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招宝山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招宝山街道

中文名 :招宝山街道

所属地区:宁波市镇海区

招宝山街道成立于2001年9月,是宁波市的东大门。因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招宝山风景区而得名,街道辖区主要由老城区和后海塘区域、镇海港区三部分组成,辖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8万人,注册登记外来人口2.17万人。下设10个社区居委会,2个新村。

招宝山街道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全国和谐邻里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街道"、全国"第二届社区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百花奖"最佳实践奖、全国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浙江省文化强镇(街道)等多项全国、省、市级先进荣誉。10个社区全部被命名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现代化和谐社区,其中8个社区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社区。[1]

地理环境

镇海区辖街道。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区境东部,甬江北岸。东南北三面环水,东起外游山,南沿甬江,隔江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区小港街道相望,与蛟川街道接壤,北濒灰鳖洋,至七里屿与舟山市金塘乡交界。面积21.71平方千米,人口6.69万人(2010年)。辖10个社区。办事处驻胜利路200号。

街道建设

规划中的老城总体职能定位为"长三角滨海旅游休闲小城;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商务服务区"。以旅游休闲业为支柱产业,辅之以商业和教育业。规划中的老城将充分展现其海防之枢、海丝之门、重教之邑、和谐之城的文化特质。空间结构上,老城大体上延续了传统的城市格局,特色鲜明,形成了甬江轴线、城河轴线、古塘轴线、南街轴线"三横一纵"的城市开放空间结构。根据对现有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老城将形成三大板块的城市功能分区:即以沿江景观带为载体的海丝文化板块;以南大街为历史中轴线及周边区域为载体的城市精神+社区文化板块;以古塘景观带及招宝山为载体的海防文化板块。其中,在海丝文化板块是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城市景观空间,东侧以招宝山为起点,西侧以海丝之门、六王广场为终点,将布置海事博物馆区、明州第一码头、零公里碑+神舟古船等项目;城市精神+社区文化板块的规划设计包括中轴线起点(甬江)、线性空间延伸(南大街)、鼓楼广场(鲲池广场)、大校场路、城墙广场(尚武广场)、撑半壁天(视线终端)等;海防文化板块规划设计包括古城塘、烽烟门、城堡旅馆和堡垒咖啡、水上演出中心、撑半壁天、城市北入口及"花的海洋"、青少年训练营等项目。另外,规划还对老城的产业发展及再生营销作了详细策划。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