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拉尔夫·林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拉尔夫·林顿

图片来自prezi

出生    1893年2月27日

逝世    1953年12月24日(60岁)

母校    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专业领域  文化人类学

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1893年2月27日-1953年12月24日)是一位美国人类学家,以其著作《The Study of Man》(1936)和《The Tree of Culture》(1955)著称。

早年

1893年,林顿出生于费城的一个贵格会家庭,1911年进入斯沃斯莫尔学院学习。曾在一个科研基地研究考古学,他受到了普通科学老师斯宾塞特罗特的影响,他受到老师的激励要超越自己的文化,了解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行为和观点。

1912 年,林顿在新墨西哥州和科罗拉多州进行史前考古实地考察;1912年和1913年在瓜地马拉,并前往危地马拉基里瓜(Haddenfield)进行为期一年的野外调查。[1] 1915年,在阿兹特克(Aztec),1916 年前往墨西哥,1919 年在科罗拉多州的梅萨维德国家公园(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in Colorado);1924 年在俄亥俄州的霍普韦尔遗址(Hopewell site), 1929年和1933 年在威斯康星州。

他在太平洋的马克萨斯群岛 (1920-1922) 和马达加斯加岛 (1925-1927) 进行了民族学田野调查。1934年夏天,他负责人类学实验室对俄克拉荷马州科曼奇印第安人的训练远征(the Comanche Indians of Oklahoma)。

虽然林顿是一位人类学家,但早期教育大多只堪堪与人类学沾边。后来升入宾州大学弗兰克·斯佩克一起学习考古学硕士课程,并在新泽西及新墨西哥进行过野外调查。[1]

拉尔夫·林顿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17年至1919年的一战期间入伍并前往法国的第42步兵师服役,曾遭到德军毒气袭击。据此时期的经验,他后来发表了一篇文章《Totemism and the A.E.F.》(American Anthropologist vol. 26:294-300),认为军队对自己的标志的认同是一种图腾崇拜[2]

归国之后林顿转学到哈佛大学,与厄内斯特·胡顿罗兰·迪克逊等人为同学。[1] 在哈佛学习一年之后,林顿前往梅萨维德国家公园考察,后来在E.S.C. Handy的带领下前往主教博物馆马克萨斯群岛等地。在太平洋考察时,关注领域转移到人类学上,1922年从马克萨斯群岛回国,1925年接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1]

学术领域

毕业之后得到了一份在菲尔德博物馆的工作。1925年至1927年间,前往马达加斯加为博物馆收集藏品并开始研究南岛民族的侨民及马克萨斯群岛文化。1928 年离开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加入威斯康星大学任教。1933年出版《The Tanala: A Hill Tribe of Madagascar》 ,这是他出版的最详尽的人种志。[1]

归国之后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社会学部下的人类学部门工作,他是该部门的第一位员工,后来此部门得以独立。他的许多学生后来也成了学者,例如克莱德·克拉克洪马文·奥普勒。1936年写成《The Study of Man》。[1]

1937年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任人类学部领头人,是法兰兹·鲍亚士的继任。鲍亚士的学生并不支持他的工作,他们认为鲁思·本尼迪克特才是最佳人选。为此林顿利用他在FBI工作的学生指控这些反对者为共产党,一些人例如吉恩·韦尔特菲什因此被列入FBI的黑名单中。[3] 终其一生林顿与鲍亚士主义者,尤其是鲁思·本尼迪克特的关系都极其恶劣。[4][5]

二战之后写成《The Science of Man in the World Crisis》(1945)和《Most of the World》。之后在1946年至1953年间于耶鲁大学任教。并开始写作《The Tree of Culture》。1950年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6] 1953年的圣诞夜因在南美所患疾病的并发症发作去世,其妻阿德琳·林顿(Adelin Hohlfield Linton)代其完成了《The Tree of Culture》一书。

视频

RALPH LINTON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Kluckhohn, Clyde. 1958. Ralph Linton 1893 - 1953: A biographical Memoir.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2. Gillin, John. (1954) Ralph Linton 1893-1953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12..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56:274-280
  3. David H. Price. 2004. Threatening Anthropology: McCarthyism and the FBI's Surveillance of Activist Anthropologists. Duke University Press p. 112
  4. Marks, J. (2008) Race across the physical-cultural divide in American anthropology. In: A New History of Anthropology, edited by H. Kuklick. New York: Blackwell, pp. 242-258.
  5. Sydel Silverman. 2004. Totems and Teachers: Key Figures in the History of Anthropology. Rowman Altamira p. 118
  6. Book of Members, 1780-2010: Chapter L (PDF).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16 April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