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曉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缩略图原圖連結

文曉村,(1928年2月11日-2007年12月25日),河南偃師人,其他筆名伊川白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專修科畢業,美國加州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榮譽文學博士,1949年遷台。曾任葡萄園詩刊社長,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理事長,中國文藝協會、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民國新詩學會理事,世界華文詩人協會常務理事。著有詩集多種。曾任編譯官、參謀,臺北市龍山國中教師。1962年與王在軍古丁等創辦並主編「葡萄園」詩刊,曾獲國軍第四屆文藝金像獎長詩獎,中國文藝協會第二十屆詩歌獎章,第六屆中興文藝獎章及教育部宏揚詩教獎等[1]

文曉村的創作風格以生活週遭事物的擬寫,賦予中國歷史的文化想像,感情豪邁且真實,對於生命的起伏轉折亦透過詩有深刻的體會,也堅持當代新詩應走「明朗、健康、中國」的道路。著有詩集第《八根琴弦》、《一盞小燈》;詩評集《新詩評析一百首》;國語文圖書《國中作文批改選》等。

因腦中風及心肺衰竭等疾病於2007年12月25日下午在台北榮民總醫院逝世[2]

美军俘虏 台灣感訓

文先生写自己——这是他的长篇自传《从河洛到台湾——河海忆往》中的一段文字。原来他有人们想象不出的一段曲折的人生,离奇的经历。

文晓村先生是河南省偃师人。1944年日军侵占豫西,年仅十六岁的他,热血沸腾,赤脚日行八十里,奔赴抗日游击队,成为少年队员。后来从八路军成为解放军,又成为志愿军,于1951年渡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一八○师机要科长。第五次战役中,弹尽粮绝,突围未成,隐居于深山老林,以野菜充饥,山水解渴,历经种种艰难困苦,最后被美军俘虏。上面的文字就是他战败被俘的回忆。

1954年3月,文先生被美军押送台湾。因所谓“思想问题”可疑,被台湾当局视为异端,被遣送到新店大崎脚和绿岛接二连三“感训”“再感训”,只差未被投入大海。最后,他总算领到了一枚“军人身份证”,阶级是“暂支准尉薪”,这样,身份一百八十度转换,便在台湾生活了下来……

成為詩人之路

文先生怎么又成了诗人呢?他回忆曾以最初的薪水所剩,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评析》和一本余光中的诗集《蓝色的羽毛》。这两本书,是他在台湾第一次亲自选购的书,对他日后走上写作之路,具有相当的意义。就他当时的境况和他对诗的理解来说,《蓝色的羽毛》那种浪漫感伤的情调,自然很合他的口味,很能引起他的共鸣。文先生读到高兴的时候,甚至常常在原诗的下面和上一首。究竟和写了多少首,他也记不清了。但可以肯定,文先生下了苦功,而刚好《蓝色的羽毛》成了他习诗的第一面也是上佳的一面镜子。他反复研读,自然从中摸出诗味[3]。    知道文晓村曲折的人生,便不难理解为何他的诗作中,怀乡思亲的作品很多。例如:    读二十世纪的春望/面对破碎的山河/不敢陪花朵溅泪/十六岁时少年郎/毅然奔向救亡的战场//生命在战火中淬练/苦难是唯一的冠冕/以致天涯羁旅五十年/只能在梦中谒诗圣/听母亲纺纱的歌声//而今 有乡却无土/不知梦魂归何处/海天茫茫 但见/一只飘飘的沙鸥/伊水洛水向东流。    文先生这首诗,感慨时事,如泣如诉,读来不禁黯然神伤。    最为人称颂的是他的〈想起北方〉。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台湾爱国诗鉴》、诗人邹荻帆北京大学谢冕教授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南京东南大学姜耕玉教授编选的《二十世纪汉语诗选》、河南大学张俊山教授主编的《远方的星群》等大型诗选,都选录有这首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台湾还处于“戒严时期”,“反共”、“光复”是当时台湾最响亮的口号,然而,诗人表达的,却是绝然不同的另一种情怀

文學風格

文曉村的創作文類以詩為主,兼及論述及傳記。其詩作風格清新、率真,數十年來,一直以家國之愛為寫作的中心主題,並以詩歌文學,做為自己發洩苦難的缺口。1993年從教育崗位退休後,致力推行兩岸詩歌文化的交流,1994年更擴大成立「中國詩歌藝術學會」。2004年出版的《文廬詩房菜》,是身為詩人評論家的文曉村新詩創作的經驗談,且以自己詩篇作為評述的對象,可謂開出版界的首例[4]

文學成就

曾獲國軍新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興文藝獎章、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詩歌藝術貢獻獎等獎項。

作品

【詩】

  1. 第八根琴弦:自強出版社,1964年出版
  2. 一盞小燈:現代潮出版社,1974年出版
  3. 水碧山青:采風出版社,1987年出版
  4. 文曉村詩選:團結出版社,1995年出版
  5. 九卷一百首:詩藝文出版社,1996年出版
  6. 文曉村短詩選:銀河出版社,2002年出版 [5]

【論述】

  1. 新詩評析一百首──寫給青少年的:布穀出版社,1980年出版
  2. 橫看成嶺側成峰: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出版
  3. 文廬詩房菜:詩藝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
  4. 輕舟已過萬重山:文史哲出版社,2005年出版
  5. 雪白梅香費評章: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出版

【傳記】

1.文曉村自傳──從河洛到臺灣:詩藝文出版社,2000年出版

參考資料

  1. 關於文曉村. 國立東華大學 數位文化中心
  2. 追思 詩人文曉村.  陳寧貴詩人坊
  3. 何与怀:曲折离奇的人生 正直高尚的诗品——悼念文晓村先生. 2008-03-02
  4. 文曉村. 台灣文學網
  5. 文曉村. 全球華文寫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