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人需“自清”(许卫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清尘讨论 | 贡献2023年11月18日 (六) 19:05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文人需“自清”'''<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人需“自清”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文人需“自清”》中国当代作家许卫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文人需“自清”

当下是商品社会经济繁荣必然带来脑满肠肥的生理负担,那么随之而来精神的油腻湿重也不可避免。作为文人之一的作家也脱不了干系。比如散文吧。一些人热衷于炒剩饭,东摘西抄、引经据典到了连标点符号都不是自己的程度,还装的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样子,装唐宋八大家腔调,装民国腔调,装鲁迅腔调,就听不到自己的腔调;一些功成名就的长者仗着权高位重的优势,和不愁发表的保障,写一些鸡零狗碎,食之无味,弃之一点也不可惜的文字,叨叨絮絮,喋喋不休;还有一些,装腔作势,犯贱矫情,自娱自乐的,沉浸在粉饰太平和自我陶醉的幸福之中,对世态炎凉、社会悲喜十分麻木,几乎没有感觉……

面对当下文字的堕落,我们更有理由尊重朱自清,学习朱自清,感悟朱自清,学他的为人,为学,为文。学他做人或许太难,当今社会谁又愿意像他那样气节和情操;学他为学,他那认真严谨的态度,在心浮气躁的当下环境里,又谈何容易;那么,我们读他几篇文章还是可以做到的。要不不是枉称文人了吗?

读朱自清散文,即使我们不是做研究的专家学者,但那种文气和大自然的气味一样,和平民的呼吸同一频率,只要我们的感官都是正常的,都能闻到那种沁人肺腑的气息,品尝到平淡朴素味道,看到清新秀丽的如春雨后的风景。他的写作虽然手法多变,但变来变去离不开真、善、美。他写先人写友人情意真挚,凄婉动人;写人写物都是来自生活,都是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绝不是闭门造车,抒发虚情假意;他面对社会,宣泄自己的不懈追求的人生态度,不是升虚火,而是以青春的热血作为燃料发出的温度和亮度。他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自然、洗练的语言,使文学的口语化,大众化,民族化,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当然,作为一个文学大家,他既能忠实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也能清醒地吸收西方的文明精华,他的旅欧文章就采用了印象的笔法,使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比之那些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文人,不妨从朱自清这些文章找到健胃消食片。

我想,如果一个作家还想把自己的文章写的有点文气,有点人味,朱自清散文或许会给我们一点营养,一点启发。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他又是一个俯身在人民群众中间的人。一个作家无论你多么牛逼,没有读者,你什么都不是,读者是谁?是老百姓。老百姓不喜闻乐见,那只有付诸鬼神了。朱自清之所以永垂不朽,朱自清的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不衰且一直生机勃勃,因为他属于人民,因为他一直走在时代的行列里且靠前。

我每每读起朱自清的文章,就会为曾经的矫揉造作,艳词丽句感到羞愧,就会为过去无耻的溢美之词觉得隐痛,就会为往日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的言语而脸红耳热。感觉冒充一个文人真是无聊头顶。所以,要想还保留这个虚名,还要靠这虚名混饭吃,就要“自清”,像电脑不断查杀木马,清理垃圾,修复体检,而朱自清的散文,起码对于我是一个不错的杀毒软件。装进大脑,对于我还是有用的,相信会写点人话。高标准是努力走近朱自清;底线是,我绝不做一个百无一用的文人。 [1]

作者简介

许卫国,江苏泗洪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凤凰智库专家组成员,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