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卉」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方卉 | 图像 = File:Fang123.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p/20120907/20120907173457-1457550438.jpg…”)
 
行 2: 行 2:
 
| 姓名    =   方卉
 
| 姓名    =   方卉
 
| 图像    =  
 
| 图像    =  
[[File:Fang123.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baike.soso.com/p/20120907/20120907173457-1457550438.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q=%E6%96%B9%E5%8D%89%E4%B8%AA%E4%BA%BA%E8%B5%84%E6%96%99&cmsid=9550341d5df51b9a5597b56f7e8b8815&cmran=0&cmras=0&i=0&cmg=670d84d555e37ab6f0b7f13e89cbad5d&src=360pic_normal&z=1#multiple=0&dataindex=0&id=1773a790dde62201706f0e538a81dac7&itemindex=0&currsn=0&gn=0&cn=0&kn=0 自360的图片]]]
+
[[File:W020170902333906005756.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o.com/v?q 原图链接]  http://news.k618.cn/roll/201709/t20170902_12776658.html[ 网首页]]]
 
| 出生日期 =  1948年12月22日  
 
| 出生日期 =  1948年12月22日  
 
| 出生地点 =   辽宁省锦州市
 
| 出生地点 =   辽宁省锦州市
行 11: 行 11:
  
 
'''方卉''',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曾主持《九州方圆》、《正大综艺》、《书坛画苑》等栏目,现从事节目编辑等工作。
 
'''方卉''',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曾主持《九州方圆》、《正大综艺》、《书坛画苑》等栏目,现从事节目编辑等工作。
 +
==个人经历==
 +
方卉是方舒的妹妹。方卉1987年由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系走入中央电视台,10年间,先后主持过《九州方圆》、《文化生活》、《文化园林》、《书坛画苑》等栏目,并独立编辑了多期文化类专题节目。1985年同姐姐方舒还一同主持过《正大综艺》。<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258f2b010095ur.html],方卉.“万家灯火又亮,爱情故事登场”来源新浪博客</ref>
 +
 +
生长在一个艺术之家:母亲是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父亲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在方卉的眼里,父亲总是穿件蓝上衣、夹着几本书匆匆来去;父亲靠博览群书由外行变为内行的经历,在方卉心目中烙印很深、对她影响甚大。因而形成了自己的品格:敬业勤业,谦虚诚恳,不骄不躁。
 +
 +
方卉1 9 8 7 年由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系走入中央电视台,1 0 年间,先后主持过《九州方圆》、《文化生活》、《文化园林》、《正大综艺》、《书坛画苑》等 栏目,并独立编辑了多期文化类专题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方卉曾成功地创办过7 8 期《书坛画苑》美术栏目,在美术界及美术评论界引起较大反响。她在主持《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节目时,轻松自如地将美术评论中这一学术性很强的话题,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广大观众,引来不少美术评论家的赞许:"在电视上谈艺术理论问题,谈得这样好,还是不多见的。"方卉对主办、主持专业性的栏目,有自己独特、成熟的想法。可贵的是,她还要求自己,时刻关注这一领域各种发展动态和趋向,力求用影视化的语言"表现这一领域具有学术意义的选题",从而将专业论题通俗化、大众化,使外行看得懂,内行看着好。
 +
 +
一次,方卉在《文化生活》栏目里和中国戏曲研究所的一位老专家谈戏曲。长达1 5 分钟的节目录制一气呵成,引得编导不由对老专家连声道谢,可老专家却说:"你别谢我,要谢方卉,她懂! 没有她配合,我很难谈得这样顺。"方卉那凝聚在"诗"外的功夫,无论是行家或观众,都已感受得真真切切。
 +
 +
==人物评价==
 +
回顾1 0 多年的主持生涯,方卉的感触不在功名上,而在学问里。她从不以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为资本,她认为成名与成功是两回事,不断进步和成长是最重要的。她不断积蓄着能量、更新着知识,总结分析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她的一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她对主持人职业的思考和评议,记载着她本人及其他人的实践范例、经验和教训,这是她思想的根基,前进的动力。方卉有一副学者的头脑,凡事爱想个究竟、弄个明白。她关注着主持人的定位、走向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她说:"主持人与电视观众应该是好朋友,要平等、平和,互相尊重,才能心心相通;主持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会对观众产生暗示作用。主持人只有通过良好的个人修养,如人格魅力、常识、专业水准、语言能力,包括得体的服饰、化妆等,才能吸引观众,使观众 信服。耍明星派头,或因装束怪异,或问话方式不妥、或探人隐私等等,都有可能失去观众的信任。"谈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性及自身塑造话题时,方卉认为:目前不少人看重的是这个职业的名利,很少有人研究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培养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实这一职业将越做越难。目前在主持人中存在的只注重表现,不注重交流的现象,纯属职业角色定位偏差。与被采访对象、与观众平等、和谐地交谈与交流,应该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功,但主持人中沟通能力较低的情况并不鲜见。另外现实中存在选择主持人只要年轻、漂亮就好的观点,也是个误区。值得重提的是,各业选人都应"择优录取",而不是"择龄录取"、"择貌录取"。走马灯似地调换新人,不是实力竞争,而是关系竞争;若把电视媒介当成名利场,势必影响国家级传播媒体的集体声誉,当然也造就不出高素质、高品位的主持人来。方卉情之所至,言之切切。
 +
 +
==自身修养==
 +
她遵循并恪守"生活原则与工作原则的一致性",即做人与做事原则的统一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常反思、审视、调整自己,向书籍学习,从朋友、同事、同行身上寻找弥补自身不 足的答案,从而求得每一个进步和每一次成长,她形象地打了个比方说:"人生是一棵大树,要不断地生长。"对生活的成熟思考、对专业的准确把握、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对人格的不断完善,证明着方卉的素质、教养和品位。人们期待着方卉在自己选准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成功。
 +
==主持节目==
 +
1987年 中央电视台《九州方圆》栏目任主持人
 +
 +
1988年 中央电视台《文化生活》栏目任主持人
 +
 +
1993年 中央电视台《文化园林》栏目任主持人
 +
 +
1995年 中央电视台《书坛画苑》栏目任制片人和主持人
 +
 +
2001年--至今 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张越访谈"任编导
 +
 +
2002年 在"三八"特别节目《我们》中任现场导演
 +
 +
2004年 在"三八"特别节目《女人》中任现场导演
 +
 +
2005年 在"三八"特别节目《我们的十年》中任总导演
 +
 +
== 视频 ==
 +
 +
{{#ev:youku|XMzMxNzY0NjQwNA|alignment=left}}
 +
 +
== 参考文献 ==
 +
{{Reflist}}

於 2019年2月4日 (一) 20:01 的修訂

方卉
出生 1948年12月22日
遼寧省錦州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主持人
知名作品 曾主持《九州方圓》、《正大綜藝》、《書壇畫苑》

方卉,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曾主持《九州方圓》、《正大綜藝》、《書壇畫苑》等欄目,現從事節目編輯等工作。

個人經歷

方卉是方舒的妹妹。方卉1987年由北京電影學校表演系走入中央電視台,10年間,先後主持過《九州方圓》、《文化生活》、《文化園林》、《書壇畫苑》等欄目,並獨立編輯了多期文化類專題節目。1985年同姐姐方舒還一同主持過《正大綜藝》。[1]

生長在一個藝術之家:母親是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父親長期從事教育管理工作。在方卉的眼裡,父親總是穿件藍上衣、夾着幾本書匆匆來去;父親靠博覽群書由外行變為內行的經歷,在方卉心目中烙印很深、對她影響甚大。因而形成了自己的品格:敬業勤業,謙虛誠懇,不驕不躁。

方卉1 9 8 7 年由北京電影學校表演系走入中央電視台,1 0 年間,先後主持過《九州方圓》、《文化生活》、《文化園林》、《正大綜藝》、《書壇畫苑》等 欄目,並獨立編輯了多期文化類專題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方卉曾成功地創辦過7 8 期《書壇畫苑》美術欄目,在美術界及美術評論界引起較大反響。她在主持《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女性方式》節目時,輕鬆自如地將美術評論中這一學術性很強的話題,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給廣大觀眾,引來不少美術評論家的讚許:"在電視上談藝術理論問題,談得這樣好,還是不多見的。"方卉對主辦、主持專業性的欄目,有自己獨特、成熟的想法。可貴的是,她還要求自己,時刻關注這一領域各種發展動態和趨向,力求用影視化的語言"表現這一領域具有學術意義的選題",從而將專業論題通俗化、大眾化,使外行看得懂,內行看着好。

一次,方卉在《文化生活》欄目里和中國戲曲研究所的一位老專家談戲曲。長達1 5 分鐘的節目錄製一氣呵成,引得編導不由對老專家連聲道謝,可老專家卻說:"你別謝我,要謝方卉,她懂! 沒有她配合,我很難談得這樣順。"方卉那凝聚在"詩"外的功夫,無論是行家或觀眾,都已感受得真真切切。

人物評價

回顧1 0 多年的主持生涯,方卉的感觸不在功名上,而在學問里。她從不以電視媒體的獨特優勢為資本,她認為成名與成功是兩回事,不斷進步和成長是最重要的。她不斷積蓄着能量、更新着知識,總結分析自己走過的每一步。她的一個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載着她對主持人職業的思考和評議,記載着她本人及其他人的實踐範例、經驗和教訓,這是她思想的根基,前進的動力。方卉有一副學者的頭腦,凡事愛想個究竟、弄個明白。她關注着主持人的定位、走向和如何發展的問題。她說:"主持人與電視觀眾應該是好朋友,要平等、平和,互相尊重,才能心心相通;主持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會對觀眾產生暗示作用。主持人只有通過良好的個人修養,如人格魅力、常識、專業水準、語言能力,包括得體的服飾、化妝等,才能吸引觀眾,使觀眾 信服。耍明星派頭,或因裝束怪異,或問話方式不妥、或探人隱私等等,都有可能失去觀眾的信任。"談及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職業特性及自身塑造話題時,方卉認為:目前不少人看重的是這個職業的名利,很少有人研究主持人自身的素質培養和如何發展的問題。其實這一職業將越做越難。目前在主持人中存在的只注重表現,不注重交流的現象,純屬職業角色定位偏差。與被採訪對象、與觀眾平等、和諧地交談與交流,應該是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基本功,但主持人中溝通能力較低的情況並不鮮見。另外現實中存在選擇主持人只要年輕、漂亮就好的觀點,也是個誤區。值得重提的是,各業選人都應"擇優錄取",而不是"擇齡錄取"、"擇貌錄取"。走馬燈似地調換新人,不是實力競爭,而是關係競爭;若把電視媒介當成名利場,勢必影響國家級傳播媒體的集體聲譽,當然也造就不出高素質、高品位的主持人來。方卉情之所至,言之切切。

自身修養

她遵循並恪守"生活原則與工作原則的一致性",即做人與做事原則的統一性,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常反思、審視、調整自己,向書籍學習,從朋友、同事、同行身上尋找彌補自身不 足的答案,從而求得每一個進步和每一次成長,她形象地打了個比方說:"人生是一棵大樹,要不斷地生長。"對生活的成熟思考、對專業的準確把握、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對人格的不斷完善,證明着方卉的素質、教養和品位。人們期待着方卉在自己選準的道路上不斷進步、不斷成功。

主持節目

1987年 中央電視台《九州方圓》欄目任主持人

1988年 中央電視台《文化生活》欄目任主持人

1993年 中央電視台《文化園林》欄目任主持人

1995年 中央電視台《書壇畫苑》欄目任製片人和主持人

2001年--至今 中央電視台《半邊天》欄目"張越訪談"任編導

2002年 在"三八"特別節目《我們》中任現場導演

2004年 在"三八"特別節目《女人》中任現場導演

2005年 在"三八"特別節目《我們的十年》中任總導演

視頻

參考文獻

  1. [1],方卉.「萬家燈火又亮,愛情故事登場」來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