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文咸爵士(英语:Sir Samuel George Bonham,1803年9月7日-1863年10月8日),出生于英国根德郡法弗舍姆(Faversham),是父亲乔治•般咸上校(Captain George Bonham)与第二任妻子依莎贝拉•拜恩斯•伍德盖特(Isabella Baines Woodgate,?-1852年6月18日)所生的长子,夫妇两人在1802年10月28日结婚。在此以前,乔治•般咸上校曾在1797年3月18日与宝丽娜•勒欣顿(Paulina Lushington)结婚,但二人不久在1802年6月离婚。

文咸有一同父异母的兄长,名叫乔治•威廉•般咸少校(Major George William Bonham),在东印度公司工作。另外,文咸另有胞妹叫依莎贝拉•夏洛特•般咸(Isabella Charlotte Bonham,1808年4月16日-1872年2月5日),她在1825年2月19日下嫁比利时的约瑟夫•费迪南•都储蒙伯爵(Comte Joseph Ferdinand d'Oultremont,1797年2月27日-1869年4月11日)。

目录

早年事迹

文咸一家乃英格兰雅息士历史悠久的地方望族,祖上塞缪尔•般咸上校(Captain Samuel Bonham,1677年-1745年2月28日)靠奴隶贸易发迹,1740年在雅息士建成家族宅第奥实府(Orsett House)。至于文咸的父亲也同样从事出海贸易,是东印度公司的员工,可是他在1810年于南中国海指挥东印度公司船只“真英国人号”时遇上台风,船只遇险,而他的父亲因失踪而被判定遇险身亡,当时文咸只有7岁。

尽管文咸年幼丧父,但这没有影响他跟从亡父与及同父异母的兄长,选择加入东印度公司工作。文咸早年参加过东印度公司提供的法律课程,学成后即于1818年获公司指派工作。

香港总督

文咸爵士1848年来港履新的第三任港督。他的官衔不少,既是港督,也是驻华商务总监,负责捍卫英商在华的利益。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南京,当时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究竟甚么葫芦卖甚么药,知道得很少,又不想押错边,因此都倾向中立。当太平军定都南京之际,上海对开停泊了三艘来自英、法、美的军舰,而文咸刚好在英舰“神使号”上。

不同于前两任港督,文咸在任时声望良好,亦平息了香港居民对政府的不满。文咸在任港督期间为定例局首次引入非官守议员的议席,又成功紧缩开支,以及争取使香港地契由75年延长至999年。另一方面,文咸任内亦曾多番与清廷两广总督徐广缙交涉,要求准许英商践约进入广州城,但最后没有下文。文咸曾于1853年访问南京与太平天国领袖展开会谈,会谈的不快促使英国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的态度。

1837年起,先后被委任为新加坡马六甲威尔斯王子岛的总督。1848年3月,又被委任为香港第三任总督。文咸上任后,基于香港面临的大量财政赤字,决定节省政府开支,放弃一切公共建筑计划。在行政官员与驻军中,实行裁减人员与薪金的措施,获得一定成效,政府财政支出从1848年的62658镑,减至1853年的36418镑,削减几乎一半。为了取得香港英商对政府的支持,他向英政府建议,任命两名本地居民为议政局和定例局议员。英国政府同意定例局增设非官守议员,而不同意议政局增设。这—措施获得了市民的支持和拥护。

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广东一带居民为避战火,纷纷来港,其中不少殷实富户,他们带来资金,在港从事各种经营,发展了香港的工商业,还有美国西部发现金矿,大批华工经香港赴美淘金,促进了香港的繁荣。人口由1848年的23998人增至1854年的55715人。市政建设也有成效,香港俱乐部、圣约翰大教堂、辅政司署、剧场、跑马场及新总督府相继破土动工,并制定了一套早期城市发展计划。卫生方面,在其任内也有显著改进,居民传染病死亡率较前大大减低。故历史学家称其为香港开埠初期一位成功的总督。

1853年,太平天国奠都南京,他亲自赶到南京,希望太平天国接受《南京条约》,遭洪秀全拒绝,1854年4月卸任回国,后封为“从男爵”。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