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安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安集镇地处东经115°10',北纬33°15',位于河南省沈丘县城东部,镇政府驻地西距县城12.5公里,镇境西邻北郊乡,北接卞路口乡,东接洪山乡纸店镇,南邻沙颍河与周营乡隔河相望,镇域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51.32平方千米(2017年)。[1]

概况

新安集镇位于沈丘县东南,距县城13千米。辖新东、新西、贾楼、大李庄王廷庄新王庄、瓦房庄、老邢庄、徐范庄、郭寨、王庄、张桥、孙楼、半截河、刘庄、王堂、魏桥、安庄、单庄、马楼、乔寨、张楼、韩楼、下六、三大夫营、武营、崔寨、西李庄28个行政村。沙颍河通航,北抵界首公路,南接漯阜铁路。境内有先秦古氏坟冢,宋代黄花城遗址,元代银杏树和明清松柏园等文物古迹。

沿革

1958年建新安集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建镇。1997年,面积51.4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新东、新西、贾楼、大李庄、郭砦、瓦房庄、王廷庄、新王庄、老邢庄、徐庄、王庄、张桥、孙楼、安庄、魏桥、单庄、刘庄、王营、半截河、马楼、乔寨、张楼、韩楼、下六、三大夫营、武营、崔寨、西李庄28个行政村。[1]

行政区划

全镇辖新东村、新西村、贾楼村、大李庄村、王廷庄村、新王庄村、瓦房庄村、老邢庄村、徐范庄村、郭寨村、王庄村、张桥村、孙楼村、半截河村、刘庄村、王堂村、魏桥村、安庄村、单庄村、马楼村、乔寨村、张楼村、韩楼村、下六村、三大夫营村、武营村、崔寨村、西李庄村28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243个村民组,53000人,47265亩耕地。[2]

地理环境

区位环境

新安集镇地处东经115°10',北纬33°15',镇政府驻地西距县城12.5公里,镇境西邻北郊乡,北接卞路口乡,东接洪山乡、纸店镇,南邻沙颍河与周营乡隔河相望:镇域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51.32平方千米(2017年)。

地质环境

新安集镇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7℃以上,无霜期达224天左右。全镇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源充足,适应多种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城内主要河流;育沙颍河、新蔡河、老蔡河、兀术沟等,沟渠纵横如织,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水质属中性,符合一级水标准。土壤主要有沙质土、两合土、红粘土三种类型。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有大豆、芝麻;林业以桐树、杨树为主,林木占地8200亩,覆盖率为17.2%。畜禽品种主要有黄牛、猪、羊、鸡、鸭等:其中黄牛属南阳黄牛品系,体型大、肉细、毛纯、皮质好;槐山羊板皮,皮质优良,远销国内外,享誉世界。水利重点发展排灌结合,井渠配套,现有旱涝保收田3.7万亩。[3]

经济发展

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7500万元,全年粮食产量达27500万吨:全年出栏槐山羊30000只,出栏生猪50000头,鸡蛋产量450吨淡水高密度养鱼面积达到430亩。

改革开放以来,新安集镇的工业尤其民营和个体企业得到蓬勃发展。截至2002年,全镇工业企业发展1050个,工业总产值达到1.31亿元。工业类型延伸到稀土,微粉、造纸、轮窑、建材、电子、化工、铸造等多个领域,从业人员数近3000人。[4]

人文景观

明代白果树:位天于新安集镇贾楼行政村张庄自然村,树身高12米,粗6.3米,树冠庞大,遮荫面积达500平方米,年产白果100公斤,属省级保护树木。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为白果。

黄花城:位于新安集镇黄庄村西北100米处,是略高于周围地面的台地,南北84米,东西70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地表未见明显的的灰土层,在土层发现有绳纹,方格纹,红灰陶片和陶鸭嘴鼎、圆鼎足、鬲腿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思路

全镇明确一条发展思路:农业固本、民营先行、工业兴镇,降低门槛,广纳资金,强镇富民。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速政府由行政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式。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局面,以当地粮食企业为依托,弓[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避免农业生产的盲目性,2003年全镇发展订单胡萝卜2000亩,订单小麦35000亩;烟叶生产3000亩,大力引导和扶持发展畜禽养殖业,积极筹建养牛、养猪、养羊小区,实现小区化集中管理和规模化经营。

创办近农工业,坚持种养加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拉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工农业综合效益。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放开投资领域,放活经营方式,放松注册条件,把该镇变成资金的洼地,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让内外一切可能用的资源在该镇充分聚集。优化企业外部环境,严禁各部门向企业吃、拿、卡、要,坚决杜绝“四乱”行为和一切隐形收费项目。[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