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扁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扁担

中文名: 扁担

类 型: 互击体鸣乐器

发源民族: 壮族

属 性: 民俗乐器,农用工具

扁担壮族互击体鸣乐器,独特的民间乐器,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在全国各地区都分布广泛,主要用于原始农业,现代农业很少用了。[1]


简介

扁担


多用毛竹削制而成,长短各异,一般长约160厘米,两端较窄,中间较宽。


扁担舞流行于广西红水河畔的都安、马山和桂西的百色、巴马一带。春节期间,壮族的男女老少便欢快地跳起扁担舞,舞者两人一对,每人手执一根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木槽旁,边击、边歌、边舞,用扁担两端互相撞击或敲击长凳,发出咯咯嗒嗒的和谐音响,节奏复杂,舞姿多变,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间舞蹈盛行,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就有两千多年前古代壮族先民骆越部族的舞蹈场面。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中记录了舂堂舞:“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生动地描绘了壮族欢度新春佳节、预祝丰收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后因舂杵笨重,便改用扁担,称其为扁担舞,壮语称作打虏烈或谷榔。壮族的扁担,既是肩担时的劳动工具,又是扁担舞的节奏乐器。


制作方法

用硬杂木或半边毛竹削制而成,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长160厘米~200厘米,两端较窄,中间较宽,表面平整光滑。演奏时,可十数人或数十人同时进行表演,每两人一组,每组有一张长板凳或一个长方形木箱置于地面。奏者每人各执一根扁担,围在长凳或长箱旁,按照一定节奏,边击、边歌、边舞,用扁担两端互击、击地面、敲击长凳或长方形木箱,各种奏法常交叉进行,发出“咚咚 、嗒嗒”的和谐音响 ,节奏复杂,丰富多变,舞姿矫健优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表现出壮族人民勤劳勇敢、乐观豪放的性格。每逢春节、丰收或喜庆之日,壮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便会欢快地跳起扁担舞。平时在田间劳动间歇时,在田头地边也以跳扁担舞为乐。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