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房建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房建成.jpg

房建成 (1965年9月 - ) 中国科学院院士,导航、制导与控制专家。山东临沂人,中共党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1]、党委常委。“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方理事长。

主要成就

房建成教授主要从事航天器姿态控制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和惯性导航技术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新型混合磁轴承的高精度、低功耗磁悬浮惯性动量轮和控制力矩陀螺的设计方法,主持研制成功我国首台五自由度主动控制磁悬浮惯性动量轮和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提出了捷联惯性测量系统的快速精确对准新方法及其组合测量系统的滤波新方法,提高了机载捷联惯性位置姿态测量系统的精度。

他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均排名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1),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排名1)。荣获首届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指导的博士生和博士后,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3人获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成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带领的科研团队获批“新型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先进惯性仪表与系统技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

房建成1.png

國際編號212795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房建成星」

2018年12月,經何梁何利基金會推薦、中國紫金山天文台申請,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國際編號為212795號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房建成星」[3]

該小行星是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體望遠鏡於2007年10月9日首次探測發現的,後續得到了美國萊蒙山天文台(Mount Lemmon Infrared Observatory)、卡特林那熏天系統(Catalina Sky Survey)、美國林肯實驗室(MIT Lincoln Laboratory)、美國斯特沃德天文台(Steward Observatory)等全球權威天文觀測機構的多次證實及確認,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09年4月給予該小行星212795的國際永久編號。

房建成2.jpg

最年轻何梁何利基金奖成就奖获得者房建成的五宗“最”

最辛苦:“非典”期间死啃硬骨头

献身航天航空事业的人都是以苦为乐,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这份事业当中。虽然记者采访房建成时,他算是来北戴河休假,但他自己笑着说,“我是人在这,心还在实验室,休息是做不到的。”旁边房建成的爱人洪势“抢白”道:“还说呢,一天恨不得不停回短信!”

回忆走过的二十多年的科研探索路程,房建成觉得最累最苦的还是2003年“非典”期间,那时被磁悬浮飞轮的几个关键技术难题卡住了“脖子”。房建成记得很清楚,当时楼上刚好有一位老先生因感染非典去世了,大家都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下,但房建成和他的团队顾不了这些。学校封校,他们就翻墙钻门“摸进”学校,溜进实验室连续昼夜奋战。对别人来说,“非典”这样的特殊时期要躲在家里求平安,对他们来说,实验室里正好清净,适合搞研究。终于,这个技术瓶颈被房建成和同事们踩在了脚下,基于新型五自由度混合磁轴承的磁悬浮飞轮“横空出世”。它突破了卫星姿态稳定、大型航天器姿态控制惯性执行机构的一个关键技术瓶颈[4]

房建成认为,搞科研最重要的是“守得住”。他说:“大家常说‘十年磨一剑’,但我们的项目,常常是一搞二三十年,几代人努力才能见些成效。”所以,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最幸福:看到学生一步步成长成才

科学家房建成更愿意别人关注他的另外一个身份——老师。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房建成频繁提起他所在的学院,他合作的团队,对团队里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寄予厚望,为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开心微笑。

房建成说,对于航空航天技术人才来说,“三个一流”很重要,一是一流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敢于创新,能深入分析和思考问题,并且找到解决关键问题的办法。第二是一流的工程实践能力,“能把一个好的想法和创新的技术变成现实的科研产品”。三是一流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让房建成倍感欣慰的是,他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几个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攻关研究,培养锻炼出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十年前,房建成带领的团队只是五个人的科研小组,经过十年多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长成为一支有40余名教师、50多名博士生,100余名硕士生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做成了项目,得了奖,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都让房建成感到幸福,但最幸福的还是看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新人辈出,茁壮成长。

最紧张:荣誉太多当不起

在接到记者采访电话之初,房建成脱口而出:“我隔壁住的就是某某,你采访他更合适……”

坐下来第一句话,房建成也是“其实很多人做得比我好,我实在当不起。”

其中,最让房建成“惶恐”的就是2008年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因为往年获得该奖项的,都是些两鬓斑白的学界泰斗,比如钱学森朱光亚钱伟长苏步青等。“后生小子”房建成不但拿了这个奖,而且还是这个中国科技最高奖项中最年轻的获奖者——那年他只有43岁。房建成一遍遍地说,这个奖更多的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

房建成由衷地说,他是赶上了好时候——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日益富强,有力量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进入21世纪,全社会对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共识,党中央国务院也下大力气来抓这一领域的工作,生逢其时的房建成在遵从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充分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

最期待:开发原子陀螺仪与西方强国一争高下

说到未来的计划,房建成显得更加兴奋了。他两眼放着光,下意识地用上他的招牌动作——有力地挥舞手臂。

“未来几年一个是推动磁悬浮飞轮和控制力矩陀螺在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上的广泛应用,另外一个就是攻克原子陀螺仪技术。”说到这个原子陀螺仪,房建成几乎要从座位上跳起来,他说:“以前做磁悬浮飞轮,那是先进国家早就有的,只是人家不愿告诉我们,我们自己攻关,终于赶上了他们。现在原子陀螺仪可就大不相同了,他们也是刚刚起步,我们终于和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技了!咱们一定要加把劲,冲到前面去!”有着这样昂扬斗志的房建成欲与天公试比高,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这无上的荣光必将属于中国航天人。

最欣慰:儿子有志继承父业

说起对工作的付出,对事业的追求,房建成声音高八度,但谈到家庭,房建成声音却低了八度。他恳切地说:“太忙了,确实太忙了,真是对不起爱人和孩子,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都习惯了……”

不过,让房建成倍感欣慰的是,他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儿子,让还正在上中学的儿子也深深地爱上了那片碧空浩瀚,立下志向高考要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要接爸爸的棒,也干航天这一行。说到这,房建成很欣慰地笑了。

人物履历

  • 1979.09-1983.07 山东工学院(现山东大学)电机工程专业读本科
  • 1983.07-1985.09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助教
  • 1985.09-1988.06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读硕士
  • 1988.07-199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常规潜艇系教师
  • 1993.09-1996.12 东南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读博士
  • 1997.05-1999.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博士后
  • 1999.10-2000.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导航控制系主任
  • 2000.10-2003.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
  • 2003.10-2005.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 2005.09-2015.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 2015.12-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
  • 2007.07-至今新型惯性仪表与导航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
  • 2007.11-至今 中英空间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方理事长
  • 2011.01-至今“惯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

学术任(兼)职

  • 2008.05-至今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
  • 2012.12-至今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 2016.05-至今 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
  • 2017.08-至今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理事
  • 2017.12-至今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会长
  • 2009.01-2013.12国家“973计划”项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的

高精度实时运动成像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

  • 2007.01-2012.03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

专家组成员

2012.03-至今 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和 “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导航定位技术专家组召集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