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盛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盛店镇位于夏津县城北10公里处,西、北与武城县接壤,东、南分别与本县苏留庄镇、北城街道办事处为邻;青年河贯穿南北,315省道、254省道、318省道、育西路、雷霍路交叉穿过镇境。

乡镇简介

新盛店曾名“锦川镇”,旧锦川镇之“锦川晚眺”,为夏津古八景之一。据清乾隆《夏津县志》载:“锦川镇,即孙生镇。镇旁多水,杂植芰荷,花红白相间,照映如锦,故名。又镇处高阜,每夕阳欲落时,远望霞光凌乱,天水澄鲜,诵谢宣城‘余霞散成绮’之句,令人流连不止。故‘锦川晚眺’为邑中八景之一”。后改为“新城店”,为取“兴盛”之意,又改为今名“新盛店”。新盛店镇位于夏津北部,东邻本县苏留庄镇,南接开发区、田庄乡,西、北与武城县接壤,总面积1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辖70个行政村。

新盛店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多为沙壤土质,青年河贯穿南北,沟渠纵横,水利配套设施完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与308国道、永馆省道、德商路贯通,紧靠京九、京广、津浦铁路干线,有良好的供电、通讯、邮政、交通、水利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勤劳朴实的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文明的历史文化,而且生产的优质农产品闻名遐迩。全县首个党支部于1926年7月在新盛店镇忠信寨村建立。全镇建有党员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及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70处。全省首家村级“孔子学堂”于2014年年底落户新盛店镇,“孔子学堂”建设有文化大院、孔子学堂体验馆、乡村记忆馆、孔子文化广场.等。

历史沿革

隋开皇年间置夏津县于今新盛店,与今新盛店迤南15公里处的鄃县(今夏津县城)并存。《通志?郡县沿革表》载:鄃县属清河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又析清河置夏津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清阳县置夏津县,九年省。天宝初年,又改鄃县为夏津,属贝州。在废鄃城改夏津后,县治迁今县城址。

新盛店在明至清光绪前属智远乡;1928年10月实行“区村制”。区下设里,新盛店属第四区第二十二里。1945年9月属第五区。1950年后,全县划为6个区,新盛店属三区,区公所驻该村。1956年11月撤区改为新盛店乡。1958年,改称新盛店公社。1984年4月,改为新盛店镇。

旧锦川镇之“锦川晚眺”,为夏津古八景之一。据清乾隆《夏津县志》载:“锦川镇,即孙生镇。镇旁多水,杂植芰荷,花红白相间,照映如锦,故名。又镇处高阜,每夕阳欲落时,远望霞光凌乱,天水澄鲜,诵谢宣城‘余霞散成绮’之句,令人流连不止。故‘锦川晚眺’为邑中八景之一”。新盛店曾名“锦川镇”,后改为“新城店”,为取“兴盛”之意,又改为今名“新盛店”。

农业资源

新盛店镇地处平原,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有棉花、小麦、辣椒、玉米等,是棉花良种繁育的基地。农民群众有丰富的植棉经验,棉花生产是该镇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棉花生产为支柱,大力培植棉花加工业,把农业大镇建设成为经济强镇”的发展思路。全镇植棉面积近11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0%以上,每年向棉纺企业提供优质原棉约20万担,棉花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棉花拉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棉花真正成为该镇农民的“摇钱树”。

自然资源

该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气候干燥,雨量偏少,多为沙壤土质,青年河贯穿南北,沟渠纵横,水利配套设施完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境内与308国道、永馆省道、德商路贯通,紧靠京九、京广、津浦铁路干线,有良好的供电、通讯、邮政、交通、水利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勤劳朴实的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文明的历史文化,而且生产的优质农产品闻名遐迩。[1]

特色产业

西瓜

该镇是著名的“德州西瓜”发源地之一。年种植面积一万亩,总产量达七千多万斤,远销20多个大中城市。该镇生产的西瓜以汁多、沙瓤、纤维少、味似冰糖而著称,清乾隆皇帝的老师田雯曾称赞该镇西瓜“剖之如乳倾壶浆”,为清代贡品之一。

辣椒

该镇北部有万亩辣椒生产园区,年产量500—700万斤左右,园区内建有辣椒批发市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年营业额1.9亿元,每年吸引了众多南北客商来投资经销。同时,带动了辣椒酱、辣椒油、辣椒腌菜等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

食用菌

以新盛店食用菌研究所为中心,辐射周边数十个村庄发展蘑菇大棚近千个,年生产各种菌种500多吨,生产食用菌商品菇近千吨。通过技术革新,他们生产的鸡腿菇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名牌,产品远销台湾,日本,匈牙利和欧美市场。[2]

经济发展

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因地制宜,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使全镇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79万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8万元,同比增长4%,地税359万元,增长了43.18%,国税52万元,增长了2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6元。该镇靠优越的外部环境,快捷的工作效率,实在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八方客商前来投资办厂,民营企业个体业户发展到1000多家,形成了农机配件、棉纺生产、油料加工、面粉加工、太阳能生产、氩气、橡塑、工艺品等十大行业,1000多种产品畅销大江南北。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日月蜡烛工艺品公司近百个系列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又有投资3000万元的油、棉、纺加工厂,投资300万元的塑编厂、投资500万元的睿源良种猪繁育场以及木器厂、毛巾厂,提净棉厂等20多个新项目纷纷在这里安家落户。同时,该镇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饲养专业村20多个,专业户500多家,鲁北黄牛、奶牛及各种畜禽存养量达40多万头(只)。

招商引资

2005年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795户,新建、扩建民营企业38家,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7家,300万元以上的7家:东方纸业、睿源种猪场、宏源油厂、夏津新通浸出植物油厂、新平棉业有限公司、荣华纺织有限公司、德州日月蜡制品有限公司。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睿源种猪场第一期投资1200万元,2007年又投入800万元,总投入达到2000万元。朝阳轴承厂项目已落户县经济开发区,该项目总投资达5000万元,现已投产;东方纸业有限公司又投资800万元,新上相纸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天津成宇自行车业有限公司夏津分公司正在筹建中,全镇两大“天字号”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德商公路贯穿新盛店镇11个村庄,总长12.47公里。该镇将德商公路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优势,不惜下大气力对其进行治理。该镇花费近30万元对两侧3万多平方米的房屋、建筑进行了高标准的粉刷,大大美化了两侧环境。为继续搞好德商公路两侧的环境,该镇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大打路域环境治理攻坚战,对沿路“三堆”和违章建筑进行彻底清理。同时结合冬季严打集中行动,严厉惩处一切对抗基层政权和沿路公共设施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痞霸分子,决不姑息。借此,彻底改变德商公路沿线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的稳定,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顺利进行打造良好的路域环境。[3]

地方名人

刘君雅(1908年2月—1988年3月)原名刘文彬,夏津县新盛店镇忠信寨村人。幼年读书时,受其舅父(济南学生会会长)影响,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深为祖国落后而愤慨。1924年夏,考入青岛私立胶澳中学。1925年参加了革命组织“青岛新学生社”,当选为青岛市学生会委员。“五卅”运动时,积极带领胶澳中学学生上街演讲,印发传单,声援上海工人运动。1926年,转学到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了正谊中学团支部书记。在济南团市委书记关向应领导下,积极发展团员,开展革命活动。1988年3月,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

王明远(1904—1980)原名王庆昶,夏津县新盛店镇新盛店村人。自幼聪颖,敏于世事。10岁入乡塾,13岁辍学务农。18岁开始靠轧花维持生计。1929年在济南创办东兴货栈。1935年在德州创办同益成货栈。1937年春,在天津独资创办塘沽盐场。1942年在南京创办中国制油厂。此后在天津创办喷漆厂。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时效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他将塘沽盐场、喷漆厂等资产无偿捐献给国家。1980年逝世 于天津。

1932年,济南东兴货栈的棉花被日本人强行购买,他悄悄将棉花运走,制造火灾现场,使日商遭受巨大损失。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掩护被日本追杀的杨少农逃离虎口,还掩护进步学生朱紫薇、朱紫琴姐妹。1940年,掩护开往运西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运粮船顺利抵达目的地。八路军领导人亲自会见了他。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食盐运到驻马店 一带,有力的支援了解放战争。1945年,夏津县解放后,他出资修缮房舍,聘请师资,开办小学,共学生免费就读。建国后,他向天津市捐款40亿元(旧人民币)。市长黄火青给予高度赞扬,聘请他为市救灾委员会委员。

“文革”期间,他遭受冲击,被遣返回家。逆境中,乡亲们对他一如既往,使其免遭批斗。1975年他致信中央领导人,得以平反安置,安度晚年。[4]

夏津故城遗址

夏津故城遗址在今县城以北15公里处新盛店镇新盛店村,地势与今县城相仿,大十字街为地势最高处。据旧志载,因此地低洼,遇雨即涝,因此迁鄃城,改鄃为夏津。此地先后称孙生镇、锦川镇、新县店、新盛店。

白龙王庙村汉墓群

白龙王庙村汉墓群位于新盛店镇的白龙王庙村东。上世纪80年代初,县文化馆派人勘测,发现古墓多处。上报上级文物管理部门后,曾组织发掘,经鉴定为东汉早期墓葬。出土有陶鸡、陶狗、陶楼子等,现存于县图书馆。发现的古墓仅2处,墓主系一般平民。其他墓葬尚未发掘。[5]

相关视频

新盛店镇前屯学区小学五年级舞蹈《虫儿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