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拓跋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拓跋齐,鲜卑族,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大臣,烈帝拓跋翳槐玄孙 [1],太武帝拓跋焘堂兄。

  • 雄杰魁岸,英勇善战。从太武帝攻打胡夏赫连昌、北燕和龙和南凉秃发保周,官至尚书令,进爵浮阳县公。[2]
  • 从建兴公古弼讨伐裴方明,大败南朝宋军于仇池,威震羌氐。
  • 复封河间郡公,授内都大官。卒,谥号为敬。[3]

基本信息

姓名    拓跋齐  
生卒    不详      
民族    鲜卑      
官职    尚书令、内都大官  
爵位    河间郡公  
谥号    敬    
出生地   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所处时代   北魏   
主要成就   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大臣    

人物生平

护卫太武

  • 拓跋齐年轻时雄壮魁伟,太武帝拓跋焘爱他勇敢强壮,把他安排在左右侍奉。始光四年(427年),拓跋齐跟随太武帝攻打胡夏皇帝赫连昌,太武帝骑得马失蹄摔倒,太武帝掉下马来,夏军人多逼近太武帝,险些遭夏军士卒所抓获。拓跋齐用自己的身体护卫遮挡夏军对太武帝的进攻,拼死尽力搏战,夏军这才退走。太武帝趁此机会,翻身跳上马背,直刺大夏尚书斛黎文,当即把他杀死,随后杀死夏军十几名骑兵,自己则身中流箭,但他仍然奋力杀敌,苦战不休,夏军完全崩溃。当日如果没有拓跋齐,太武帝几乎性命垂危。
  • 太武帝乘胜追击夏军残兵到统万城北,杀死赫连昌的弟弟阿南公赫连满和侄子赫连蒙逊,杀死士卒一万多人。赫连昌来不及跑回城中,于是便逃奔上邽。太武帝换上邽士兵的服装追赶逃跑的夏军,打算进入统万城。拓跋齐苦苦劝阻,但太武帝坚决不听,拓跋齐于是就和几个人跟随太武帝进入城中。城中夏军发觉后,把几个城门都关上。太武帝和拓跋齐等人混进内宫之中,弄到几件女人穿的裙子,用它当绳索,绑在铁槊上,太武帝借此爬上城墙,逃出城外,得以幸免于难。拓跋齐因护卫太武帝有功,赐封爵位为浮阳侯。[4]

获罪遭免

  • 延和元年(432年),拓跋齐跟随太武帝攻打北燕的和龙,因功授任尚书令,进爵浮阳公。
  • 延和二年(433年),拓跋齐与新兴王拓跋俊讨伐南凉君主秃发傉檀之子秃发保周,因事获罪而遭免去官职、爵位。[5]

败敌平叛

  •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南朝宋将领裴方明攻占仇池,太武帝任命拓跋齐为前将军,和建兴公古弼讨伐裴方明,于是攻克仇池,声威震动羌人、氐人,拓跋齐因功受封河间公。
  • 太平真君四年(443年),拓跋齐和武都王杨保宗分别驻守在骆谷(一作雒谷)两旁。当时杨保宗的弟弟杨文德劝说杨保宗据守险要,以此背叛北魏。过了一段时间,秦州主簿边因知道此事,秘密报告给拓跋齐。同年四月,拓跋齐在早晨到杨保宗那里,叫喊说:“古弼已到,杨保宗要宣读诏书。”杨保宗出来,拓跋齐喝令左右扶杨保宗上马,用驿站马匹飞奔押送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斩首。 氐人们于是推举杨文德为头领,向南朝宋求援。南朝宋皇帝刘义隆派遣将领房亮之、苻昭、啖龙等人率领军队援助杨文德。拓跋齐出击杀死啖龙,擒获房亮之。氐人叛乱于是平定。拓跋齐因功授任内都大官。死后谥号敬。[3]

人物评价

  • 魏收《魏书》:“少雄杰魁岸。”[6]

史籍记载

  •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6]
  •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7]

参考资料

  1.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魏主马蹶而坠,几为夏兵所获;拓跋齐以身捍蔽,决死力战,夏兵乃退。魏主腾马得上,刺夏尚书斛黎文,杀之,又杀骑兵十馀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夏众大溃。齐,翳槐子玄孙也。
  2.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从征和龙,以功拜尚书,进爵为公。
  3. 3.0 3.1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与武都王杨保宗对镇骆谷。时保宗弟文德说保宗闭险自固,有期矣,秦州主簿边因知之,密告齐。齐晨诣保宗,呼曰:“古弼至,欲宣诏。”保宗出,齐叱左右扶保宗上马,驰驿送台。诸氐遂推文德为主,求援于刘义隆。义隆遣将房亮之、苻昭、啖龙等率众助文德。齐击斩杀龙,擒亮之。氐遂平。以功拜内都大官。卒,谥曰敬。
  4.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世祖以微服入其城,齐固谏,不许,乃与数人从世祖入。城内既觉,诸门悉闭。世祖及齐等因入其宫中,得妇人裙,系之槊上,世祖乘而上,因此得拔,齐有力焉。赐爵浮阳侯。
  5.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后与新兴王俊讨秃发保周,坐事免官爵。
  6. 6.0 6.1 《魏书·卷十四·列传第二》.国学导航.2014-06-01
  7.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国学网.201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