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颖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颖调

中文名称;新颖调

定义;剧种

创始人‘’马洛新、许颖仙

地方;保定市望都县

新颖调,是河北保定望都县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剧种,发源于望都县许庄村,创始人是马洛新许颖仙。19世纪20年代初,许庄丝弦艺人马洛新酷爱肃宁小商贩吴掌柜所哼的家乡小调,拜其为师,学会了曲谱,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行当特点和唱、念、做、打的表现手法,创作形成"新曲调"。

新曲调在乡间剧团试验演出后,很受群众欢迎,名气渐大。同村举人许颖仙经常帮助剧团改写剧本,并编写若干折子戏供剧团演出。大约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新曲调"正式定名为"新颖调",各取马洛新许颖仙二名中的一个字,以释其源。新颖调在道光二十年前后最为兴盛。[1]

人物介绍

新颖调,流入保定地区望都县许家庄的罗罗腔称新颖调。清道光年间,该村丝弦艺人马洛新,向肃宁县的一位姓吴的货郎(艺人出身)学习了该剧种的曲调和几折《西游记》剧目,后与本村学究许蓬(字颖仙)一起对曲词进行雕琢,使该村子弟会能演出几个连台本戏和十几出折子戏。马、许去世后,村民取二人名字中各一字将该剧种定名"新颖调",以志纪念。

宣统二年(1910),望都遭灾,许家庄子弟会告散,后虽恢复,但仅能演《戏八戒》一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文化部门曾一度组织本县十余个业余剧团学唱此调,但影响甚微。

人物成就

1949年后,望都对该剧种进行挖掘、整理,上演过《夫妻会》等剧目,并创作编排出《戏八戒》等新剧目。望都新颖调多次在国外演出。 (河北民间艺术)

新颖调剧种是我们的县宝。它源远流长,产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建国前主要流传在我县的许庄村。建国后,文化馆多次对这一小剧种进行整理和挖掘,其中大的挖掘整理有两次:1987年文化馆进行的《戏八戒》小戏的资料录制和2006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987年文化馆邀请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把《戏八戒》录制了资料片。2006年文化馆把新颖调剧种申报为保定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新颖调在建国后产生了以黄玉贞张春红为代表的优秀演员。张春红艺术精湛,带着我们的家乡剧种新颖调《戏八戒》出访了多个国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黄玉贞嗓音甜美,演唱的《戏八戒》唱腔百听不厌。黄玉贞、张春红是健在的最优秀的新颖调表演艺术家。

新颖调能够传承和发展到今天,是由于我县的一批民间艺人和文化馆老师们毕生的努力。李佩华胡三省刘夫才李增国等在新颖调的发展中都有过重要的贡献。[2]

新颖调是望都县独特的地方剧种,诞生于清朝道光初年,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新颖调以曲调悠扬流畅,念白清新上口,深受当地群众欢迎。2013年,望都新颖调剧种被列入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视频

望都新颖调《说唱望都》

望都新颖调《父子情》

参考资料

  1. 望都新颖调简介资料 , 新浪网 2017-08-27
  2. 弘扬传统文化 望都新颖调走进小学课堂 , 中国唐尧网 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