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效用单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效用单位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术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

效用概述

效用是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这一概念与人的欲望是联系在一起的,是消费者对商品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效用有如下的特点:

(1)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定了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2)效用因时因地而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对同一种商品的主观评价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地点对同一种商品的主观评价也不同。

(3)物以稀为贵——效用与其实际价值无关。

对此分析如下:

单个消费者对商品效用大小的主观评价是独立存在的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可以具体地用数字来衡量,于是将效用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用作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类似于香、臭、美、丑的概念,其大小无法具体度量,效用之间只能通过顺序或者等级来表示。

相同点:

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通过推到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③都以主观效用为主;

④它们推导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不同点:

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的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边际效用和预算约束作为分析工具;序数效用论使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