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原图链接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于1987年建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斧头山侧的浅丘上,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集大熊猫科研繁殖、公众教育和教育旅游为一体的研究机构和旅游目的地,也是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教育旅游的非营利性机构。基地目前总占地1530亩,成都熊猫基地以建立初期从野外抢救的6只大熊猫为基础,截至2015年已成功地使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增加到152只,成为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另外基地也有小熊猫、金丝猴及其它濒危野生动物。

基地沿革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动物园饲养、救治、繁育大熊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邛崃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成都动物园。

1987年,为了加强对病饿大熊猫的救治管理,将大熊猫的教育展示功能与救护研究功能分离,强化大熊猫科学研究,提高大熊猫繁育水平,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并与成都动物园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90年后,成都基地与成都动物园分成了两个独立的实体单位。

1992年,大熊猫博物馆对游客开放。

1997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国家计委、成都市计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共同资助1500多万建立了国内第一家开展中国特有濒危保护研究的开放实验室。

2000年,在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系统率先开展公众保护教育工作,成立科普教育部。

2001年,开放实验室被四川省科技厅命名为“濒危动物繁殖与保护遗传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同年,成都基地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研究与实验。

2003年,基地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并获批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1]

2007年,该实验室被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成为“濒危野生动物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此同时,在成都基地和四川大学分别建立了现代化的大熊猫博物馆、动物标本馆和濒危动物基因资源库。

2011年,由基地和全球科思基金会联合创办的“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也在基地挂牌成立。

2014年9月,基地被授予“全国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10月1日,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熊猫谷”对外试开放。

2015年4月20日,“熊猫谷”正式对外开放。

2019年4月,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8家单位联合发起西南旅游景区联盟[2]

视频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相关视频

熊猫成长记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主播带你逛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参考文献

  1. 基地简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19-11-21
  2. 西南旅游景区联盟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立,新浪网 , 201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