松之助主演电影。另一方面,戎座改由台北的今福商会经营,完成第二次改修后于同年(1923年)2月16日开馆,并与新泉座之间有激烈竞争,甚至有辩士斗殴的事件[1]。但可能是经营不顺,同年夏天经营权又回到小林熊吉手上,并进行戎座的第三次改修。之后戎座主要放映国活的电影,也有放映帝国キネマ演艺株式会社、ユ社的作品。

大正十三年(1924年)2月饭岛一郎租借新泉座的租约到期,他与戎座握手言和,与小林熊吉合作经营,并重新担任辩士。而在这年的2月23日发生大火,锦町三丁目的不少民宅与新泉座均被烧毁,戎座虽未重创,但也受到影响而休业两天。大正十四年(1925年)3月6日,小林熊吉病逝,之后戎座因经营不理想,在大正十五年(1926年)5月18日起休业两个月。另外此时戎座所有权转到小林熊吉友人山口万次郎手上,不过后来的实际经营者是泽田三郎“吾等の一团”(1926年5月28日开始),这时的戎座主要放映东亚映画会社的作品。

昭和三年(1928年)8月,宫古座并购了戎座,“吾等の一团”则离开戎座改与大舞台合作。昭和五年(1930年),开始使用“エビス馆”或“戎馆”的名称,之所以从“座”改成“馆”是在强调其作为“活动写真常设馆”的性质。这一年(1930年)戎馆由宫古座会社社员森冈熊次郎经营,次年(1931年)则由另一社员锺赤涂(锺涂)经营。并购初期,宫古座标榜为“剧场”,戎馆则是“活动写真常设馆”(松竹日活特约),但是大约从昭和六年或七年(1931年、1932年)开始改成由宫古座放映日本电影,戎座则在台籍社员锺赤涂经营下引进中国电影放映。锺家此时也经营著“台南金重影片公司”以进口中国电影,公司名称“金重”即来自“锺”姓。宫古座跟戎馆的转变,一来是由于电影逐渐取代戏剧演出,再来是由于台南世界馆的开幕,遂将电影放映改到设备较新且完备的宫古座以跟台南世界馆竞争。

昭和八年(1933年),因建筑老旧而被当局催促改建,于是在田町兴建了新的戎馆。而很可能是在此一时间点,戎馆的所有权移转给了锺家,成为台湾人所经营的戏院。

“新”戎馆、赤崁戏院

新的戎馆于昭和九年(1934年)开始兴建,斥资5万圆,年底完工后于次年(1935年)1月1日开幕。其所在地点就在台南世界馆对面,可能是要与之竞争而刻意挑选的位置。此时的戎馆除上映中国电影外,也会兼放其他类型电影,有时也会上演戏曲,主要客群是台湾人(本岛人)。但在皇民化运动推行后(约1937年起),无法继续上映中国电影跟表演歌仔戏,于是改放映西洋电影或日本电影,偶尔有新剧团演出。

二次大战后,由于戎馆已是台湾人经营的剧院,所以仍然由锺家继续营运{。民国35年(1946年)5月2日时,戎馆改名成“赤崁戏院”,由锺妈爱为主要经营者。在这之后,赤崁戏院营运到民国50年(1961年)5月8日才结束营业。

戏院结束后

1990年,黑桥牌的海安路门市搬迁到戎馆建物内。2020年5月,黑桥牌开始将建物外观整修成类似日治时期原貌,并于该年年底完工开幕。

戏院营运

戎座(旧戎馆)为一层的木造建筑,内部是榻榻米观众席,为“寄席”规模的建物。内部安装有电扇,且将座位区分成三个等级,价位为一等位80钱、二等位60钱、三等位40钱。电影多半是在日间夜间各放一次,夜间电影多半在晚上6点过后放映。而为了促销,戎座也会与其他业者合作,推出买票附赠赠品或凭票根可摸彩的活动,也有到特定商店购物达一定金额后赠送票券的措施。

新戎馆的舞台为镜框式,设有投影幕与旋转舞台设备,座位区则分一楼与二楼,可容纳约800名观众。

节目

戎座成立初期,提供的是浪曲(浪花节)等说唱艺术或戏剧演出。1916年起开始提供电影,但在档期之间仍穿插现场表演。1920年开始,戎馆逐渐变成专门放映电影的戏院。

戎座转型后跟国活合作上映其电影,而1923年小林竹次退出戎座经营后,戎座结束与国活的特约,以日活电影垫档。今福商会接手后,主要上映美国环球影业的电影,偶尔上映日片。而在小林熊吉重新接手戎座经营后,再度跟国活合作。

1931年戎馆改为以上映中国电影为主,且在新戎馆建成后增加戏剧表演。所表演的戏剧有1935年9月台南松竹园的“现代改良最新男女剧”,1936年1月上海天蟾京班的京剧等等。

1937年皇民化运动时期,戎馆的上映的电影改成是洋片与日片,不再上映中国电影,也不再提供传统戏曲表演,但可提供新剧团演出。此时的戎馆跟台南另一间“大舞台”剧院(新剧团演出为主,电影为辅)的营运模式呈现互补关系。

现况

黑桥牌将戎馆建物重新整修后,一楼主要是商场,贩售伴手礼与食物,二楼则为用餐区与展示文物的区域。

参考文献

  1. キネマ战. 台湾电影史研究史料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