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户冢洋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户冢洋二
出生 1942年3月6日
日本静冈县富士郡吉永村(现富士市
国籍 日本
母校 东京大学
机构 东京大学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
知名于 微中子振荡
研究领域 粒子物理学天文学
奖项 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2002年)
富兰克林奖章(2007年)

户冢洋二英语Totsuka Yōji,1943年3月6日-2008年7月10日),日本物理学家东京大学最初的4名特别荣誉教授之一。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富士市名誉市民(第1号)[1]

户冢教授曾于2002年与小柴昌俊梶田隆章三人同获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2007年与阿瑟·麦克唐纳同获富兰克林奖章。他与梶田、麦克唐纳等人的工作,修正了当代物理学的基石-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由于早逝,户冢未能与上述三人同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经历

错过诺贝尔奖

1998年,户冢洋二梶田隆章的实验团队首次观察到微中子振荡,并测定微中子(又译作中微子)的质量,从而修正物理学里假设微中子质量为0的 标准模型,自此晋身“必将获得诺贝尔奖”的知名物理学家。

2015年,梶田隆章阿瑟·麦克唐纳 因为观测到微中子振荡 而共同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2]

可惜,户冢洋二在2008年7月10日因大肠癌去世,无法与梶田教授共享诺贝尔桂冠。2015年10月6日,梶田隆章表示:“虽然结果上是我获得了诺贝尔奖...(中略)...我认为我的‘老师’(即户冢洋二)的功劳更为重要。”[3]



视频

【原来有三种口味?】不断变身的微中子 -- 微中子振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