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摩诃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摩诃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南玲珑巷,慈寿寺塔东边。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此处原为太监赵政的墓地,赵政集资建此庵,希望有寺僧世代为他烧香。据说修建此庵所用的砖木都是修建故宫剩下的余料,整个建筑相当精美。

中文名称:摩诃庵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

建 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出资人:赵政

概况编辑

摩诃庵

“摩诃”为梵文音译词,是“大”的意思[1] 。寺院坐北朝南,共3路。中路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山门殿、大雄宝殿、后殿,并有东西配殿及配房,最后为赵政墓地。院四隅各建角楼一座。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风格。殿顶中部团龙藻井异常精美,殿内有明代壁画。殿前月台两侧有明碑2座。东路金刚殿,殿内壁上嵌有61方明代重临集篆三十二体金刚经刻石,刻工精美。摩诃庵向以宏敞净洁著称,明清两代文人墨客春游至此,观景赏花多有题咏。

历史

赵政曾任钦命提督五军三千营军务司设监太监。这里原是他的墓地。他怕无后,恐断了香火,便在墓地建庵,让寺僧世世为他烧香。虽然庙的规模不大,可是名声远扬。尤其在万历年间后,香火更盛。当时摩诃庵院内有杏树上千棵,每当花开时节来庵内上香和赏花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至清代,慈禧太后每年春季去妙峰山朝山时,八里一歇,这里便成了“茶水站”。

布局

摩诃庵建制不甚大,但宏敞洁净,据说所用砖木,皆为修建故宫之余料,故建筑十分精美。走进山门,苍松古柏遮蔽天日,如入山林。古雅的幡杆石座,洁白的上马石,分列两旁。东角钟楼,西角鼓楼,均为亭形阁楼,造型别致,高耸对峙。踏进前殿,“哼哈”二将,形象威猛,令人心惊。

穿过前殿,便见一座大殿巍峨峭立,门额上“大雄宝殿”,四个金字熠熠闪光,门外龟驮石碑,炉绕青烟,显得庄严而壮观,这就是正殿。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正中铜铸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大概要有好几吨重。十八罗汉分列两旁,形态栩栩如生。环顾壁画,内容俱为佛门故事,形象极为生动。顶部中心有大形藻井,雕龙盘曲,龙头下探,衔一悬灯,为一般寺庵所无,十分稀贵。

庵东偏院有金刚殿,东西两壁俱用汉白玉砌成,上镌有篆书三十二体金刚经。字体古朴雄健,为古代书法难得之珍品。庵西偏院,松竹交荫,鸟语花香,格外清幽恬静。清代文贞公文靖公,早年在此隐读。二公死后,其后人曾修缮庭舍,并在院壁镌字刻石,记下此事。转过正殿便到了后院,这里花繁树茂,碧草如茵,几株爬山虎,大约有二三

院中香炉、石塔、花坛,雕镂精细,布设有致。走至禅房尽处,但见牌楼伫立,茔地如丘,即是赵政之墓了。坟地上有青松一株,郁郁如盖,古谓之青松压顶。此时登高回首,可望四隅楼台矗立,登上西边楼台,凭栏驰目,近处堤林塔影,远处川原如绣,西山逼面而来,苍翠秀爽之色,令人心旷神怡。

交通

乘121、335、336、701路车到八里庄站下车,沿北洼路北行300米路西小学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