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成吉思汗

移除 72,272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成吉思汗.jpg|缩略图|[http://m.qulishi.com/renwu/chengjisihan/ 原图链接]]]'''成吉思汗鐵木真'''(''' Genghis Khan''' ), {{bd|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catIdx=C成}})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ref name="chengjisihuangdi">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   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 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 讳。”具体内容可参见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74.htm 《元史 孛儿只斤 · 祭祀三·宗庙上》]“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 铁木 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 具体内容可参见:[http://www.guoxue123.com/biji/song/0000/003.htm 《长春真人西游记》]
1998年12月,一块“ ==简历==* 别名: 成吉思 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 * 国籍 “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 大蒙古国* 民族 速、走马,或快马。蒙古族* 具体内容可参见 出生地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670/77884.html 漠北草原*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的发现]</ref>,'''成吉思可汗'''<ref>见《[[新元史]]》卷一百零三 出生日期:1162年5月31日 列傳第七 四月十六 。《新元史》[[本紀]]部分并没有“成吉思可 * 逝世日期:1227年8月25日* 职业:大 ”这个称呼。</ref>,為[[蒙古族|蒙古人]] [[蒙古帝国]]奠基者、 政治家 军事 统帅 [[ 元朝 皇帝]]<ref name="guoshu1" /><ref name="guoshu2" />([[ * 主要成就:建立 蒙古帝国]][[大汗]])。[[名]]'''铁木真''',也有其他译法如'''忒没真'''<ref>[http://www.saohua.com/shuku/lidaibiji/lidaibiji163.htm 、灭花剌子模* 黑鞑事略]</ref>。[[博爾濟吉特氏|孛 主要战役:蔑 只斤]][[氏族|氏]],蒙古[[ 颜]](起延)部人。1206 之战、阔亦田之战* 在位:1206 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 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 * 庙号:太祖* 谥号: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陵寝: 语[[尊号]]'''成吉思汗'''。古肯特山起辇谷
[[至元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ref name="yuantaizu1">《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74.htm 《元史·祭祀三·宗庙上》]</ref>[[至元 (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ref name="yuantaizu2">《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06.htm 《元史·世祖本纪三》]</ref><ref name="yuantaizu3">《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07.htm 《新元史·世祖本纪二》]</ref><ref name="yuantaizu4">《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74.htm 《元史·祭祀三·宗庙上》]</ref>[[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ref name="yuantaizu5">《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74.htm 《元史·祭祀三·宗庙上》]</ref>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 生平经历 ==
=== 军事生涯 ===
[[File:Genghis Khan empire-en.svg|right|thumb|250px|1206年—1227年成吉思汗在位时期,[[大蒙古国]]对[[金朝]]、[[西夏]]、[[西辽]]、[[花剌子模]]、[[高加索山]]一带和[[东欧]][[钦察]]草原的战争形势图,以及大蒙古国疆域的扩展。注:此地图有一处错误,在13世纪的[[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而不是取道[[山东]]北部入海]]
[[File:MongolEmpireGenghisDeath1227.png|right|thumb|250px|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去世前夕。[[大蒙古国]]版图]]
[[File:1227_Southern_Song.jpg|right|thumb|250px|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大蒙古国]]、[[金朝]]、[[南宋]]、[[大理国]]和[[吐蕃]]形势图,大蒙古国和金朝的东部边界基本以[[黄河]]为界,1227年蒙古灭西夏,1227年金朝领土基本只剩河南和陕西。]]
在铁木真努力下,其部族再次強大。1196年,[[塔塔儿部]]首领[[蔑兀真笑里徒]]反抗金朝,金朝丞相[[完颜襄]]约[[克烈]]部[[王汗]]和铁木真联合出兵进攻塔塔儿,塔塔儿部大败,蔑兀真笑里徒被杀。铁木真遂被金朝封為“札兀惕忽里”,即部落官。
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建筑宫殿,為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後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头市]]185公里。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为一年四次的大祭。
=== 民间传言 ===
有傳言認為成吉思汗可能是遭三子[[窩闊台]]毒杀,原因是当时大汗打算传位给窝阔台,但突然改变注意,欲传位给四子[[拖雷]],窝阔台为保汗位,所以毒杀其父。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关于[[成吉思汗]]之死的論述与诸多的死亡故事相反,認為成吉思汗在[[游牧]][[帐篷]]中去世,与他在游牧帐篷中的出生情形相似,这说明他在保存其本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方面非常成功;然而,他保持其自身生活方式的过程中,却改变了人类社会。他在故土安葬,没有一座[[陵墓]],没有一座[[寺庙]],甚至没有一块用来标示其长眠之地的小墓碑。按照蒙古人的信仰,遗体应该在静穆中离去,并不需要纪念碑,因为灵魂已经不在那里了;灵魂继续活在精神之旗中。但他的精神之旗在1937年从蒙古中部的黑尚赫山下月亮河畔的寺庙里消失了。虔诚的[[喇嘛]]们护卫几个世纪的圣物,在由当时[[斯大林]]的追随者[[霍尔洛·乔巴山]]开展的遏制蒙古文化与宗教的运动中,永远的消失了。
 
== 尊谥庙号 ==
[[至元 (元世祖)|至元]]二年十月十四日(1265年11月23日),[[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ref name="yuantaizu1"/>。
 
[[至元 (元世祖)|至元]]三年十月十八日(1266年11月16日),[[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ref name="yuantaizu2"/><ref name="yuantaizu3"/><ref name="yuantaizu4"/>。
 
[[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ref name="yuantaizu5"/>。《太祖皇帝加上尊谥册文》<ref>《太祖皇帝加上尊谥册文》作者为王构,册文内容节选自:苏天爵《国朝文类》卷十《册文》。</ref>,内容如下:
 
{{quote|<br /><blockquote>维至大二年、岁次己酉、某月、某日,孝曾孙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
 
伏以恢皇纲,廓帝纮,建万世无疆之业;铺宏休,扬伟绩,遵累朝已定之规。式当继统之元,盍有称天之诔。孝弗忘于率履,制庸谨于加崇。钦惟太祖圣武皇帝陛下,渊量圣姿,睿谋雄断,沛仁恩而济屯厄,振羁策以驭豪英。惟解衣推食于初年,见君国子民之大略。玄符颛握,诸部悉平;黄钺载麾,百城随下。裔土兼收于夏孽,余波克殄于金源。荡荡乎无能名迹,远追于汤武;灏灏尔其为训道,允协于唐虞。根深峻岳而维者四焉,囊括殊封而统之一也。
 
肆予小子,承此丕基。两袛见于太宫,恒僾临于端扆。祚垂鸿兮锡裕,尚期昭报之申;牒镂玉以增辉,敢缓弥文之举。谨遣某官某,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伏惟威灵昭假,景贶潜臻,阐绎吾元,与天并久。</blockquote>
}}
 
== 称号来源 ==
“成吉思汗”是铁木真於1206年获得的称号。[[蒙古语西里尔字母|西里尔写法]]{{lang|mn|хаан}},意译:皇帝)。<ref>[[剑桥中国史]]第6卷[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iN9Tdfdap5MC&pg=PA367&dq=khan+turkic+title&lr=&sig=nn4X0pxXK9qe9ByEr-NmoDl1Yog#v=onepage&q=khan%20turkic%20title&f=false 第367页]</ref><ref>姚大力,[http://www.china.com.cn/weekend/txt/2006-07/14/content_6275445.htm 《“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ref>
 
== 皇帝和大汗的双重身份 ==
 
=== 1. 大蒙古国时期 ===
“成吉思汗”源于[[蒙古语]]。“成吉思”为{{mong |m = ᠴᠢᠩᠭᠢᠰ |Ppp = Činggis |k = Чингис}}的汉语译音。“汗”是蒙古语{{MongolUnicode|ᠬᠠᠨ}}(鲍培转写:{{lang|mn|qan}},《[[蒙古秘史]]》汉字记音:<sup>中</sup>罕,[[蒙古语西里尔字母|西里尔拼写]]:{{lang|mn|хан}})的汉语译音,其后经突厥语又转译为汉字“合罕”({{mong |m = ᠬᠠᠭᠠᠨ |Ppp = qaγan |k = хаан}})<ref>[[剑桥中国史]]第6卷[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iN9Tdfdap5MC&pg=PA367&dq=khan+turkic+title&lr=&sig=nn4X0pxXK9qe9ByEr-NmoDl1Yog#v=onepage&q=khan%20turkic%20title&f=false 第367页]</ref><ref>姚大力,[http://www.china.com.cn/weekend/txt/2006-07/14/content_6275445.htm 《“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ref>,原义为“父主”;大部落首领多用此称号。
 
现存的13世纪和14世纪期的众多史料以及考古文物和摩崖石刻证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可能已经拥有皇帝和大汗的双重身份。生活在草原地区的蒙古等民族用蒙古语称呼铁木真为“大汗”、“成吉思汗”;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突厥和其他民族用突厥语或其他语言称铁木真为“汗”或者“可汗”<ref>具体见成书于14世纪的[[拉施特]]《[[史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等史籍</ref>;生活在漠南汉地和东北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等民族,在13世纪前期的时候,历经[[辽朝]]、[[金朝]]、[[西夏]]等汉化政权,大部分已经汉化,通用汉语汉字,多称铁木真为“皇帝”;而生活在漠南汉地和东北地区的汉族人则直接使用“成吉思皇帝”一词。大量历史记载资料证明,1215年成吉思汗在攻取包括[[金中都]]在内的整个[[幽云十六州]]之后,其在长城以南汉地的统治保留了一些辽、金等朝的旧俗,并且在这些区域的官方文件,直接应用了“皇帝”的尊号来指代历任大蒙古国大汗。例如:
 
*1219年农历五月,铁木真派[[刘仲禄]]邀请长春真人[[丘处机]]前往蒙古草原的诏书中,自称为“朕”,将自己建国登基称为“践祚”。
 
*1220年农历二月丘处机抵达[[燕京]]后,得知铁木真在中亚进行西征花剌子模的战争,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远,希望约铁木真在燕京相见,于是在三月写了一份陈情表,在陈情表中,丘处机对铁木真的称呼是“皇帝”<ref>1220年农历三月丘处机写给成吉思皇帝的陈情表全文:“登州栖霞县志道丘处机,近奉宣旨,远召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处机自念谋生太拙,学道无成,辛苦万端,老而不死。名虽播于诸国,道不加于众人。内顾自伤,哀情谁测?前者南京及宋国屡召不从,今者龙庭一呼即至,何也?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冲霜,图其一见。兼闻车驾只在桓抚之北,及到燕京,听得车驾遥远,不知其几千里,风尘澒洞,天气苍黄,老弱不堪,切恐中途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则军国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悉为难事。遂与宣差刘仲禄商议,不若且在燕京德兴府等处盘桓住坐。先令人前去奏知。其刘仲禄不从,故不免自纳奏帖。念处机肯来归命,远冒风霜,伏望皇帝早下宽大之诏,详其可否。兼同时四人出家,三人得道,惟处机虚得其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伏望圣裁。龙儿年三月日奏。”见于元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丘真人传》,第120-121页,王雪玲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ref>。同年收到丘处机的陈情表后,铁木真第二次派[[曷剌]]邀请丘处机前往中亚草原的诏书中,以“成吉思皇帝”和“朕”自称<ref>1220年铁木真给丘处机的第二份邀请诏书全文:'''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省所奏应诏而来者,备悉。惟师:道踰三子,德重多端。命臣奉厥元纁,驰传访诸沧海。时与愿适,天不人远。两朝屡诏而不行,单使一邀而肯起。谓朕天启,所以身归。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书章来上,喜慰何言?军国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诚云可尚。朕以彼酋不逊,我伐用张。军旅临试,边陲底定。来从去背,实力率之故然;久逸暂劳,冀心服而后已。是用载扬威德,略驻车徒。重念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磨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川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指不多及。节选自[http://www.guoxue123.com/biji/song/0000/003.htm 《长春真人西游记》]</ref>。
 
*1221年[[南宋]]使者[[赵珙]]出使[[大蒙古国]],回来后著有《[[蒙鞑备录]]》,书中对铁木真的称呼是“成吉思皇帝”。《[[蒙鞑备录]]》中提到,铁木真在位时期,朝廷使用的金牌,带两虎相向,曰虎头金牌,上书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当便宜行事”;其次为素金牌,书:“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ref>赵珙《蒙鞑备录》记载:官制,鞑人袭金虏之俗,亦置领录尚书令、左右相、左右平章等官,亦置大元帅等职。所佩金牌,第一等贵臣,带两虎相向,曰虎头金牌,用汉字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当便宜行事。其次素金牌,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又其次乃银牌,文与前同。如成吉思亦行诏敕等书,皆金虏叛臣教之,遣发临民者四,曰宣差。逐州守臣,皆曰节使。今在于左右,带弓矢、执侍骁勇者,曰护卫。</ref>。1998年,一块“[[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和《蒙鞑备录》所记载的素金牌上汉文完全相同;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汉语意思为:“速、走马,或快马”<ref>[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670/77884.html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的发现][2000-05-26]</ref>。这块圣旨牌的发现,说明铁木真在世时,其官方中文称谓作“成吉思皇帝”。
*1227年[[全真教]]道士[[李志常]]写成的《[[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丘处机从1219年受邀西行直至1227年去世的事迹,书中对铁木真的称呼是“成吉思皇帝”,将他下的命令称为“聖旨”;书中也提到了铁木真的侍臣刘仲禄前来邀请丘处机时携带了虎头金牌,金牌上面的文字是:“如朕亲行、便宜行事”<ref name="《长春真人西游记》">[http://www.guoxue123.com/biji/song/0000/003.htm 《长春真人西游记》]</ref>,似乎在铁木真时期,凡是针对汉地的蒙古官方文件,均把成吉思汗翻译为“成吉思皇帝”。 *1232年[[南宋]]使者[[彭大雅]]随奉使到大蒙古国,使者[[徐霆]]1235年—1236年随奉使到大蒙古国,二人返回南宋后,彭大雅撰写,并由徐霆作疏,合著《[[黑鞑事略]]》,书中对铁木真的称呼是“成吉思皇帝”。 *2010年,刻有多位蒙古皇帝圣旨的[[全真教]]炼神庵[[摩崖石刻]]于山东徂徕山被发现<ref>[http://dzrb.dzwww.com/qlwh/201203/t20120320_6987969.htm 远行与回归:徂徕山圣旨摩崖]</ref><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22219/17039366.html 山東發現成吉思汗聖旨石刻 記錄頒給丘處機詔旨]</ref><ref>[http://news.iqilu.com/shandong/yuanchuang/2012/0225/1154330.shtml 视频:泰山支脉发现成吉思汗圣旨石刻]</ref>,石刻一共四方,全部以汉语[[白话文]]写就,记述了大蒙古国皇室成员历代颁发给[[全真教]][[掌教]]的官方[[文牒]],其中有'''成吉思皇帝'''、'''合罕皇帝([[窝阔台]])'''、'''贵由皇帝''','''孛罗真皇后'''(窝阔台之妻)、'''唆鲁古唐妃''',以及'''昔列门太子'''、'''和皙太子'''(均为窝阔台之子)等字样<ref>山东徂徕山炼神庵摩崖石刻发现者周郢教授根据石刻上的史料写成论文《新发现的徂徕山炼神庵摩崖考》,发表于《中国道教》2012年第3期。论文中收录了四方摩崖石刻上的全部文字内容,其中刻有多位大蒙古国时期蒙古皇帝圣旨、皇后妃子懿旨、太子令旨那一方摩崖时刻,其文字内容全文如下:“'''皇帝'''圣旨里恩赐 文牒 '''成吉思皇帝'''圣旨节文:丘神仙门下出家师德名号,应合与底,你便与文字者■。 钦奉'''合罕皇帝'''圣旨节文:告天道人每拣择者,你底言语不信底人,你识者。 近奉'''贵由皇帝'''圣旨:只依着已先圣旨行者。大体例里,告天者。 照得甲辰年十月初八日钦奉'''皇帝'''圣旨,令长春宫李真人作普天大醮,仍普度戒箓师德名号一事■断事大官人文字节该:照依已先应有底圣旨行者。 己酉年八月廿五日续奉'''孛罗真皇后'''懿旨:道与掌教李真人者,你已先'''皇帝'''圣旨,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高士师德都教你识来,我教出去底冠服给与底,大师每根底■文字里头合加与名号底,都你识者。 '''唆鲁古唐妃'''懿旨节该:如今只依'''成吉思皇帝'''底、'''合罕皇帝'''底圣旨行者。 '''昔列门太子'''令旨节该:已先■圣旨,咱每子子孙孙,■教别了,只依已先圣旨里者。 '''和皙太子'''令旨:这掌教大宗师李真人,依只已先■圣旨,但■真人■先生每都教识者。 除钦依外,今据东平府路道录司保到泰安州徂徕山炼神庵住持道士丁志年精进道业,德行素著,依奉■懿旨,恩赐师号,金襕紫服一套,仍仰每日诵经告天,祝延圣寿万安者。所有恩例文牒,须至给付者。奉■圣旨可授和光大师。依准圣旨,故牒。 庚戌年十二月 日牒。 镇国上将军、左副元帅、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陇西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致仕时珍、袭爵男宥、孙栋同立石。楚太和杨德义。”圣旨中的“丘神仙”,指的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丘处机于1203-1227年担任全真教第五任掌教。1222年农历四月,丘处机抵达中亚,和元太祖成吉思皇帝相会面。圣旨中的“长春宫李真人”(“掌教李真人”),指的是全真教掌教李志常,李志常于1238-1256年担任全真教第七任掌教,他是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弟子,曾随丘处机前往中亚觐见成吉思皇帝,并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ref>,其中记叙的“甲辰年十月初八日”表明该条圣旨是[[乃马真后]]称制的1244年颁发,落款“庚戌年十二月”则表明该石刻刻于[[海迷失后]]称制的1250年。圣旨石刻以汉语写就,包含不同时期、不同蒙古大汗的圣旨记录,为大蒙古国时期在汉地以中文“皇帝”作为蒙古大汗官方尊号的有力文物证据。 *[[至元 (忽必烈)|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中,国书开头自称“大蒙古国皇帝”,在后面的内容中,自称为“朕”,此时距离他1271年正式立国号“大元”,还有五年时间。 === 2. 元朝时期 === 然而大蒙古国时期的“皇帝”,和后来元朝的“皇帝”称号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对“蒙古大汗”的汉式翻译,而后者则是按照中原文明的传统开立的新王朝君主,其“皇帝”称号上承[[秦]][[汉]][[隋]][[唐]][[宋]]等朝代。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忽必烈认为自己是大蒙古国汗位的正式继承者,自立为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并于1263年将大蒙古国的历代大汗一并列入了自己新落成的[[太庙]]中<ref>《元史》卷七十四《祭祀三·宗庙上》</ref>;由于最终忽必烈没能获得蒙古各部贵族认可为新一任大汗,其于1271年按照中原文明的传统,建国号“大元”,因而元朝以后官方正史一直依照庙号将成吉思汗称作“太祖”。此时的大元皇帝,与之前大蒙古国时期被称作“皇帝”的蒙古大汗有本质区别——蒙古[[四大汗国]]的独立、大蒙古国的分裂,标志着忽必烈没能正式继承“大蒙古国”大汗之位;元朝,则是其新开创的王朝。[[元成宗]]时期,經過與蒙古[[四大汗國]]協商,元朝皇帝作为整个蒙古帝国共主的身份獲得四大汗國承認,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称号的“皇帝”称号和作为“大蒙古国”最高统治者称号的“大汗”称号,同时集合在了後代的元朝皇帝的身上,如同[[中世纪]][[歐洲]]由某王國國王或某公国大公出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3. 中西方古代历史记载的差异 === 整个元朝时期乃至后世王朝,官修历史一直保持了元朝的传统,将大蒙古国时期与元朝时期的统治一并而论,不作区分,统一将君主称为“皇帝”。《元史》中的<太祖本纪>記載鐵木真於1206年建[[大蒙古国]]时,称其“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尊其為成吉思皇帝”<ref>《元史》卷一《太祖本纪》</ref>。[[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十一月修成的法律《[[至正条格]]》中,称铁木真为“成吉思皇帝”,将他下的命令称为“聖旨”<ref>元刊残本《至正條格》,有两处提及“成吉思皇帝聖旨”,《條格》卷第二十六 《田令》门“禁擾農民”第四条,称为“太祖成吉皇帝聖旨”。《條格》卷第二十七《賦役》门“災傷隨時檢覆”第二条,称为“成吉思皇帝聖旨”。(元刊残本《至正条格》,分为两册,《條格》和《斷例》各占一册。2002年发现于韩国庆州,2007年8月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将两册合在一起整理出版,分为影印本和校注本)</ref>。明初官修《[[元史]]》,书中出现过“成吉思皇帝”一词多次,从未出现过“成吉思汗”一词。1252年成书的《[[元朝秘史]]》(《[[蒙古秘史]]》<ref>《蒙古秘史》的成书时间,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余大钧教授用有力的证据论证出《蒙古秘史》成书于1252年,具体分析见《蒙古秘史》余大钧 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ref>),蒙文音译作“成吉思合罕”,旁注释为“太祖皇帝”。直到近代中国,《[[新元史]]》中出现了“成吉思合罕”、“成吉思可汗”等词语,原因是《新元史》完成于民初(1920年),而《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等西方的史书在清朝末年传入中国,《新元史》作者[[柯劭忞]]也深受其影响。 然而对于中国以外的地区,则仍将“大蒙古国”的君主称谓记作“大汗”。关于“成吉思汗”的记载见于[[拉施特]]《[[史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等中亚史籍,这两位作者均为蒙古帝国时期[[伊儿汗国]](位于[[西亚]])史学家,与元朝《元史》等史书基本处于同一时代,其书可为依据。四大汗国治下以的西亚国家以及欧洲公国仅知“成吉思汗”,同一时期的中国仅知“成吉思皇帝”,可见“成吉思皇帝”一词是针对古代[[汉字文化圈]]地区特设的翻译用词;由于西亚及欧洲文字皆为[[表音文字]],其记载最能说明,大蒙古国君主的官方称谓仍为“大汗”,而非“皇帝”。 == 麾下大將 ==[[File:GenghisKhanMonument.jpg|right|thumb|[[呼和浩特]]的成吉思汗纪念碑]]* 四兄弟:[[合撒兒|哈撒兒]]、[[別里古台|別勒古台]]、[[合赤溫|哈赤溫]]、[[帖木格]]* 四狗(四勇、四先鋒):[[哲別]]、[[速不台]]、[[者勒蔑]]、[[忽必來]]* 四傑:[[木華黎]]([[札剌亦兒]]人)、[[博爾朮]]、[[赤老溫]]、[[博爾忽]]* 四養子(四駿):[[曲出]]([[蔑兒乞]]人)、[[闊闊出 (通天巫)|闊闊出]]([[泰赤乌部|泰赤乌]]人)、[[失吉忽圖忽]]([[塔塔儿部|塔塔儿]]人)、[[博爾忽]]([[主兒乞部|主兒乞]]人)* 四子:[[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 [[怯薛]]軍:[[納牙阿]]* 二勇將:[[朮赤台]]、[[畏答兒]]* 幕僚智囊:[[蒙力克]]、[[豁兒赤]]、[[塔塔統阿]]、[[耶律楚材]]、[[丘處機]](長春真人) == 家庭 =====祖先===[[阿蘭豁阿]]在[[朵奔伯顏]]死後所生的三子[[孛端察儿]]的後人。 === 父母 ===* [[也速該]],鐵木真父親,從[[蔑兒乞]]部手中奪走訶額侖,1170年被[[塔塔儿部]]首領[[札鄰不合]]毒害。也速該死後,族人離散,令鐵木真一家被逼過著流離生活。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尊也速该为[[皇帝]],为也速该上[[庙号]]烈祖,[[諡號]]神元皇帝。* [[訶額侖]],鐵木真母親,1206年尊为[[皇太后]],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上[[谥号]]宣懿皇后。 === 兄弟姐妹 ===[[File:GhinggisKhanMausoleum.jpg|right|thumb|成吉思汗陵]]* [[合撒兒|哈撒兒]],訶額侖所生。曾因為通天巫[[闊闊出 (通天巫)|闊闊出]]與之不和,挑起他與鐵木真發生爭執,最後在訶額侖責備下,鐵木真才肯罷休,後人稱此事為「掏乳救子」* [[合赤溫|哈赤溫]],訶額侖所生 * [[帖木格]],訶額侖所生 * [[帖木侖]],女,訶額侖所生 * [[別克帖兒]],[[速赤吉勒]](名字不确定,[[佩里奥特]]认为叫“速赤吉勒”)所生,後來被鐵木真所殺* [[別里古台|別勒古台]],速赤吉勒所生 === 妻妾 ===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分居在四个[[斡耳朵|斡兒朵]](原意为毡帐,后来指宫室)中,以其正宮皇后[[孛兒帖]]地位最高。 * 第一斡兒朵:** [[孛兒帖]]皇后,1206年立为[[皇后]],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上[[谥号]]光獻皇后,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谥为光獻翼聖皇后。** 忽魯倫皇后** 闊里桀擔皇后** 脫忽思皇后** 帖木倫皇后** [[亦憐真八剌皇后 (元太祖)|亦憐真八剌]]皇后** 不顏忽禿皇后** [[忽勝海]]妃子 [[File:GhinggisKhanMausoleumGate2.jpg|thumb|right|成吉思汗陵前的牌坊]]* 第二斡兒朵:** [[忽蘭]]皇后** [[古兒別速]]皇后** 亦乞列真皇后** 脫忽思皇后(與第一斡兒朵第四人同名)** [[也真]]妃子** [[也里忽禿]]妃子** [[察真]]妃子** [[哈剌真]]妃子* 第三斡兒朵:** [[也遂]]皇后** [[也速干]]皇后** 忽魯哈剌皇后** 阿失侖皇后** 禿兒哈剌皇后** [[察合公主|察合]]皇后([[西夏]]公主,[[夏襄宗|李安全]]之女)** 阿昔迷失皇后** 完者忽都皇后 [[File:GhinggisKhanStatue.jpg|right|thumb|成吉思汗陵前的雕像]]* 第四斡兒朵:** [[岐國公主|公主]]皇后([[金|金國]]公主,[[衛紹王|完顏永濟]]四女)** [[合答安]]皇后** 斡者忽思皇后** 燕里皇后** [[有禿該]]妃子** [[完者]]妃子** 金蓮妃子** [[完者台]]妃子** [[奴倫]]妃子** [[卯真]]妃子* 其他:** [[亦巴合別乞]](克烈氏,[[札合敢不]]長女)** [[八不別乞]]妃子 === 子女 ===据《[[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成吉思汗有六个儿子,按出生顺序为* [[朮赤]],孛兒帖所生* [[察合台]],孛兒帖所生* [[窩闊台]],孛兒帖所生* [[拖雷]],孛兒帖所生* [[兀鲁赤]],无后嗣* [[阔列坚]],忽兰所生。他虽然是庶子却很受父亲宠爱。后来他随[[拔都]]征[[俄罗斯]]的时候因箭伤而死其他没在《元史》宗室世系表记载儿子:* [[察兀儿]],也速干所生* [[术儿彻]],乃蛮女所生 有史载的成吉思汗女儿:* 昌国大长公主,名[[火臣别吉]](豁真別乞;火阿真伯姬,伯姬:音译,本作别乞。),孛兒帖所生,嫁给昌忠武王[[孛秃]]。《元史·本纪第一·太祖》:帝欲为长子术赤求婚于[[王汗|汪罕]]女[[抄儿伯姬]],汪罕之孙[[秃撒合]]亦欲尚帝女火阿真伯姬,俱不谐,自是颇有违言。《圣武亲征录》也作“汪可汗之孙秃撒合亦求上公主火阿真伯姬”* 延安公主,名[[扯扯亦堅]],孛兒帖所生* 赵国大长公主,名[[阿剌海别吉]],孛兒帖所生,嫁给赵武毅王[[孛要合]],无子。成吉思汗1206-1211年西征期间以及逝世以后,她以监国公主的身份代理朝政。《[[元史]]》列传第五称载她“明睿有智略,车驾征伐四-{出}-,尝使留守,军国大政,谘禀而后行,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 郓国公主,名[[禿滿倫]],孛兒帖所生* [[阿兒答魯黑]],又译作[[阿勒塔伦]],按塔伦,又名阿勒塔鲁罕,孛兒帖所生幼女。嫁给斡勒忽讷兀惕部的[[泰出]](又译作塔出)驸马。有子[[术真伯]](又称扎兀儿薛禅),术真伯先后娶[[元宪宗]][[蒙哥]]之女[[失邻]]公主和[[必赤合]]公主* 高昌公主,名[[也立安敦]],许嫁给[[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 [[File:GhinggisKhanMausoleumGate.jpg|right|thumb|成吉思汗陵区牌坊]] == 相關史料 視頻== * 《[[长春真人西游记]]》:[[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撰写,记述了李志常的师父[[丘处机]]从山东西行前往中亚见元太祖并返回的事蹟,书后附有元太祖给丘处机的一道诏书和四道圣旨,正文中和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为“[[成吉思皇帝]]”。<ref name="《长春真人西游记》"/>* 《[[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1219年,元太祖派[[刘仲禄]]等人前往[[山东]]邀请[[丘处机]]的诏书全文<ref name="丘处机1219">《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全文共406字,[[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河南行省[[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的人们为不忘成吉思汗的皇恩,纪念丘神仙的功德,请邓州(当时内乡隶属邓州)石堂山石匠李进忠将此手诏刻于圆顶石碑上,以诏后人。碑高1.8米,宽0.63米,厚0.23米,平首。字体为楷书,计16行字,满行32字,碑文行楷。手诏碑文如下:{{quote|制曰:天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弊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弟兄,谋素和,恩素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之天佑,获承至尊。南连蛮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念我单于国千载百世已来,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犹惧有缺,且夫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朕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访闻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穷理,道充德著,怀古君子之肃夙,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栖岩谷,藏身隐行。阐祖师之遗化,坐致有道之士,云集仙径,莫可称数。自干戈而后,伏知先生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弦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数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钦惟先生将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发朕之微意万一,明于诏章,诚望先生既着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生小愿哉!故咨诏示,惟宜知悉。 御宝五月初一日 至大二年四月朔 邓州石堂山石匠李进忠刊}}</ref>,全文共406字,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四月,诏书被刻在石碑上,现存于[[河南省]][[内乡县]][[石堂山]][[普济宫]]。* 《[[聖武親征錄]]》:'''“聖武”'''是成吉思汗的[[諡號]]“法天啟運聖武皇帝”的簡稱。該書記載了他一生征戰的事。* 《[[蒙古秘史]]》,又称《[[元朝秘史]]》。* 《[[史集]]》,[[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學家[[拉施特]]撰寫:{{Cquote|成吉思汗一日问[[那颜]][[不儿古赤]],'''人生何者最乐。'''答曰:“春日骑骏马,拳鹰鹘出猎,见其搏取猎物,斯为最乐。”汗以此问历询不儿古勒等诸将,诸将所答与不儿古赤同。'''汗曰:“不然。人生最大之乐,即在胜敌、逐敌、夺其所有,见其最亲之人以泪洗面,乘其马,纳其妻女也。”'''}}* 《[[世界征服者史]]》,[[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學家[[志费尼]]撰寫。* [http#evu://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01.htm 《元史·太祖本紀》],[[明朝]]官修[[正史]]* [httphttps://www.guoxue123youtube.com/shibu/0101/00xys/001.htm 《新元史·太祖本纪》],[[民国]]官修[[正史]]watch?v=woTufqQlxpU*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xzztj/index.htm 《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蒙韃備錄]]》,[[南宋]]使者[[赵珙]]1221年出使[[大蒙古国]],返回南宋后撰写。*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撰写。*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蒙兀儿史记]]》,[[清朝|清]]末[[民国| 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成吉思汗评传]]》,[[民国]]史学家[[张振佩]]撰写。*《[[圖說成吉思汗的世界]]》[[日本史]]学家 [[堺屋太一]]撰写 == 評價 =alignment=inline  [[File:1000 Tugriks - Recto.jpg|thumb|[[蒙古國]]1000[[圖格里克]]的紙幣]]dimensions=460[[File:GenghisKhanMonumentInHulunbuir.jpg|thumb|[[呼伦贝尔市]]的纪念碑]]container=frame* [[金朝|金]]末[[元朝|元]]初长春真人[[丘处机]],拒绝[[金朝]]皇帝和[[南宋]]皇帝的邀请,答应前往草原和铁木真相见,抵达[[燕京]]后,得知铁木真已在中亚西征花剌子模,觉得自己年事已高,西行太远,希望约铁木真在燕京相见,于是在1220年三月写了一份[[陈情表]],在陈情表中,对铁木真的评价是:“前者南京及宋国屡召不从,今者龙庭一呼即至,何也?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冲霜,图其一见。”(南京指的是当时的金朝首都[[南京开封府| 开封]],1214年,金朝从[[中都]]迁都到南京开封府)<ref namedescription="丘处机1220" />* [[南宋]]使者[[赵珙]],1221年出使[[大 蒙古 国]],在[[燕京]](原为[[金中都]],1215年被蒙古军队攻取,1217年[[木华黎]]改名燕京,今[[北京市]])见到主持进攻[[金朝]]的太师国王[[木华黎]],回来后著有《[[蒙鞑备录]]》,书中的評價是:“今成吉思皇帝者,……。其人英勇果决,有度量,能容众,敬天地,重信义。”<ref>赵珙《蒙鞑备录》之《鞑主始起条》</ref>* [[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的評價是:“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ref>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 高济译,第27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ref>*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纪载-{云}-。”<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001.htm 《元史》卷一《太祖本紀》]</ref>* [[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北元]][[阿札失里]]大王的信中,对 崇拜 成吉思汗 、[[元太宗]]窝阔台、[[元定宗]]贵由、[[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这五位在一统天下中均作出重要贡献的帝王的综合评价如下:“覆载之间 生民之众,天必择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祸淫,始古至今,无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 卻從 贰,则福祚无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择焉。昔者,二百年前,华夷异统,势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择 敢提建立 君起于草野,戡定朔方,抚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后嗣不君,于是天更元运,以付于朕。”<ref>《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六记载如下: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癸巳,遣使赍敕往谕故元辽阿札失里等曰:“覆载之间,生民之众,天必择君以主之,天之道福善祸淫,始古至今,无有僣差。人君能上奉天道,勤政不贰,则福祚无期,若怠政殃民,天必改择焉。昔者,二百年前,华夷异统,势分南北,奈何宋君失政,金主不仁,天择元君起于草野,戡定朔方,抚有中夏,混一南北,逮其后嗣不君,于是天更元运,以付于朕。自即位来,今二十余年,尔阿札失里等知天命有归,率众来附,朕甚嘉焉。朕每于故元来归臣民,悉加优待,况尔本元之亲属者乎?今特于泰宁等处立泰宁、福余、朵颜三卫,以阿札失里为泰宁卫指挥使,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溪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为朵颜卫指挥同知,各领所部,以安畜牧。自古胡人无城郭,不屋居,行则车为室,止则氊为庐,顺水草,便骑射为业,今一从本俗,俾遂其性,尔其安之。”</ref>* [[明 ]]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给[[哈密国]][[兀纳失里]]大王 信中,对成吉思汗和[[元世祖]][[ 忽必烈]]的评价如下:“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ref>《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简称《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记载如下: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上以故元兀纳失里大王居和林之西,因命来降。太子八郎、镇抚浑都帖木儿往招谕之曰:“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自脱欢帖木儿皇帝即位,政出权臣,法度废弛,是以上天降乱,民坠涂炭,草野间豪杰因而并起。朕时在淮甸,见生民靡宁,乃与乡党、豪杰紏合士马,不四五年,群雄悉定,故元番将降附者接踵而至,凡两遣兵,直抵漠北,时称帝者脱古思帖木儿奔往也速迭儿之地,遂遇害,其余士马为知院捏怯来、国公老撒、丞相失烈门三人所有,今已悉来降附,朕处于美水草蕃,畜牧之所,俾乐生安业。朕今主宰天下,遣使告谕尔兀纳失里大王知之,如有所言,使还,其具以闻,朕有以处之。”(相关说明如下:[[元惠宗|脱欢帖木儿皇帝]]指的是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又称[[元顺帝]]。1333年7月19日——1370年5月23日在位,1368年9月14日明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惠宗逃回长城以北的草原,延续[[元朝]],史称[[北元]],继续和[[明朝]]对抗。)</ref> *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評價是:“册曰:天造鸿图,艰难开创;浑河启源,角端呈像;芟夏蹙金,电扫莫抗;栉沭廿年,驱指四将;止杀一言,皇猷弥广。”<ref>《元史类编》卷一《世纪一·太祖》</ref>* [[清朝]]史学家[[毕沅]]《[[续资治通鉴]]》的評價是:“太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1xzztj/163.htm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四《宋纪一百六十四》]</ref>* [[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的評價是:“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夏克金,有中原三分之二。使舍其攻西域之力,以从事汴京,则不俟太宗而大业定矣。然兵行西海、北海万里之外,昆仑、月竁重译不至之区,皆马足之所躏,如出入户闼焉。天地解而雷雨作,鹍鹏运而溟海立,固鸿荒未辟之乾坤矣。”<ref>《元史新编》卷二《太祖本纪下》</ref>*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的評價是:“论曰:太祖崛起三河之源,奄有汉代匈奴故地,而兼西域城郭诸国,朔方之雄盛未有及之者也。遗谋灭金,竟如其策,金亡而宋亦下矣,此非其略有大过人者乎 又明于求才,近则辽金,远则西域,仇敌之裔,俘囚之虏,皆收为爪牙腹心,厥功烂焉,何其宏也,立贤无方,太祖有之矣。羽翼盛,斯其负风也大,子孙蒙业,遂一宇宙,不亦宜乎。”<ref>《元书》卷一《太祖本纪》</ref>* [[民国]]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評價是:“论曰:旧史称成吉思汗深沉有大度,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信然。独惜军锋所至,屠刿生民如鹿豕,何其暴也。及至五星聚见东南,末命谆谆,始戒杀掠,岂所谓人之将死,其言善欤!蒙兀一代,并漠北四君数之,卜世十四,卜年蕲百六十,唐宋以降,享国历数,为由蹙于是者。于戏,可以观天道矣!”<ref>《蒙兀儿史记》卷三《成吉思汗本纪》</ref>* [[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評價是:“天下之势,由分而合,虽阻山限海、异类殊俗,终门于统一。太祖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三代而后未尝有也。天将大九州而一中外,使太祖抉其藩、躏其途,以穷其兵力之所及,虽谓华夷之大同,肇于博尔济锦氏,可也。” <ref>[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xys/002.htm 《新元史》卷三《太祖本紀下》]</ref> * [[民国]]史学家[[张振佩]]《[[成吉思汗评传]]》(1943年版)绪言部分的評價是:“成吉思汗之功业扩大人类之世界观——促进中西文化之交流——创造民族新文化。”<ref>节选自《成吉思汗评传》(第3页),中华书局1943年版。</ref>* [[台湾]]历史学家、[[蒙藏委员会]]主任秘书[[刘学铫]]在《[[蒙古论丛]]》一书中,认为只有[[元太祖]]成吉思可汗、[[孙中山]]、[[蒋介石]]三人,才配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并对元太祖的功绩进行了高度評價:“成吉思可汗不仅奠定了后日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还扩大了整个人类的视界,此外还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最艰难的而最荣耀的一页——征服俄罗斯,他的丰功伟绩,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即在世界史上亦不作第二人想,尊之为民族英雄实是最恰当不过的。”<ref>节选自刘学铫《蒙古论丛》(第281页,282页,284页,285页),台北:金兰图书公司出版,1982年版。</ref>* 1939年,处于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成吉思汗做出了高度评价。6月21日,成吉思汗灵柩西迁途中到达[[延安]]时,[[中共中央]]和各界人士二万余人夹道迎灵,并在延安十里铺搭设灵堂,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ref>[http://news.163.com/09/0507/14/58NGFCCN00011247.html 抗战期间亲历成吉思汗灵柩内迁],摘自:《延安交际处回忆录》,作者:金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ref><ref>[http://old.cjshl.com:8000/News_View.asp?NewsID=44 延安致祭]{{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本文发布于[http://old.cjshl.com:8000/index.htm 成吉思汗陵|中国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方网站]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420230906/http://old.cjshl.com:8000/index.htm |date=2012-04-20 }}</ref><ref>具体见文章《战魂西行——成吉思汗灵榇迁移纪实》,作者:蔡桂林,发表于《中国作家》2008年01期。</ref>。在此次祭祀仪式上,[[中共中央]]将成吉思汗正式尊称为“[[世界巨人]]”、“[[世界英杰]]”,并首次提出“[[继承成吉思汗精神坚持抗战到底]]”的口号。延安十里铺灵堂两侧悬挂一幅[[对联]],灵堂正上方有一[[横联]],内容如下:<center>[[横联]]:世界巨人<br />[[上联]]:蒙漢兩大民族更親密地團結起來<br />[[下联]]:繼承成吉思汗精神堅持抗戰到底<br /></center>灵堂前面搭建一座牌楼,悬挂“恭迎成吉思汗靈柩”匾额。代表们将灵柩迎入灵堂后,举行祭典。[[中共中央]]、[[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敬献了[[花圈]]。由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曹力如]]代表党政军民学各界恭读[[祭文]]: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代表谢觉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滕代远、陕甘宁边区政府代表高自立,率延安党政军民学各界,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圣武皇帝成吉思汗之灵曰:{{quote|<br /><blockquote>日寇逞兵,为祸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br />嚣然反共,实则残良,汉蒙各族,皆眼中钉。<br />乃有奸人,蠢然附敌,汉有汉奸,蒙有蒙贼。<br />驱除败类,整我阵容,抗战到底,大义是宏。<br />顽固分子,准投降派,摩擦愈凶,敌愈称快。<br />巩固团结,唯一方针,有破坏者,群起而攻。<br />元朝太祖,世界英杰,今日郊迎,河山聚色。<br />而今而后,五族一家,真正团结,唯敌是挝。<br />平等自由,共同目的,道路虽艰,在乎努力。<br />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br />祖武克绳,当仁不让,太旱盼霓,国人之望。<br />清凉岳岳,延水汤汤,此物此志,寄在酒浆。<br />尚飨!</blockquote>}} * 1940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成立了“[[蒙古文化促进会]]”,4月,在延安建立了“[[成吉思汗纪念堂]]”和“[[蒙古文化陈列馆]]”,敬立成吉思汗半身塑像,并由[[毛澤東]]题写了“[[成吉思汗紀念堂]]”七个大字。在这里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成吉思汗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之日,延安各界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以蒙汉两种语言诵读成吉思汗祭文。1942年5月5日,[[蒙古文化促进会]]还编辑出版了《[[延安各界纪念成吉思汗专刊]]》<ref>具体见文章《迎送成吉思汗灵车》,收录于《[[延安交际处回忆录]]》第111页——116页,作者:金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ref>。[[毛澤東]]和[[朱德]]分别为专刊[[題詞]],内容如下:{{quote|<br /><blockquote>[[毛澤東]][[題詞]]:團結抗戰<br />[[朱德]][[題詞]]:中華民族英雄</blockquote>}} * [[毛泽东]]在1964年3月24日,在一次听取汇报时的插话中对成吉思汗、[[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能力评价如下:“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知识的,历史上当皇帝的,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善赋的人;宋徽宗,既能写诗又能绘画。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识字的老粗;刘邦,也不认识几个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ref>节选自《在一次汇报时的插话》,收录于《[[毛泽东思想万岁]]》一书。</ref><ref name="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纣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cite web |url=http://news.ifeng.com/history/3/200711/1115_337_298656_2.shtml|title=《毛泽东点评历代帝王纣王能文能武很有本事》|accessdate=2007年11月15日|work=|publisher=凤凰网|language=zh-hans}}</ref><ref name="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cite web |url=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7-08/22/content_8729040_2.htm|title=《毛泽东妙语评点历代帝王》|accessdate=2007-08-22|work=|publisher=中国网|language=zh-hans}}</ref><ref name="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cite web |ur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11/15/content_7077554.htm|title=《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accessdate=2007年11月15日|work=|publisher= 新华网|language=zh-hans}}</ref>([[毛泽东]]举例只是为了强调“一些老粗能办大事”,并不是说成吉思汗和刘邦真的不识字,也不是说刘邦只认识几个字。事实上,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三人 本可能僅能粗通文字,但當他們身为帝王時,他们的文化水平已經达到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甚至能為唱和文章。刘邦和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必细谈,相关史书记载很多<ref>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文化水平,《[[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均有提及</ref><ref>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明太祖实录]]》《[[明史]]》等史书均有提及</ref>,至于成吉思汗,[[元朝|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风庆会录]]》一书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亲自阅览文件的。<ref>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奉元太祖旨意记录长春真人[[丘处机]]和成吉思汗关于长生之道和养生之道的谈话,定名为《[[玄风庆会录]]》一书,《玄风庆会录》的结尾记载如下:“传道毕,上谕之曰:‘谆谆道诲,敬闻命矣!斯皆难行之事,然则敢不遵依仙命,勤而行之。传道之语,已命近臣录之简册,朕将亲览,其有玄旨未明者,续当请益焉。’”</ref><ref>[http://www.qiuchuji.org/?type=showtopic&id=23 元朝耶律楚材奉旨编录《玄风庆会录》全文],来源于邱长春真人小百科</ref><ref>[http://www.muping.gov.cn/qz/onews.asp?id=170 元朝耶律楚材奉旨编录《玄风庆会录》全文]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25095701/http://www.muping.gov.cn/qz/onews.asp?id=170 |date=2015-02-25 }},来源于山东牟平全真文化论坛</ref><ref>具体请参见论文:《成吉思汗的文化水准达到“亲览”文件的程度》,作者:阿勒得尔图,发表于《前沿》,2007年第4期</ref>)* 1941年十一月三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对[[日本]]及[[德国]]、[[意大利]]宣战前夕,蒋介石赶赴[[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对成吉思汗灵寝举行了大祭<ref>蒋中正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文节选自[http://book.chaoxing.com/ebook/read_10289957.html 《成吉思汗评传》第七章成吉思汗之死及其编年简谱](第70页),作者:张振佩,中华书局,1946年第二版。</ref><ref>[http://www.ylzx.gov.cn/News/Show.asp?id=1096 榆林政协网:成吉思汗灵榇西迁并途经榆林始末]</ref><ref>[http://www.cjshl.com/news/view/50 西迁期间的祭奠],本文发布于[http://www.cjshl.com/index.php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官方网站_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ref>。[[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中信]]代表国民政府恭读[[祭文]]:維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三日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中信,以馬羊帛酒香花之儀,致祭於成吉思汗之靈而昭告以文曰:{{quote|<br /><blockquote>繄我中華,五族為家,自昔漢唐盛世,文德所被,蓋已統乎西域極於流沙,洎夫大汗崛起,武功熠耀,馬嘶弓振,風撥雲拏,縱橫帶甲,馳驟歐亞,奄有萬邦,混一書車,其天縱神武之所肇造,雖曆稽往古九有之英傑而莫之能加,比者蝦夷小醜,虺毒包藏,興戎問鼎,豕突倡狂,致我先哲之靈寢乍寧處而不遑,中正忝領全民,撻伐斯張,一心一德,慷慨騰驤,前僕後興,誓殄強梁,請聽億萬鐵馬金戈之凱奏,終將相複於伊金霍洛之故鄉,緬威靈之赫赫兮天蒼蒼,撫大漠之蕩蕩兮風泱泱,修精誠以感通兮興隆在望,萬馬胙而陳體漿兮神其來嘗。尚饗。</blockquote>}} * 1957年三月十二日,蒋介石在在主持陸軍指揮參謀學校正×期開學典禮講——《[[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中,评价成吉思汗:“我在此還要舉 我們中國歷史中兩位最有名的勇將來作一對照,以供我們今日軍人的抉擇。這兩位勇將中的第一位,就是漢楚時代的項羽。第二位就是縱橫歐亞的成吉思汗。這二位英勇無比的名將,其平生戰績乃是眾所周知,無待詳述,可是其結果則完全不同。茲據其二人所製的歌詞的氣概與精神,就可想見膽力的強弱與事業的成敗了。當成吉思汗西征時的歌詞是:「上天與下地,俯伏嘯以齊,何物蠢小醜,而敢當馬蹄」。而項羽最後失敗時的歌詞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濟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後來還有許多人評判項羽這首歌詞是悲歌慷慨,不失為英雄氣概;我以為項羽的歌詞充滿了「恐懼」「憤怒」「疑惑」的氣氛,毫無英勇鎮定與自信的心理,更沒有如克勞塞維茨所說:「在絕望中之奮鬥」的軍 精神。所以到了最後他只有在烏江自刎了事。我以為這種卑怯自殺,而不能抱定榮譽戰死的軍人,只可說是一個最無志氣的懦夫,那能配稱為勇將!故無論他過去有如何勇敢的史蹟,我們不僅不屑敬仰他,而且應在棄絕不齒之列。至於成吉思汗的這首歌詞,我認為是充滿了他自信、勇敢與鎮定的心理,誠不失為一首英勇壯烈的歌詞,正與項羽的歌詞語 完全相反,所以他成功亦自不同。因為他既有這樣一個戰勝一切的信心,自然不會再有恐懼憤怒與疑惑的心理了。所以成吉思汗,實為我們中國軍人所應該效法與崇敬的第一等模範英雄。”<ref>节选自[http://www.chungcheng.org.tw/thought/class06/0034/0005.htm 《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二十七 演講《軍事哲學對於一般將領的重要性》]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30428151446/http://chungcheng.org.tw/thought/class06/0034/0005.htm |date=2003-04-28 }}</ref>* [[馬英九]]在2009年4月16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二00九年中枢致祭成陵大典”中,特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高思博]]主祭成吉思汗。祭坛上陈放有成吉思汗的画像,摆放有鲜花、水果和糕点,点燃供烛。仪式遵循古礼。台北市国乐团演奏乐曲《万寿无疆》。身穿长袍马褂的高思博,依序向成吉思汗像献香、献花、献爵(献酒)、献帛(献哈达)。司仪宣读[[祭文]]:“马英九特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高思博敬以香花清酌之仪致祭于成吉思汗之灵曰:‘维汗休烈,雄才大略。天挺英明,龙兴溯漠。……礼仪孔修,有芘其芳。神之格思,德音不忘。’”<ref>[http://www.chinanews.com/tw/ztjz/news/2009/04-16/1649548.shtml 中国新闻网:台湾举办“二00九年中枢致祭成陵大典”(图)][2009-04-16]</ref>* [[馬英九]]在2010年5月4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蒙藏委員會]]”上午舉辦的“99年中樞祭成吉思汗大祭”典禮中,指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以香花清酌儀式祭拜成吉思汗。典禮安排向成吉思汗像獻花、獻香、獻爵(獻酒)、獻帛(獻哈达),並宣讀“[[中華民國總統]]祭文”,相關司祭者皆穿著蒙古傳統服飾,儀式遵循古禮,場面莊嚴隆重,馬英九在[[祭文]]中,肯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天挺英明,拓土開疆,威震萬國。”<ref>[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1/1/2/101311203.html?coluid=46&kindid=0&docid=101311203&mdate=0504134612 中國評論新聞網:馬英九祭文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威震萬國][2010-05-04]</ref><ref>[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1/1/0/101311066.html?coluid=46&kindid=0&docid=101311066&mdate=0504112937 中國評論新聞網:馬政府祭成吉思汗 場面莊嚴隆重(圖)][2010-05-04]</ref>* 刘乐土在《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給予成吉思汗極高度的評價:「鐵木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組織家暨軍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戰場上的光輝成就,在二十世紀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鐵木真胸襟開闊,氣度恢宏,他用深得人心的公正態度統御他那每天都在膨脹的帝國,高度智慧使他發揮出高度的才能。」* [[馬克思]]在《[[馬克思印度史編年稿]]》中谈到成吉思汗时曾说:“成吉思汗戎馬倥傯,征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戰六七十年,其後征服民族多至720部。”{{Verify credibility}}*瑞典學者多桑在其《蒙古史》中對成吉思汗的一生總結分析,多桑認為為成吉思汗之成功乃由於其具有極強的貪慾以及非常之野心。多桑稱他“狂傲”地妄想征服世界,死前還囑咐其子孫完成他的事業。<ref>多桑《蒙古史》174頁,商務印書館,馮承鈞譯。</ref>* 英国学者莱穆在《[[全人类帝王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比欧洲历史舞台上所有的优秀人物更大规模的征服者。他不是通常尺度能够衡量的人物。他所统率的军队的足迹不能以里数来计量,实际上只能以经纬度来衡量。”* [[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怎样对待世界历史]]》一书中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的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 《[[華盛頓郵報]]》評價,「成吉思汗是拉近世界距離最偉大的人。成吉思汗極完美地將人性的文明與野蠻兩個極端集於一身。」* 「卡內基全球生態研究部」:「歷史上『最環保的侵略者』。因為殺人無數,讓大片耕地恢復成為森林,讓大氣中的碳大幅減量達7億噸!」<ref>{{cite news|title=殺人夠多 成吉思汗被認為是『最環保的侵略者』!|url=http://www.nownews.com/2011/01/25/91-2684780.htm|accessdate=2011-01-26|newspaper=[[nownews]]}}</ref>*美国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员指出成吉思汗的成功恰逢当时1000年来最温和、最潮湿的天气,之前的1180-1190年间,蒙古曾经历严重干旱,之后的温和湿润气候有助于青草的繁茂生长,为以骑兵为主的蒙古大军的战马提供了丰富的饲料。<ref>BBC,[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4/03/140311_genghis_khan_weather.shtml 成吉思汗的成功靠了“天气的帮助”]</ref>*1999年12月的[[美国]][[A+E电视网]]评选出过去千年影响最深远的100大人物,成吉思汗被列为第22位(在[[亚洲]]人中仅次于第17位的[[甘地]])。<ref>[http://www.wmich.edu/mus-gened/mus170/biography100 A & E's Biography: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of the Millennium]</ref> 成吉思汗的人格方面两个最不光彩的地方1.成吉思汗和拖雷在承诺他人的情况下,多次对已经投降的城市进行大规模屠城.2.成吉思汗的攻城略地总是将俘虏的老人.妇女作为前锋. 以减轻城中士兵的抵抗信心. 成吉思汗究竟在中都杀戮了多少人.?有一种笼统的记载是100万. 但有.一种记载是真实的.一年之后,来访的外国大使描述中都城的街道“因为人体的油脂而滑溜难行”,他们还记载着“在城墙外屹立着一整座骨头山”,  蒙古帝国 维基百科 (节选)对后世的影响 正面的看法蒙古帝国在鼎盛时期统治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东欧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国。蒙古帝国的建立加速了东西方的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整个丝绸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只有一个国家控制,这使得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比其他分裂时期要容易得多。 负面的看法成吉思汗曾梦想“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无数古代文献都记载,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无数的古代文明遭到彻底毁灭,无数城市被被彻底摧毁,根据R. J. Rummel估计,在蒙古帝国的入侵下有3000万人被杀。在蒙古帝国对西方的扩张过程中有2,000万人被屠杀;整个亚洲的人口分布亦发生重大变化。David Nicole 在The Mongol Warlords中说,“恐怖和大规模灭绝反对者是蒙古人屡试不爽的战术”[5]。伊斯兰世界的东半部经历了恐怖的死亡与毁灭。从1219年到1260年,由于大屠杀和饥荒,波斯的总人口从1200万下降到110万[6]。在中亚河中地区和大呼罗珊,自希腊—巴克特利亚王国时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统被彻底毁灭,同时也伴随着无数良田成为荒芜和沙漠化;在西亚,自阿卡德帝国和古巴比伦时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统被彻底毁坏,大量良田成为荒芜。据统计,西亚地区的耕地面积至今未恢复到蒙古人入侵之前的60%。中亚、西亚及东欧至少七十多个城市遭到蒙古军屠城,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城,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和痛苦记忆。实际上,上述各城市均为当时各国乃至世界上较大的城市,这些还不包括各种较小的城镇和农村地区,而史 记载证明蒙古军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均一概实行种族灭绝政策,估计至少有1亿人在蒙古人扩张的过程中被杀,这一数字也可能高达2亿。历史学家估计匈牙利王国(1241年—1242年)当时200万人口中的一半在拔都进攻下都死于蒙古入侵[7]。基辅罗斯几乎所有的城市均被摧毁,投降者作为奴隶,大部分因繁重的劳役很快死去,战俘则加入蒙古军队继续西征[8]。大约一半的俄国人死于蒙古入侵。但是,Colin McEvedy的《世界人口史地图集》(1978)估计俄国欧洲部分的人口从入侵前的750万下降到700万[5]。中国人口在蒙古入侵的七十年间因战争和包括因战争造成的各种原因被消灭了一半。在蒙古入侵以前(1200年),中国(包括金朝、西夏、南宋、大理国)人口约有1亿4千4百万,甚至更多,而到1278年(1279年完全占领)只有7,000万人[9]。繁华的宋朝中国被消灭后,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不过也有看法认为,其实到1352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之前,经济都还有所进步的。 <Ref>https://tieba.baidu.com/p/3079796639?red_tag=2227278572</ref>==纪年== 根据《元史·太祖本紀》整理。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公元纪年|公元]]|1206年||1207年||1208年||1209年||1210年||1211年||1212年||1213年||1214年||1215年|-![[干支纪年|干支]]|[[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年|-![[公元纪年|公元]]|1216年||1217年||1218年||1219年||1220年||1221年||1222年||1223年||1224年||1225年|-![[干支纪年|干支]]|[[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公元纪年|公元]]|1226年||1227年|-![[干支纪年|干支]]|[[丙戌]]||[[丁亥]]|== 後世紀念 ==*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國際機場]] == 影視作品 =====電影==={| class="wikitable"|-|1956年||《[[征服者|成吉思汗]]》,[[約翰韋恩]]飾|-|1986年||[[中國電影]]《[[成吉思汗 (電影)|成吉思汗]]》,[[德力格爾]]飾|-|1997年||[[中國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原名《成吉思汗和他的母親》,塞夫·麥麗絲導演,[[塗門]]飾|-|2006年||由[[德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合作製作的電影《[[蒙古王 (電影)|-{zh-cn:蒙古王; zh-tw:鐵木真:開天闢地; zh-hk:成吉思汗;}-]]》,[[淺野忠信]]飾|-|2006年||由[[蒙古]]、[[日本]]合作製作的電影《[[蒼狼|成吉思汗 征服到地與海的盡頭]]》,[[反町隆史]]飾|-|2010年||由[[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合作製作的電影《[[大漠雄鷹 成吉思汗(電影)|大漠雄鷹 成吉思汗]]》|-|2012年||由[[中國]]、[[蒙古]]合作製作的電影《[[成吉思汗 十勇士傳奇(電影)|成吉思汗 十勇士傳奇]]》,[[巴森]]飾|-|2013年|| 電影《[[止杀令 (電影)|止杀令]]》|} ===電視劇==={| class="wikitable"|-|1987年||[[香港無線電視]]劇集《[[成吉思汗 (無線電視劇集)|成吉思汗]]》,[[萬梓良]]飾|-|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劇集《[[成吉思汗 (亞洲電視劇集)|成吉思汗]]》,[[劉永 (演員)|劉永]]飾|-|2002年||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2004年播出中國電視劇《[[成吉思汗 (中國電視劇)|成吉思汗]]》,[[巴森]]飾|-|2013年||由[[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同年播出中國電視劇《[[建元風雲]]》,[[唐国强]]飾|} ==流行文化=====電玩==={| class="wikitable"|-|1999年||[[微軟]]遊戲《[[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的第一場戰役中出現過|-|} == [[金庸]]小說中的成吉思汗 == 在《[[射鵰英雄傳]]》的事蹟與史實相差不多,只是在攻打[[花剌子模]]都城[[撒馬爾罕]]的戰役上,絕大部份功勞都由習過《[[武穆遺書]]》的男主角[[郭靖]]盡佔(其中也受過女主角[[黃蓉]]暗中指點)。故事中的成吉思汗對郭靖甚為器重,更深愛其為人,即便最終理念不合而處於對立,成吉思汗心情上仍視其為己出,甚至在自己駕崩前仍要求見郭靖最後一面。在《[[射鵰英雄傳]]》的結尾,[[郭靖]]在成吉思汗駕崩後離開[[蒙古]]回到中原並與[[黃蓉]]成親並定居[[桃花島 (金庸小說)|桃花島]]十餘載,期間生下長女[[郭芙]],直至蒙古正式侵[[南宋]]時才舉家遷至[[襄陽城]]禦敵。 成吉思汗在本故事中還有一個由作者[[金庸]]虛構出來的女兒[[華箏]](不過是以史實人物[[火臣別吉]]為原型),曾想將其許配給郭靖,於是封郭靖為「金刀駙馬」,但最後因各種原因導致郭靖與蒙古決裂並逃回中原,華箏並自行取消與郭靖的婚約。
== 参考文献 ==
{{Reflist|30em}}
== 延伸閱讀 ==* Jack Weatherford著,溫清海等譯:《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 外部链接 =={{Commons+cat|Genghis Khan}}*[http://www.epochtimes.com/b5/nf4972.htm 【千古英雄人物】成吉思汗]*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670/77884.html 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的发现][2000-05-26]*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18144425/http://news.nmgnews.com.cn/hhhtwb/article/20051208/7583_1.html “成吉思汗生日之谜”破解][2005-12-08]*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30160801/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7-7-16/snapshot_70073_1.shtml 走进神秘莫测的成吉思汗陵墓][2007-07-03]、[http://news.sina.com.cn/c/2004-09-23/ba4406935.shtml 三联生活周刊:成吉思汗陵墓的亘古之谜][2004-09-23]、[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8100304/http://travel.zaobao.com.sg/china/pages/china100601.html 访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816070218/http://xk.cn.yahoo.com/articles/080130/1/8env.html 影响成吉思汗决策的两个外族人:耶律楚材丘处机][2008-01-30]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1/1/2/101311203.html?coluid=46&kindid=0&docid=101311203&mdate=0504134612 馬英九祭文讚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威震萬國][2010-05-04]、[http://www.chinanews.com/tw/ztjz/news/2009/04-16/1649548.shtml 台湾举办“二00九年中枢致祭成陵大典”(图)][2009-04-16]、[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1/1/0/101311066.html?coluid=46&kindid=0&docid=101311066&mdate=0504112937 馬政府祭成吉思汗 場面莊嚴隆重(圖)][2010-05-04]、[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6/6/9/5/10166956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669567&mdate=0423003837 “蒙藏委員會”慶百年 今遙祭成吉思汗][2011-04-23]* [http://www.wdl.org/zh/item/2378 古代蒙古和鞑靼人的第一个皇帝—伟大的成吉思汗史] == 参见 ==* [[耶律楚材]]* [[丘處機]]* [[十三翼之战]]* [[野狐嶺會戰]]* 《[[射鵰英雄傳]]》* [[木華黎]] {{Authority control}}[[Category:成吉思汗| ]][[Category:蒙古帝國大汗]][[Category:元朝 追尊皇帝]][[Category:開國君主]][[Category:入祀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元1]][[Category:元烈祖皇子|1]][[Category:博爾濟吉特氏]][[Category:射鵰英雄傳角色|G成]][[Category:金庸筆下真實人物]][[Category:亞洲紙幣上的 军政 人物]]
1,3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