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敖居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敖居贤
图片来自36O

敖居贤 敖居贤(1914-1937)抗日烈士。辽宁凤城县人,生于1914年10月23日。

基本内容

  敖居贤(1914-1937)抗日烈士

  敖居贤烈士辽宁凤城县人,生于1914年10月23日。沉默寡言,诚笃和善,守正负责。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东北事变,奋起救国,考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五期一班驱逐兵科毕业。任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三中队少尉队员。参与“八一四”笕桥空战,及京沪战场各战役,无役不兴,击落敌机二架,轰炸沉敌舰一艘,战功彪炳。1937年年12月1日,在江苏溧水空战中阵亡。追赠中尉,时年二十三岁,遗妻沈氏及子女各一。

   不当亡国奴 奋起救国

  “父亲的容貌一辈子都印在我的脑子里。”虽然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但今年已经75岁的敖振良老人通过母亲的讲述和遗留的老张片,对往事记忆犹新。

  敖居贤,1914年10月23日出生,从凤城国立高中毕业后,进入凤城电话局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陆续被日本关东军占领,敖居贤工作的电话局也随即被日本人控制。一次,驻凤城日军宪兵队队长给凤城伪县政府打电话,负责转接电话的话务员正是敖居贤。由于当时战乱,经常会有线路故障的情况发生,加上当天的线路又异常繁忙,敖居贤多次转接都没有接通。为此,宪兵队长大发雷霆,马上赶到电话局,找到了敖居贤。敖居贤试图对线路故障的情况进行辩解,但宪兵队长却不容分说,过来就是一个耳光,然后又是一顿辱骂。 委屈自当不说,在敖居贤的眼里,日本人根本没把中国人当人看。“亡国奴的日子太不好过了。”回到家后,敖居贤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就辞了职。就在这时,敖居贤下定决心:一定要参军救国。不久后,他通过在北平的同学了解到,西安中央航空学校正在面向全国招飞行员,于是前往报名,并顺利被录取。

  敖居贤妻子沈秀英的外甥女王相杰和王鹏现住在凤城市内,2月28日,记者专程赶往凤城采访了两位老人。

  现在都已经年过七旬的王相杰和王鹏老人,仍然记得小时候听到的大人们对这位“英雄姨夫”的描述:长相英俊,仪表堂堂,才华横溢。王相杰认为,姨夫能顺利考入航校,跟长相和才华是分不开的。

   立下赫赫战功

  敖居贤当时就读的是中央航空学校第五期一班驱逐兵科。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留校担任洛阳分校的飞行教官。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线吃紧,敖居贤和其他教官一起被紧急调往前线,加入飞行员行列,参加对日空战。

  “我父亲太想参加战斗了。”从教官到飞行员,角色变换后,让敖居贤的救国之志更能得以施展。所以,在驾机上天与敌人搏斗前,敖居贤早已跃跃欲试,随时准备着为抗日救国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当时敖居贤被编入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三中队,少尉军衔。进入部队不久,敖居贤就有机会参加了著名的“八一四”笕桥空战。此次战斗的惨烈情况,在后来诸多报刊中都能查阅到。这一战,让敖居贤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为后来在京沪战场的数次战役上立功奠定了基础。据当时的资料统计,敖居贤在参加不到半年的对日空战中,就击落敌机2架,炸沉敌舰一艘,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7年12月1日,敌机空袭江苏溧水,敖居贤和战友奉命在空中阻击,在一次向敌机俯冲攻击时,不幸中弹阵亡。牺牲后,敖居贤被追赠为中尉。

   一辈子以父亲为骄傲

  敖居贤烈士牺牲的消息,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才传到凤城老家。“父亲1937年12月牺牲,我当年5月出生。”虽然从未见过父亲,但当时已经8岁的敖振良,就以父亲是个抗日大英雄为荣。“一辈子以父亲为骄傲。”

  后来,沈氏独自把一双儿女抚养长大。女儿敖晶毕业于辽宁省林业厅干部学员班,后被分配到桓仁县政府林业科工作。儿子敖振良先在位于岫岩县的辽宁省冶金厅109地质队工作,后到桓仁工作,并与母亲、姐姐一家定居在那里。1970年,母亲沈氏因胃癌离开人世。敖振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沈阳工作,二儿子在大连工作。

  据敖振良回忆,当时只知道父亲牺牲了,但安葬在哪里全然不知。直到2008年,他的表哥到南京旅游时,在南京航空烈士陵园里找到了父亲的墓碑,才知道父亲葬在那里。2009年夏天,在大儿子敖义革的陪伴下,敖振良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墓碑。“大理石的石碑上刻着父亲的名字,看到后很激动。”敖振良在父亲的墓前伫立良久。“虽然父亲走得早,母亲拉扯我们受了不少罪。但父亲当初那种u2018奋起救国u2019的精神却是给后辈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1]

[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