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巴金故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基本信息) |
(→故居图片) |
||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9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成都巴金故居''',巴金在成都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正通顺街98号。 | '''成都巴金故居''',巴金在成都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正通顺街98号。 | ||
− | [[File:巴金故居模型.jpg| | + | ==基本信息== |
+ | [[File:巴金故居模型.jpg|right|380px|巴金故居模型 [http://news.sohu.com/20041126/n223187575.shtml 原图链接]]] | ||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
行 27: | 行 27: |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
! scope="col"| 巴金居住: | ! scope="col"| 巴金居住: | ||
−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 | +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1904年—1923年春 |
− | ! scope="col" |5次重返: | +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 | + | ! scope="col"| 5次重返: |
+ | |style="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colspan=3 | 巴金曾在1941年 、1942 年 、1956 年 、1960 年 、1987 年5次重返 | ||
|} | |} | ||
行 60: | 行 61: | ||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前的遥远的旧梦。”——1941年,在离开家乡18年后,巴金重返成都。<ref>[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25641 门、死、生、梦四个意象,就是巴金百年人生写照]上观</ref> |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前的遥远的旧梦。”——1941年,在离开家乡18年后,巴金重返成都。<ref>[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25641 门、死、生、梦四个意象,就是巴金百年人生写照]上观</ref> | ||
− | 巴金定居上海后曾5次回到成都 | + | 巴金定居上海后 ,对故乡仍念念不忘, 曾5次回到成都 。1941年和1942年,巴金两次回到故乡成都,故居虽在,但已经住进他人。1956年他回蓉参观过一次,并留影纪念。1960年,巴金再次重返故地时,他写道:“早晨经常散步到那条街,在一个部队文工团的宿舍门前徘徊,据说这就是在我老家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1987 年10月,巴金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在寻访故居时看到双眼井,他激动地说:“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ref>[http://news.163.com/14/0607/05/9U44FQI100014AED.html 巴金 双眼井在,就能找到童年的路(组图)]网易</ref> |
==故居图片== | ==故居图片== | ||
− | <gallery> | + |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00"> |
− | 巴金纪念馆33.jpg| | + | 巴金纪念馆33.jpg|[http://photo.baa.bitauto.com/changancs35/showtopicphoto-15714554-47075288.html#47075293 巴金 故居模型] |
巴金纪念馆12.jpg|巴金故居模型 | 巴金纪念馆12.jpg|巴金故居模型 | ||
− | 巴金故居模型1.jpg| | + | 巴金故居模型1.jpg|[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10/13/30271116_0.shtml 巴金 故居模型] |
− | 成都巴金故居.jpg| | + | 成都巴金故居.jpg|[http://travel.sohu.com/20051018/n240559632.shtml 成都 巴金故居 复原略图] |
− | 成都巴金故居1.jpg| | + | 成都巴金故居1.jpg|[http://travel.sohu.com/20051018/n240559632.shtml 成都 巴金故居 大门复原图] |
成都巴金故居2.jpg|成都巴金故居(局部) | 成都巴金故居2.jpg|成都巴金故居(局部) | ||
成都巴金故居3.jpg|高耸弧线形的风火墙头上,银白色的牡丹花为凸塑立面泥雕 | 成都巴金故居3.jpg|高耸弧线形的风火墙头上,银白色的牡丹花为凸塑立面泥雕 | ||
− | 正通顺街院墙.jpg|正通顺街院墙,院墙厚厚的,是由薄薄的青砖空心夹层砌就 | + | 正通顺街院墙.jpg|[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bd5cff0100zeqo.html 正通顺街院墙,院墙厚厚的,是由薄薄的青砖空心夹层砌就] |
双眼井1.jpg|双眼井 | 双眼井1.jpg|双眼井 | ||
− | 双眼井2.jpg| | + | 双眼井2.jpg|[http://blog.sina.com.cn/s/blog_83bd5cff0100zeqo.html 双眼井] |
− | 成都巴金故居5.jpg|20世纪30年代巴金旧居的中西合璧式大门(图据:《成都街巷志》) | + | 李家01.jpg|李氏家族合影 |
− | 成都巴金故居4.jpg|六十年代巴金回到成都故居追忆往事 | + | 李家02.jpg|[http://www.1xuezhe.exuezhe.com/qk/art?id=349853&dbcode=1&flag=2&pageIndex=1 中排正中是浣云公李镛 ( 巴金祖父),中排右二至右四为李道洋、李道溥、李道河(巴金父亲 )] |
− | 成都巴金故居6.jpg|1987年10月8日,巴金又回到双眼井(图据:《成都街巷志》) | + | 成都巴金故居5.jpg|[http://www.sohu.com/a/211690421_120237 20世纪30年代巴金旧居的中西合璧式大门(图据:《成都街巷志》)] |
− | 成都巴金故居7.jpg| | + | File:巴金001.jpg|缩略图|[http://www.365essay.com/bajinwenji/bainiantuji/001.htm 1907年家庭合影。左三是外婆怀抱着巴金 , 右三 是巴金 的母亲。] |
− | 成都巴金故居8.jpg| | + | 成都巴金故居4.jpg|[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25641 六十年代巴金回到成都故居追忆往事] |
− | 双眼井3.jpg| | + | 成都巴金故居9.jpg|[http://news.huaxi100.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38&id=804945 巴金 故居里的老院子(照片由贺德华提供,摄于上世纪八十 年 代)] |
+ | 成都巴金故居6.jpg|[http://www.sohu.com/a/211690421_120237 1987年10月8日,巴金又回到双眼井(图据:《成都街巷志》)] | ||
+ | 成都巴金故居7.jpg|[http://www.sohu.com/a/211690421_120237 巴金 故居纪念碑,正通顺街98号] | ||
+ | 成都巴金故居8.jpg|[http://www.sohu.com/a/211690421_120237 正通顺 街] | ||
+ | 双眼井3.jpg|[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L8N5E8C05219RJA.html 双眼井] | ||
</gallery> | </gallery> |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
{{Reflist}} | {{Reflist}} |
於 2019年9月29日 (日) 21:38 的最新修訂
成都巴金故居,巴金在成都的故居,位於四川省成都正通順街98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成都巴金故居 | 又名: | 李家院子 |
---|---|---|---|
面積: | 3000平方米 | 建築風格: | 川西明清風格 |
寬度: | 41米 | 深度: | 77.5米 |
地理位置: | 四川省成都正通順街98號 | 目前狀況: | 於1971年拆除 |
巴金居住: | 1904年—1923年春 | ||
5次重返: | 巴金曾在1941年、1942年、1956年、1960年、1987年5次重返 |
故居簡介
著名文學巨匠、人民作家巴金(1904-2005)的故居在四川成都北門內的正通順街98號,這原本是一座川西明清風格的大宅院,又稱李家院子。1904年巴金出生在這裡。除有兩年隨父親去廣元縣外,巴金在這裡居住到十九歲,在此度過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時代。1923年春天,巴金離開這裡去南京讀書。故居原為五進三重堂磚木平房建築,有大廳、堂屋、桂堂和院牆,在桂堂天井裡有兩株桂樹,在兩株桂樹當中就是故居的中線,大門就在中線的東邊,院牆由青磚砌成,從南到北總長約八十公尺。
宅院大門為木結構門樓式建築,堂口吊簾多用木雕透窗。大門飾有銅鎖環,二門飾有潑金瀝粉線條的左右門神,門柱兩邊嵌有一對石鼓、石獅雕飾的門砌,磚飾八字粉牆左右排開,很有氣勢。木結構部分多用黑色土漆,大門緊閉,看不透裡面,感覺庭院深深,被當時的成都人羨稱為「黑漆門洞兒」。院落雖顯陳舊,但院門的規模和裝飾代表着主人當時的身份、地位和氣質[1]。
宅院後門就開在東珠市街。所謂「珠市」原為「豬市」,因嫌其名顯髒不雅,巴金祖父李浣雲遂慷慨出資,年年建房,於是逐漸形成了街道。又因西頭有一條珠寶街,這裡也就改稱為珠市街了。可見巴金家對這條街是有過深深淵源和歷史功德的。
曾經正通順街上有一段高高的院牆,院牆厚厚的,是由薄薄的青磚空心夾層砌就。牆頭生長着稀疏的小草,院內就是巴金的故居。解放後這所院子成為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駐地的一部分,宅院裡住進了部隊文工團,能時常看見一些標緻的人兒進進出出。隔着高牆,耳畔常常會飄來悅耳動聽的簫瑟之聲。可高牆裡不是誰都可以隨便進出的,多少帶有幾分神秘。遠遠的站着翹首朝里望,氣派的青瓦房頂,精緻美麗的屋脊,比屋脊更高的大樹,襯着翼然欲飛的檐角。那高劵歇山式的風火牆頭上,張放着巨大的灼灼牡丹,富麗堂皇,永不凋謝。這銀白色的牡丹花為凸塑立面泥雕,冬去春來,它一直固守着富貴、安康和吉祥。
巴金故居的旁邊,有一口非常特別的水井——雙眼井。這口井比普通的井要大出許多,其深八米,井壁內徑三米。雙眼井早年原是這裡一座新開寺寺廟內之古井,後寺廟拆毀,桑海變故,如今就演變在這街沿邊上了。雙眼井何時修建已經無從考證,據專家根據其形制的推斷,雙眼井應該為宋代所建,距今亦有一千年歷史了。這井上蓋着一塊厚實的紅沙石石板,石板上雕鑿有兩個圓洞,這便是井口,黑洞洞的象兩隻眼睛。在此,你會感嘆這雙眼井的名字取得多麼的準確、精當而又十分形象[2]。1987年10月巴金第五次回到成都尋訪故居時,一看到這個雙眼井就激動地說"只要看到雙眼井,我就能找到兒時的足跡"[3]。
巴老曾在此度過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時代,他的多部作品裡都有他故居的影子。這座封建大家庭的「故居」潤育了他的感情,萌發了他的愛和恨,成為他展現這場爭自由、反封建鬥爭的舞台。
故居模型
遺憾的是,巴金故居沒能完整地保存下來,於1971年拆除。原戰旗文工團團長張耀棠多年致力於巴金故居研究,寫出了《巴金故居考實》[4]並繪製成圖,余立據此精心製作了「袖珍老屋」,交巴金文學院永久珍藏。2004年11月25日,「巴金故居模型剪彩儀式暨第八屆巴金文學院文學獎頒獎大會」也在龍泉驛巴金文學院舉行。現場舉行了巴金故居模型正式展出剪彩儀式,年近90的省作協主席馬識途等剪彩。之後,人們參觀了藝術家余立創作的巴金故居模型[5]。
故居復原模型製作者、當年的世界航模冠軍余立介紹道,模型是按照巴老故居原貌1/25的規模復原的,為此,余立和他的學生足足用了2個多月時間,加班加點完成。從這「微雕老屋」看,宅院原為五進三重堂,寬41米,深77.5米,面積3000平方米,巴金在《我的老家》里寫道:「把《激流》里的住房同《憩園》里的花園拼在一起,就是我的老家。」站在巴金的「家」前,映入眼帘的是大門外紅底黑字木對聯「國恩家慶 人壽豐年」。而前院、大廳、中院、堂屋、桂堂、後院等物件栩栩如生,屋頂上的每塊瓦片層層疊疊有仿真感,房屋門前的藍花白底花盆、窗花、雕花均很精緻,後花園裡盛開的垂絲海棠、臘梅惟妙惟肖……「微雕老屋」的研究者和圖案提供者、原戰旗文工團團長張耀棠現場鞭指模型,為大家講解:「二進天井右側的這屋子,就是巴金住過的地方,當年,『鳴鳳』就是站在這窗外和巴金告別的。」「雙眼井裡,挑水的人把帶鈎鈎的扁擔都掉進去了。」
成都市曾有意將巴金故居作為文化紀念地恢復,但巴金生前多次明確表示,不同意恢復故居。於是,成都在百花潭公園內,按照巴金《家》中對高公館的描述,修建了一處紀念地,取名「慧園」。
巴金對故居的情感
「那十幾年的生活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夢魘!我讀着線裝書,坐在禮教的監牢里,眼看着許多人在那裡面掙扎,受苦,沒有青春,沒有幸福,永遠做不必要的犧牲品,最後終於得着滅亡的命運。還不說我自己所身受到的痛苦!……那十幾年裡面我已經用眼淚埋葬了不少的屍首,那些都是不必要的犧牲者,完全是被陳腐的封建道德、傳統觀念和兩三個的一時的任性殺死的。我離開舊家庭,就像摔掉一個可怕的陰影,我沒有一點留戀。」
「傍晚,我靠着逐漸黯淡的最後的陽光的指引,走過十八年前的故居。這條街、這個建築物開始在我的眼前隱藏起來,像在躲避一個久別的舊友。但是它們的改變了的面貌於我還是十分親切。我認識它們,就像認識我自己。還是那樣寬的街,寬的房屋。巍峨的門牆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獅子,那一對常常做我們坐騎的背脊光滑的雄獅也不知逃進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門開着,照壁上『長宜子孫』四個字卻是原樣地嵌在那裡,似乎連顏色也不曾被風雨剝蝕。我望着那同樣的照壁,我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這裡看出過去的十九個年頭,不,我仿佛要在這裡尋找十八年前的遙遠的舊夢。」——1941年,在離開家鄉18年後,巴金重返成都。[6]
巴金定居上海後,對故鄉仍念念不忘,曾5次回到成都。1941年和1942年,巴金兩次回到故鄉成都,故居雖在,但已經住進他人。1956年他回蓉參觀過一次,並留影紀念。1960年,巴金再次重返故地時,他寫道:「早晨經常散步到那條街,在一個部隊文工團的宿舍門前徘徊,據說這就是在我老家的廢墟上建造起來的。」1987年10月,巴金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回到故鄉,在尋訪故居時看到雙眼井,他激動地說:「我多麼想回到我出生的故鄉,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馬房的泥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