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我在看着你成了自己的风景(卢庆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我在看着你成了自己的风景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在看着你成了自己的风景》中国当代作家卢庆春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我在看着你成了自己的风景

仓颉虽然伟大,但文字本身是死的,是无趣的。可是,文字背后,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意蕴,所流露的作者本人心境,又唯有文字才能传达和记录,所以,仓颉就是伟大,了不起。这是我朗声读诵林明的现代自由诗《等》之后的第一感觉。

昨天我还在工作中的时候,林明就把他的诗作给我发过来,邀我评点一二。我看诗歌,第一眼注意韵律部分。《等》全篇26行,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脚,已经就是了不起的功夫。无论是格律诗,还是现代自由诗,其本质都不能彻底离开音乐性。写诗能押韵,就是音乐性,会自带光芒,绝对能让文字作品增色三分。这是首次阅读《等》之后的第一感觉。

林明的《等》在结构上很奇特:

先是首尾一问答。

开头即明言“构画感伤”,感伤为何物?江淹《别赋》书写的是分别时候的感伤。林明在诗最后点题,“等的模样”是构画的内容,等,是他的感伤。

次是中间四用笔。

第一个笔是“挥笔”,是总写,此笔下去将用文字“构画感伤”,是此行“挥笔”之目的;

第二个笔是“起笔”,万事成于开始,迈出第一步,才有十万八千的可能。起笔时,无论内在多郁结,但也充满希望,还可能对希望不抱着希望,不管怎样,本身充斥希望就好,所以起笔“化为初阳”;

第三个笔是“行笔”,本是构画过程具体化的使用,却瞬间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或是不想说那么多了,欲语还休,故此“更为潦草”,让形象的画面感一跃而起,立竿见影,能即刻看到惆怅满腹,郁结难说的“那个人”;

第四个笔是“收笔”,尽管行笔时候潦草,慌乱,百千思绪难排遣,但好在决定结束创作了,收笔处诞生“一幅佳作”,不问过程,只问结果,诗人自己对潦草的作品“满意”。

再是行间三画面:

起笔处的初阳,不论多无奈,至少还愿意寄托一点希望的力量;

行笔中的月亮,何故潦草?君请看,“城内千灯万盏,城外一人悲凉”;

“叩拜于焚香的寺中”,诗人再次让自己的化身走进诗行里,诗行成了他心灵深处的外显。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德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等待戈多》。两名流浪汉主人公--爱斯特拉冈和弗拉第米尔,他们在一个“连上帝也嫌弃”的荒芜村路上,倚着一棵光秃的树莫名等待戈多这个人,却只等来戈多的使者,告诉他俩戈多今天不会到来的事实,明天请继续等待,相信戈多一定会出现。

我也想到了自己20岁那年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写下了第一首诗,也是三十多年来最能照应我灵魂状态的诗:

酒宴客常至,心约人不来。

相逢仍寂寞,别后自徘徊

我的意识流动方向就是这样。意识如河流,我是河流上顺流而下的小船。此三者至少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任何千差万别的表面总有相通的背后。

想到这里,我竟然也感到自己“行笔更为潦草”,不想再往下写了。假如再往下写,我不能也,亦不想为也。倘若再往下写,我将会向自己内在纵身一跃,跳下了无底的心灵断崖,跳进了风急浪高的心灵大海,跳入了无边无际的心灵宇宙。

午后楼下的草莓叫卖声来,我放下鼠标键盘,“一幅佳作就此收笔”。化用卞之琳的诗《断章》,趣赠林明:

你写下诗篇构画出内心独特的彷徨

你一个人站在诗篇外叩问自己的感伤;

我在看着你成了自己风景

难道这就是等的模样?

2024年5月3日[1]

作者简介

卢庆春,辽宁阜新人,1972年出生,自考中文本科学历,22岁参加工作,做过小学教员13年,机关工作至今,业余学习心理咨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