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方国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方国洪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39年12月25日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潮汐和潮流的分析和预报》

方国洪(1939年12月25日 - ),物理海洋学家[1] , 我国海洋潮汐学主要开拓者。浙江省瑞安市人。

1956年毕业于瑞安中学,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先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河北分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2].。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从事海洋潮汐、海洋环流和海洋数值建模研究。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

人物经历

1939年12月25日,方国洪出生于浙江省温州瑞安市莘塍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方德植是厦门大学教授,担任过数学系主任,家中有一个比他大5岁的哥哥方国清 。

1952年,进入浙江省瑞安中学就读初中部,之后就读高中部 。

1956年,高中毕业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 。

1958年,大三上学期时,中国科学院河北分院在天津成立海洋研究所,在学校要求下,中断学业"提前工作"(1961年7月学校补发了毕业证)。

1959年2月,到中国科学院河北分院参加国家科委组织的全国海洋普查工作,5月从天津到青岛,负责对测回来的潮流数据进行分析 。

1964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1964年7月-1978年5月)、副研究员(1978年5月-1986年6月)、研究员(1986年6月-2003年2月)。

1980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学习(至1982年1月)。

2003年2月,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

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海洋环境科学工程与技术) 。

2008年5月26日,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双聘院士 。

方国洪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0年方国洪提出了"准调和分潮方法",它显著优于经典的杜德森(Doodson)方法,该方法随即被确定为全国海洋普查的规范方法,随后被纳入《海洋调查规范》、《港口工程技术规范》,1991年纳入国家标准。之后又相继提出潮流永久预报新方法,其效率高于前苏联物理海洋学家杜瓦宁(Duvanin)方法,使全海区、多层次的潮流区域预报成为可能 。

通过对现场和卫星观测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构建了中国近海准确的潮汐潮流模型,并先后主持研制成两代潮汐潮流区域预报系统。给出了含摩擦Taylor问题的通解;从理论上导出潮流垂直变化的基本规律;系统研究了潮汐摩擦的非线性效应,揭示了其基本特征。1991年首次定量计算了台湾海峡和东海陆架海水流量,并提出台湾-对马-津轻流系;1998年提出南海环流的流圈结构;2002年提出在南海存在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的分支,简称南海贯穿流 。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4年,方国洪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奖及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

科研项目承担

2011-01--2015-12- 南海环流和海峡水交换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主持,国家级

2011-05--2013-04- 中印尼合作南海-西印尼海-印度洋水交换及其气候效应, 主持,国家级

2011-01--2013-09- 渤黄东海潮汐潮流预报系统, 主持,省级

2017.01-2018.12- 《新版永久潮流表的研制》, 国家科技专项下属课题

科研成果奖励

1989年- 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 省部级二等奖

1990年- 渤海、黄海、东海潮波数值模型和分布特征, 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

1990年- 渤海辽东湾石油开发区水文气象观测及潮汐潮流预报研究, 省部级二等奖

1991年- 海流数值预报(渤黄东海及西北太平洋), 省部级二等奖

1992年- 辽东湾石油开发区海洋环境综合调查与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06年- 中国近海潮汐潮流的分析、模拟和动力学研究, 省部级二等奖

2014年- 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论文著作

截至2011年,方国洪已发表论文160多篇,专著2部、图表集一套 。

出版著作

1984.07 -《农历潮汐表》 方国洪编, 科学出版社 1986.12 -《潮汐和潮流的分析和预报》, 方国洪等著, 海洋出版社

期刊论文

F Qiu, W Fang, G Fang.Seasonal-to-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chlorophyll in central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extracted from SeaWiF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1, 29 (1) :18-25

H Chen, G Fang, B Yin, Y Wang, ZWei.Forecasts of South China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ies using the Nino indices and dipole mode index as predictors,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 28 (1) :144-152

HChen,BYin,GFang, YWang.Comparison of nonlinear and linear PCA on surface wind, surface height, and S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0, 28 (5) :981-989

G Fang, RD Susanto, S Wirasantosa, F Qiao, A Supangat.Volume, heat, and freshwater transport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to Indonesian seas in the boreal winter of 2007–2008,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2010, 115 (C12)

R.Susanto,G Fang,I Soesilo,B Sulistyo.New surveys of a branch of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EOS Transactions AGU, 2010,(30):261-263

G Fang, Y Wang, Z Wei, Y Fang , F Qiao.Interocean circulation and heat and freshwater budge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a numerical model, 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 2009, 47 (1-3) :55-72

人才培养

截至2017年,方国洪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一共培养了20多名博士、10名多硕士,指导的博士生朱耀华获得1990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方国洪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2017- 吕宋海峡黑潮脱落涡旋的特征分析, 王鼎琦, 硕士

2016- 岛屿环流理论适用性分析及其在中国近海的应用, 连展, 博士

2016- 绕极深层水入侵南极普里兹湾的观测研究, 林丽娜, 博士

2016- 南海海面风场、高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趋势及年际变化特征, 王佳莹, 硕士

2014- 南海北部陆架区内潮时空变化的观测研究, 郭朴, 博士

2014- 潮汐共振理论和数值研究, 崔欣梅, 博士

2013- 泰国湾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与理论模型研究, 吴𬱖 ,硕士

2013- 印尼近海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滕飞, 硕士

2013- 冬季黄海暖流变异的数值研究, 塔娜 ,硕士

2011- 中国近海和中国及邻近大陆海潮负荷效应的计算, 徐晓庆 ,硕士

2009- 中国近海验潮站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 于玲, 硕士

卫星高度计资料在海洋潮汐研究中的应用, 汪一航, 博士

2006 -南海上层海洋变异分析及海表温度统计学可预报性试验, 陈海英, 博士

2004- 全球环流对东南亚边缘海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王永刚 ,博士

中国近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 魏泽勋, 博士

2002- 中国近海海面通量的气候平均和季节变化特征, 刘海龙, 硕士

2001- 伴随法在潮汐和海温数值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韩桂军, 博士

2000- 海洋数值建模中伴随方法的研究, 吕咸青, 博士后

2000- 最优变分伴随方法及在近岸水位资料同化中的应用, 张爱军, 博士

2000- 南海南部海洋环流的结构与季节变化, 方文东 ,博士

2000- 南大洋印度扇形区南极绕极流和南极沿岸流的相互作用研究, 史久新, 博士

1999- 全球及北太平洋环流诊断模式研究, 魏泽勋 ,硕士

1999- 渤海潮余流的研究, 张斌 硕士

1998- 北极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的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 郭智昌 ,博士

1998- 浅水涌波生成与传播的数值模拟, 王如云 ,博士

1998- 黄海夏季温度分布及相关现象的数值研究, 刘克修 ,博士

1997- 内潮的分层模式研究, 杜涛 博士

1996- 渤海波浪和风暴潮潮汐运动相互作用的理论和数值研究, 尹宝树, 博士

一个一维的海温预报模式, 王兴玲, 硕士

海洋环流的若干数值模式研究, 朱耀华, 博士

黄海潮汐锋的生成及跨锋断面环流结构的数值模拟, 毕亚文, 硕士

荣誉表彰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政府特殊津贴[4]

200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个人生活

方国洪与妻子于1965年结婚,两人育有三个子女,大女儿在美国,女婿从事出版工作;二女儿在青岛工作;老三是儿子,是博士后,在美国作气候研究 。

社会任职

1979年10月至2001年10月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水文气象分会副秘书长、副理事长

1988年05月至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与海平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1992年05月至1997年05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2年10月至 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理事

1993年09月至2003年08月 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1999年10月至 中国海洋学会理事

人物评价

方国洪是中国海洋潮汐学主要开拓者之一,在海洋环境分析、模拟、预报和动力学研究多个领域做出显著贡献。在中国国内最早应用数值方法于海洋环流研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潮波变分数值模式,与袁业立院士一起开创了中国海洋工程环境条件数值评估方法和系列模式,在中国近海环流的数值模拟和动力学方面亦做出多项受国内外瞩目的成果 。(《温州日报》评)

视频

瑞中校友访谈--物理海洋学家方国洪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