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招安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招安镇位于杏子川中部,距离安塞区中心35公里,辖22个村,120个村民小组,3659户,其中农业人口13283人。全镇有学校24所,共有师生3346人,其中初级中学1所,在校师生960人,六年制小学3所,在校师1780人。有卫生院1个,卫生室23个。近年来,全镇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1‰左右。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933万元,财政收入93.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人均生产粮食415公斤。[1]

历史沿革

1935年6月,在高沟口设立七区一乡。1935年12月,改为三区一乡。1937年11月,调整为三区。l956年3月改为招安区。1958年8月为招安乡,9月改为红星公社, 11月并入延安县。1961年9月恢复安塞县招安公社。1983年9月改为招安乡。1989年底,全乡东至沿河湾镇茶坊,南到高桥乡芋子滩,西连志丹县双河乡何条沟, 北靠真武洞镇陈家洼。总面积270.26平方千米,人口l2535人,其中农业人口l2144人,辖22个村委会,120个自然村,13个废村。1997年,面积270.3平方千米,人口1.3万。

地理环境

招安镇位于安塞区西南部,杏子川中游, 东径l09°11′,北纬36°48′,距县城直线距离20千米。面积270.3平方千米,人口14020人(2005年),其中农业人口13541人。辖1个居委会,22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150米。石油、天燃气储量较大。

行政区域

招安(招安、回堆沟),枣湾(枣湾;北塌),龙石头(龙石头),周石窑(周石窑、道渠湾、井塌),王沟门(王沟门、大湾、烂店子;张圪崂、康家湾),杨圪堵(杨圪堵、柳树台、排楼沟、剪子塌、赵塌阳湾、赵塌、蚂蚁沟、后蚂蚁沟),张新窑(张新窑、新庄科、排来沟、大庄河、阳畔;椿树梁),周屯(周屯、桥沟、小桥湾、阳塌、周家砭、白家沟、王米沟;阳塌),谢屯(前谢屯、后谢屯、张家沟、谢家营、中嘴;李家沟),柴新庄(柴新庄、黄柏岔、补子沟、崖窑沟),李石窑(李石窑、魏新庄、刘家洼、田家河、范家沟;白杨树湾),岳中庄(岳中庄、苗家山、二家河、余家湾、岳家河、白台、自嘴),九台(九台、后九台、杨湾、南山畔、大峁、高家峁、张社嘴、南阳台、韩家崾屹、崖窑河、石家山;西山、阳大嘴),前山(前山、刘嘴子、康老庄、猪头嘴、李渠、阎渠j王家湾、新窑、山腰子、骆驼巷、大中山;小中山),康岔(康岔、后康岔、大庄河、张岔、庄科湾、卧虎湾、李家洼、后峁、高山窑子、叶老庄、铁龙山;小卧虎湾),新庄科(大新庄科、阴阳沟、小新庄科、云寺、高家湾子、高庄),阎庄(阎庄、王庄、大台、水草沟),白坪(白坪、武圪堵、后招安、高坪、魏新庄),杨嘴(杨嘴、新庄、刘塌、寨子峁;大湾),李塌(李塌、湫沟掌、补子沟、勒家河、桑塌湾、庙山湾、王家河),碾盘沟(碾盘沟、新窑上、湫滩沟、阳畔、老树河),三王沟(三王沟、畔沟、漱沟、黄柏刺湾;新窑上)。[2]

经济概况

招安镇在产业开发中,立足实际,提出"主攻林果业,发展草畜业,壮大棚栽业"的产业开发思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棚栽业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该镇累计日光温室大棚达到2191棚,弓棚686棚,主要分布在龙石村、李塔村、枣湾村、桥沟村、周石尧村、王沟门村、招安村、白坪村、闫庄村。该镇建成大棚520棚,弓棚310棚,弓棚头茬种植已售完,第二茬种植了大白菜和白萝卜这两种蔬菜。大棚建设进展较快,建棚工作已经完成,有部分大棚已进行了移苗。全镇所有旧棚的清棚工作和育苗工作已经结束,将在10月5日前可全部完成栽植。

草畜业

全镇人工种草面积已达33150亩,通过走"以草养畜,以畜兴牧"的发展路子,重点发展了3个种草养畜区,建成6个养殖专业村,发展较大规模养殖户109户,其中:养牛户26户,存栏480头,养猪户34户,存栏710头,舍养羊子户19户,存栏490只,养鸡户14户,存栏32100只,养兔户6户,存栏260只。

林果业

全镇共建成果园面积49609亩,其中苹果面积21984亩,集中分布在"两线"和"四区"("两线"即:沿杏子川公路一线,沿枣贾公路一线;"四区"即:李塔至杨圪堵区域,张新尧至周屯区域,王沟门至岳中庄区域,闫庄至武圪堵区域)。全镇累计完成果树"大改型"面积15000亩,当年完成果品套袋1200万枚。截止目前,全镇人均果园面积3.7亩,其中人均苹果面积1.6亩。2004年,全镇果业总产值850万元,人均果业收入630元。

退耕还林

全镇历年来累计退耕还林面积94866亩,其中退耕地60305亩,荒地34561亩。1999年3502亩,退耕地5502亩。2000年44929亩,退耕地40368亩,荒地4561亩。2001年3935亩,退耕地1435亩,荒地2500亩。2002年10000亩,退耕地5000亩,荒地5000亩。2003年16000亩,退耕地7500亩,荒地8500亩。2004年16500亩,退耕地2500亩,荒地14000亩。每年退耕还林补助兑现965万元,人均726元。在封山禁牧工作中,全镇199户牧养羊子户,已清理了乱牧户180户,羊子4180只,其余19户全部发放了养殖证。

社会事业

全镇累计完成农田建设3400亩,其中在四个农田建设点(康岔、前山、九台、李塔),完成农田面积2360亩,使人均基本农田面积达到0.8亩。在迎川面县农发办实施的灌溉工程已全部竣工,即可投入使用,有效灌溉面积2868亩。杨圪堵、李石尧淤地坝正在建设当中,将在9月底完成竣工。[3]

基础设施

截止目前,全镇已有97个村民小组解决了饮用水问题,还有23个村民小组没有解决,计划将在三年内全部予以解决。在周屯村、周砭、白家沟、王米沟、南阳台、中山、石山七个村民小组进行的饮用水工程,有三个村民小组已经完成,其余的正在建设当中。

全镇所有村组已于1999年全部通电,已完成农网改造的有16个村82个村民小组,正在进行改造的有7个村民小组。

该镇的道路建设飞速发展,路况发生了较大改观。2004年,拓宽改造了王沟门至岳中庄的村级公路13.6公里,新修岳中庄至白阻村级公路2.5公里。建成龙石头至杨圪堵四级沙砾石公路4公里。同年10月份枣湾至贾居的柏油公路正式通车。2005年,已建成招安至康岔的四级沙砾石公路15公里。

通讯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有11个村932户群众通上了电话,并建成移动基站3个,联通基站2个,网络覆盖15个村,约有移动电话用户3000余人。[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