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拉隆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拉隆寺

图片来自trip

拉隆寺藏语称“拉隆贡巴”(威利语:lha lung dgon pa)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2]

历史

传说,拉隆寺起初和松赞干布时期兴建的镇魔寺有关。吐蕃末期刺杀赞普朗达玛的僧人拉隆·白吉多吉便是该寺的注册僧人,宗教神舞中的“黑帽神供献神饮”舞,便是根据该史事发源于拉隆寺。根据拉隆寺志记载,藏历第三绕迥木猪年(1155年),都松钦巴正式兴建拉隆寺,使其成为洛扎地区知名的噶玛噶举派道场。16世纪中叶,噶举派学者巴卧·祖拉陈瓦对拉隆寺加以修缮,形成了如今的格局。根据拉隆寺志记载,巴卧·祖拉陈瓦按照坛城的形状布置该寺格局,他圆寂之后,寺院开始活佛转世制度。

拉隆寺从建寺开始,便经常派僧人赴中国内地朝廷进贡,该寺的大门上也曾悬有明朝皇帝所赐的横匾,寺院壁画中也有明显的中国内地青绿山水画风格的影响。

到第三世活佛崔称多吉时,五世达赖将拉隆寺改宗格鲁派,并且为该寺册封了庄园、土地、属民。该寺寺志引用封文称:“凡是太阳可以照到的地方,凡是有流水的地方,凡是有牧草生长的地方,都是拉隆寺权势可济的领地。”根据见过此封文的老僧人称,封文是用藏文汉文两种文字书写,盖有五世达赖及中国内地皇帝的印章。

自五世达赖时期之后,虽然拉隆寺改宗格鲁派,但其噶举派传承仍然存在,所以寺内便有了五个不同的转世活佛系统,以分管该寺在不丹康区后藏等地的教务。拉隆寺主持活佛实行金瓶掣签,并在中国内地中央政府及西藏噶厦处备案。

21世纪初,该寺仍然属于格鲁派寺院,但同时也有噶举派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各派均有一名活佛传承。每年藏历五月,在拉隆寺举办跳神活动时,都会有从不丹专程赶来的商人云集。

建筑

拉隆寺建筑群位于一座不规则且略微呈“亚”字形的长方形大院之中,大院围墙东西宽约120米,南北长约200米,寺院围墙是二层空心建筑,墙头以小佛塔作顶,墙体通高6.5米(其中小佛塔高2.1米)、宽1.8米。

拉隆寺的经堂主殿一层内,立有二十根立柱,立柱上方顶着一排排木构斗拱,斗拱的式样各有不同:有的为十字形,有的为一字形;有的斗拱为单层,有的斗拱由三层斗拱重垒而成,还有的斗拱是在十字形斗拱上再承接一层一字形斗拱。斗拱各个拱翼上,绘有佛像、团花、卷草、莲荷等图案,斗拱顶端有的还用梵文兰查体描金钩写吉祥语。

主殿一层的四壁有色彩鲜艳的壁画,其中一幅壁画绘有该寺历史上的高僧及祖师传承,这些人物神态安详,有的正坐,有的侧坐,均身着红色袈裟,头上有的戴黑色镶金边僧帽,有的戴红色僧帽,均为噶举派僧人的衣着特征。该壁画中有位高僧居于壁画中心,在红色僧衣外披有一件白地红花外袍,可能是拉隆寺历史上的知名活佛。从一层沿陡峭的木质楼梯可登上二层。

主殿二层的四壁也绘有壁画。其中一幅拉隆寺全景图壁画,用色清淡,全景式描绘了拉隆寺鼎盛时期各个殿堂、僧人修行处,壁画风格与汉地的青绿山水画很相似。

从主殿二层向上,可登上该寺最高的金顶,眺望周围的山水及村落。

主殿西侧为喜珠拉康(又译“写追拉康”),是由不丹王室专门拨出资金修建,为四柱殿堂,专供不丹王国的僧人来此做法事。喜珠拉康内的壁面并非绘制壁画,而是用大批石刻贴在墙上,形成了“立体壁画”,其中的石刻骷髅最有特色。壁画上雕刻有佛、菩萨、祖师、弟子等形象,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及树林,后世给石刻涂绘了彩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