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滩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滩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新莽代汉(公元9年),南郡改称南顺郡,州陵改为江夏,县治在今新滩口”。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地方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商贾云集,素有“小汉口”之称。新滩镇位于洪湖市的东北部,东临长江与嘉鱼县隔江相望,南接国营大沙湖大同湖农场,西靠东荆河仙桃市为临,北连武汉市汉南区。2009年10月汉洪高速通车后,到武汉中心城区的车程仅40分钟。上沪蓉、京珠、随岳高速公路十分便利。长江黄金水道上接洞庭、巫峡,下达苏杭浦东十分便捷。全镇面积87.11平方公里,人口21727人(2017年),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9亿元,人均纯收入7042元,2011年全镇税收突破1000万元。[1]

中文名称:新滩镇

外文名称:Xin tan Town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湖北省 荆州 洪湖市

下辖地区:新滩、新洲、郑文庄、北州、胡家湾、宋家湾

政府驻地:新滩口

电话区号:0716

地理位置:洪湖市东北部

面 积:119平方公里

人 口:21727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鄂D

概况

洪湖市辖镇,面积87.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727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滩口。

沿革

1950年为汉阳县第五区。1956年划归洪湖县,同时设立新滩区,辖5个乡。1958年改新滩公社,下辖乡改称管理区。1961年恢复新滩区,5个管理区改为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合并为新滩公社。后改为新滩镇。1996年,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新洲、郑文庄、刘家墩、大兴岭、回风亭、庙湾、张家地、夏家墩、胡家湾、白斧池、坪北、霍家、北岸、鲍北、上湾、中湾、下湾、西湾、东湖、车路、宦子口、北沟、荻障口、八家、鲍南、南堤、沟南、陈沟、上北洲、北洲、补源、江里、同进、八型、新滩口、蔬菜36个行政村和新滩口居委会。

2004年,镇政府驻新滩口,人口37273人,面积163.4平方千米,辖新滩1个居委会和北岸、鲍北、上湾、新洲、庙湾、坪北、中湾、下湾、东湖、车路、鲍南、南堤、陈沟、北沟、沟南、北洲、补垸、江里、同进、八型、蔬菜、新滩口、郑文庄、刘家墩、张家地、胡家湾、白斧池、大兴岭、回凤亭、夏家墩、霍家地、宦子口、获障口、上北洲34个行政村,2个居民小组、144个村民小组。2005年,人口38415人,辖新滩1个居委会和新洲、郑文庄、刘家墩、庙湾、张家地、胡家湾、白爷池、大兴岭、回凤亭、夏家墩、坪北、霍家地、北岸、沟南、获障口、蔬菜、新滩、东湖、车路、宦子口、北沟、补垸、鲍南、南堤、陈沟、上北洲、八型、北洲、同进、江里、张家地、上湾、中湾、下湾、鲍北35个行政村。

基本信息

全镇辖1个居委会、35个村委会:新滩、新洲、郑文庄、刘家墩、庙湾、张家地、胡家湾、白斧池、大兴岭、回凤亭、夏家墩、坪北、霍家地、北岸、沟南、荻障口、蔬菜、东湖、车路、宦子口、北沟、补垸、鲍南、南堤、陈沟、上北洲、八型、北洲、同进、江里、张家地、上湾、中湾、下湾、鲍北。镇政府驻新滩口。

2008年4月正式挂牌启动洪湖经济开发区新滩新区。

2012年1月15日,在省和荆州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了合作共建新滩新区的协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的模式进行运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开发、共建互赢”。

2014年4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洪湖市新滩新区签约仪式在武汉举行。这也标志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全面托管洪湖新滩新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忠与洪湖市市长黄勇签订了托管协议。按照协议规定,新滩新区69平方公里面积将被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50年,托管后,将保留新滩新区整体建制,行政区划不变,功能不变,两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通过托管,逐步实现两区融为一体。鉴于两区合作基础较好,资源优势互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新滩新区“联姻”后,将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

乡镇概况

1949年10月,新滩区属汉阳县第五区;1956年7月,划归洪湖县燕窝区所辖;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将燕窝分设燕窝、新滩两个人民公社;1961年5月改新滩人民公社为新滩区。新滩境内河渠纵横,湖泊连贯,池塘港汊星罗棋布,四湖总干渠横贯全境与长江、汉水支流东荆河环绕于此,省道汉洪公路贯穿全境,与即将竣工的汉洪大桥相连,融入大武汉半小时城市经济圈。新滩历史上“江夏县”曾建都于此,历来是江汉平原腹地,政治、经济、文化、水陆交通、商贸云集重镇。

新滩镇委、镇政府充分利用本地优势,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农业方面,不断优化种养模式,突破传统的单一粮棉油生产格局,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已基本建成水稻、棉花、玉米种植,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经济带,其中水产养殖面积3万元,水产品总量1万吨;工业方面,通过转型改制,现已发展成为造纸、化工、铸造、酿酒、服装加工等一批民营企业,城镇建设通过修编、改造已成格局,城区面貌不断改观,城区面积亩,其中经济开发区面积亩,城区道路米,其中路灯米,拥有11万伏高压变电站一座,改建自来水厂,日供水量吨。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建有影剧院,与之配套的文化活动中心,广播电视差转站、有线电视用户户,入户率%,新滩镇中小学分布合理,拥有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校舍通过了普九验收,教学设备日趋完备,新滩中心卫生院是全市4所中心医院之一,各种医疗设备齐全,新滩镇农民卫生医疗参保率%,计划生育工作和血吸虫病防治成效显著,新滩镇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基础上‰以内,计划生育率%,建有福利院一座,收养孤寡老人人,保险事业飞速发展,建立人保、财保、太平洋保险工作站,金融服务机构齐全,社会福利事业迅猛发展。

建镇以来,新滩镇历届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全镇各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扩大开放,锐意进取,使山河面貌进一步发生了可喜变化,使新滩年年更新。面对向家坝电站建设机遇,新滩镇既面临前所未有的移民搬迁的艰巨挑战,又面临千载难逢的使新滩从根本上改天换地的重大机遇。站在改变新滩历史的分水岭上,新滩镇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团结全镇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围绕“统筹移民搬迁,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矿产资源,建好浪漫滨城”的经济发展思路,走以竹兴镇、以矿兴镇、以水兴镇、以城兴镇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奋进,搞好新城建设,完成搬迁任务,强化水利交通基础,加快竹支柱培植,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机械化建设

新滩镇刘家墩村宰杀病牛32头,这是该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群防群治、阻断血吸虫传播途径,实施洲滩禁牧、推行“以机代牛”、逐步实现“无牛村”取得成效。

新滩镇地处长江、东荆河交汇处,内荆河横贯全境、洲滩面积36565亩,其中有螺面积35656亩,有螺洲滩分布较广,是洪湖市血吸虫重疫区之一。新滩镇沿江11个村,共有耕牛养殖户985户,耕牛1114头,经抽查血吸虫病阳性牛73头。

实施洲滩涂禁牧,重点是禁牧耕牛。群众曾一度存在以下倾向:一是认为牛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千百年来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之一,与农民有难以割舍的情感;二是以为禁牧后,国家的扶助政策难以兑现,忽悠农民;三是“以机代牛”后,少数群众对农业机械使用技术难以掌握。为此,为了做好禁牧工作,镇成立了党委书记刘兰国为组长、镇直相关部门参与的禁牧工作专班,开展调查,深入村组农户对耕牛养殖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予以公示;召开沿江群众动员大会,制定村规民约,落实禁牧工作责任制;开展政策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宣传牌、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洲滩禁牧政策、法规,开展血防知识讲座与培训,使禁牧工作深入人心;落实工作责任,以村为单位,按禁牧责任段面,落实领导,村组干部责任到养牛户,进行督办,宰杀病牛,推行“以机代牛”实施无牛村。8月2日镇领导童从响和市畜牧局、农机局干部到疫区刘家墩村督办宰杀病牛,对每头牛进行登记照像,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他们聘请镇里有经验的牛商贩,对每头耕牛进行价格评估,同时与农户签定宰杀病牛补贴协议和购买农机具协议书,对每头牛宰杀后将补贴1200元,农户购置农机具每台补助1500--2000元。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兑现,新滩镇农民踊跃宰牛,农民黄发春每年养牛收入20000多元,2013年养了6头牛,这次禁牧他主动将6头牛送进了宰场,新滩镇44头耕牛将在一个星期内宰杀完,实现无牛村。

地理位置

新滩镇位于洪湖市东北部,面积87.1平方公里。东与牌洲弯对江北与武汉市接壤,南与燕窝镇相连,西与仙桃市接壤,距武汉市中心57公里,距洪湖市城区67公里,距仙桃市47公里,水陆交通便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