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放牧牲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放牧牲畜

放牧牲畜,是指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动物,如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放牧牲畜 [1]

外文名 domestic animals

定义 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动物

代表物种 牛、羊 [2]

T01393932ef18113821.jpg

特征 发达的多室的胃、盲肠发达

负面影响 践踏草坪

主要特征

(1)牙齿一般较平,犬牙不发达,但是切牙,磨牙发达,以利于磨碎食物,如牛;

(2)有着发达的多室的胃,也就是胃分成好几个房间,用来存放消化到不同程度的食物,如牛有四个胃;因为食草动物所食的食物中含大量的粗纤维,咀嚼作用是不太大的,要靠胃里的大量菌群和各种消化酶来分解,所以胃中的条件是非常温和的,如酸性不强,表面积大,管道长,方便储存大量含能量少,难消化的纤维类食物。

(3)肠非常长,盲肠发达(因为植物比较难消化);食草性的食物中有大量的纤维素,纤维素吸收的场所多是大肠;肠道是自身长度的10~20倍,肠道崎岖不平,布满突起和皱褶,好似一条山间小道,以便植物性食物在缓慢通过的同时得以被最大程度吸收。

(4)脚,具蹄(奇数或偶数),便于奔跑和刨食植物根系,种子;

233922052368891924.jpg

(5)眼睛通常在头的两侧,不能双眼同时观察非正前方的东西,这样的好处是观察面大,方便寻找食物及逃避天敌,如牛羊。

牧食行为

随着放牧生态的发展,家畜的牧食行为也开始日益受到重视。家畜牧食行为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放牧生态学乃至草地生态学中最活跃的领域。家畜的牧食行为不仅以个体与社群方式体现,也密切联系于家畜的心理和生理基础。通过对家畜牧食行为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多的了解家畜如何利用环境,这将会显著提高草地和牧草的管理水平,为制定放牧策略与草地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家畜的牧食行为包括游走、采食、反刍、卧息、站立、嬉戏和排泄。采食和反刍是家畜两大主要牧食行为。然而,采食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家畜的牧食行为受到植物组成、草地质量、牧草高度和放牧压力的影响。汪诗平等人的研究表明草层高度对日采食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间的关系并非是线性增加的,而是当草层高度达6cm左右时,日采食量变化较小,日采食量达到最大或接近最大水平为2.48kgDM/d%羊左右。

放牧初期,采食量、进食速度和每口采食量都随地上生物量的增加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当地上生物量在40~70gDM/m时,三者保持相对稳定。畜群大小对家畜的采食行为非常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小群绵羊比起大群绵羊要花费更多时间采食。在小于4个的畜群里,牧草的采食量也会降低。他们指出,对于研究牧食行为,最小的畜群数量是3只羊,但是4只更适宜。最佳的管理措施是使家畜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取足够的饲草。

472252441942687748.jpg

家畜的选择性采食

家畜采食的草地具有多种牧草,了解家畜在这种环境下的辨别行为尤为重要。许多资料已经研究了不同草地对家畜选择性采食行为的影响。一般,选择性采食可以分为两部分:主动或被动选择和在草地条件下选择的机会或能力。

影响放牧家畜选择采食的植物特征因素很多,大致包括:植物种类、化学组成、物理或形态特征、物候期或成熟度、相对可利用性、植物的气味和味道、接近的难易程度等。放牧家畜采食的牧草比起供采食的草地牧草几乎总是含有更低的茎叶比和更少的枯落物。

这表明家畜为了选择更多的符合需要的植物部分而限制了摄取饲草的数量。选择性采食几乎总是引起采食饲草中营养含量的提高。植物也阻碍家畜采食富含营养的部分(如含有刺等),因此也就降低了食物的质量。

对于家畜来说,比起花费时间在以非喜食物种为优势种的草地采食喜食牧草,在以喜食物种为主的草地上采食更有效率。在自然条件下,喜食性总是根据草丛结构、优良牧草和植物部分的可利用性的变化而改变。通常,草地越广阔,变化越多,家畜选择的机会也越多,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种类丰富,而且放牧压力降低。

当放牧率小时,则食物充足,家畜可以自由地选择食物;相反,当食物不足时,放牧家畜就不得不采食以前不爱吃的食物。多种植被类型可以为家畜提供选择多种物种的机会,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有营养的饲草。因此,放牧条件下,草丛的特征对放牧采食影响巨大。家畜的选择性采食不仅仅取决于饲草质量和味觉,也受到采食牧草的难易程度和饲草可利用性的影响。

T012f7d2a0f3129f84e.jpg

与草地的相互作用

在草地放牧系统中,动植物的互作关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动植物互作关系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草食动物的行为对草地植物的多样性以及草地植物的防御措施对草食动物采食的影响对为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草食性动物为一个整体,对草地植物的采食、践踏都会影响草地的数量和草地植物的多样性,同时草食性动物整体放牧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草食性动物体积越大,对草地植物的需求就越多,所以草食性动物的体积也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

草食动物会影响草地植物的植种,来影响草地植物的多样性。草食动物会提高繁殖体的扩散分布,提供空的生态位以增加种库植物植入的可利用位点,改变局部种子产量。由于草食动物的作用会引起局部物种丰富度的提高,在高生产力群落中,草食动物的作用可能要小于群落物种间竞争的作用,一些在竞争上占劣势的植物种因竞争而被排除,导致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

草地植物的数量会影响动物数量的分布,其生物量会随着物种多样性增加而提高,即植物物种丰富度对昆虫采食有显著的正效应。随着植物量的减少,动物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这是在自然条件下,而在人工影响的条件下,动物数量不会随着植物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导致草地植物的破坏,所以人类的干扰会影响草地生态系统。

在排除人类干扰的前提下,草地生态系统中动物和植物数量会在时间围度上正相关的发展,即动物数量增多,植物相应减少,动物随之数量减少;动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进而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所以动植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在维持草地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有外来因素的干扰,如人类的活动,会破坏动植物的互作关系,进而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