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抗战胜利纪功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本名抗战胜利纪功碑,1949年后改称重庆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中心地带,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处,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1987年1月23日列为重庆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定名单。1991年4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建造

抗战胜利纪功碑,是实施《陪都十年建设计划》的项目之一,专门设立的筹建委员会,由黄宝勋、刘达仁主持策划工作。建筑方面由建筑师黎伦杰设计,土木工程师李际棻,建筑师唐本善、张之蕃,郭民瞻等共同协助,电器设备由电器工程师李锺岳负责。工程施工由天府营造厂得标承建,民国35年10月31日由张笃伦市长主持奠基动工建造,全部工程经费开支1.83亿元(纪功碑工程经费共花去2.17亿元):事前以募捐方式集资,少者二干元,多者数十万元,既是代表着百万人民之心,也是举国上下在抗战胜利后所产生的共同的结晶。

整个纪功碑位于民权路都邮街广场,占地面积为20米直径的圆形地盘,构成纪功碑的内容:

  • 碑台:10米半径圆形青石台(高1.6米),周边部分作青石踏步8级,台阶留有8处栽植木的花圃。
  • 碑座:有石碑8面,采用北碚出产的上等峡石,以8根青石砌结护柱组成碑柱,石碑嵌于碑座外面,铭刻碑文五则(①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的全文;②国民政府重庆行辕兼代主任张群写的碑文;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写的碑文;④张笃伦市长题写的碑名;⑤重庆市参议会的题词。)
  • 碑身:高度为24米,由4米直径的圆筒构成,内部圆形,外为八角形,每角边线条以米黄色釉面砖铺砌,内部有悬臂旋梯140级,盘旋而上至瞭望台,沿着旋梯设胜利走廊,廊上挂抗战英雄伟大战绩及日本投降签字等油面:下边嵌藏各省、市赠送的纪念物品及社会名流题赠的碑石,纪功碑壁内藏有纪念钢管,管内放着本工程设计图样和有关人的签字,并且存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作,报纸.邮票、钞票.照片等。美国总统罗斯福1943年赠给重庆市的卷轴译文,也铭刻在“胜利走廊”的坚上。

瞭望台(碑身底部上升至24米处设有环状瞭望台):直径为4.5米,较碑身宽些,可容20人登临游览。

  • 瞭望台下碑身正对马路的四面可见报时的标准锺(标准锺所在的位置是沿悬臂旋梯上升至23米处),钟面之间分别是四幅抗战有功的陆海空军将士及后方生产的工人、农民的浮雕
  • 了单台顶上设风向仪、风速器、指北针及有关测候仪器。

全部建筑共用钢材25吨,水泥900余桶(工程施工共用水泥950桶,其中150桶白水泥从意大利进口,那时水泥包装是用木桶,计量标准每桶170公斤),碑身各层分设钢筋混凝土花窗,正门用特选楠木精制,内外壁采用白水泥饰面。电气设备:本身照明有水银太阳灯8根围绕碑顶,内部每层有水银灯1根,外射照明设有8个强力探照灯,从各方投射碑身,使整个纪功碑建筑显露于8条柔和的光线中,其为壮观[2]

视频

抗战胜利纪功碑 相关视频

重庆解放碑,中国唯一纪念抗战胜利国家纪念碑,周围特别繁华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国抗战胜利纪念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