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擂鼓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擂鼓镇为一地名,在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境内,东接境内宝丰镇,西接竹溪县县河镇,全镇辖1个社区、16个村,73个村民小组,27190人(2017年)。[1]

中文名称: 擂鼓镇

外文名称: Leigu

别 名: 鄂陕明珠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

政府驻地: 擂鼓镇楚秦大道111号

电话区号: 0719

邮政区码: 442214

地理位置: 东经109°48′~109°57′、北纬32°16′~32°24′

面 积: 101.41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7190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机 场: 武当山机场

火车站: 十堰火车站

车牌代码: 鄂C

高 速: 麻竹高速公路

地理位置

擂鼓镇位于竹山县城西部54公里。跨东经109°48′~109°57′、北纬32°16′~32°24′。东南与宝丰镇接壤,西南与竹溪县河镇交界,北与得胜、秦古镇相邻。全镇辖16个村,73个村民小组,27190人(2017年)。305省道(襄樊至竹溪关垭)、竹旬路(竹山至旬阳)、擂县路(擂鼓至竹溪县河)、白竹路(白河至竹溪),346国道在擂鼓境内纵横交错,构成大、中、小三个“金三角”。在“金三角”上,镶嵌着竹山、竹溪、白河、旬阳、平利5座县城及十堰、安康2个地级市和灿若繁星的小城镇。在“金三角”上,擂鼓成为承鄂启陕的咽喉和枢纽。当前,擂鼓镇委、镇政府正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把擂鼓建成“楚秦明珠”。

水利资源

擂鼓镇地处二高山,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整个地势西南低、东北高。最高海拔1200米(大广山),最低海拔450米(碾盘),平均海拔650米。境内有鼓锣河、碾盘河、红岩河3条常流河。整体地形为“七山夹六盆”,“六盆”即碾盘盆地、佑城盆地、擂鼓盆地、红岩盆地、西河盆地、鼓锣盆地,其中有3个千亩水田大坝(鼓锣大坝、红岩大坝、西河大坝),有“竹山粮仓”之美称。

气候资源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000mm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现有中小型水库65座,山塘225口,堰渠150条92570米,3条常流河长达3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8900亩。大洞子水库库容达114万方;古家沟水库库容达226 万方。总蓄水量1397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全镇总面积101.41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3.1万亩(其中水田9400亩)。林地6.9万多亩;草场6000多亩;水面1000多亩。用材林2万多亩、经济林1.8万多亩。主要林业品种为茶叶、杜仲、板栗等 。主要农副特产品是水稻、小麦、玉米、豆杂、油菜、黄姜等 。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有钒钼矿、石灰石、铜金矿、石煤、页岩、河沙、板石等。分布于金岭、护驾、广山、田垭等村。

文化旅游

佑城关、擂鼓台、火焰山、大洞子人工湖、古家沟人工湖、烟墩梓、鼓锣坪、护驾驿等人文景观名扬秦楚;碾盘、金岭、四棵树、丁湾、广山、枣园、桃子沟、县河、东河、西河、田家河等自然景观是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狩猎的好去处。

文化传统

擂鼓人杰地灵。壮丽的山河,肥沃的热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志士仁人。诚信守法、胸纳百川、知书达礼、奋发进取的擂鼓人精神得以世代相传。

经济发展

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及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到2011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8.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9.36%,达到3400元;财政收入稳定在300万元以上;民营经济收入达到3250万元,年均递增1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000万元;中小学入学率达到98%以上;文化、教育、卫生、广播电视、体育、科技、通讯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尤其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及农业耕作制度改革的力度在全县乃至全市处于领先地位。

视频

竹山县擂鼓镇代表队《纳西情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