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旌(拼音:jīng)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笔画数11。

此字初文见于战国楚系简帛文字 。本义为用羽毛或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引申泛指旗帜,又引申为表彰。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旌

拼音; jīng

注音; ㄐㄧㄥ

平水韵部; 下平八庚

部首; 方

笔画数; 4+7

郑码; SYMM

四角号码; 0821 5

造字法; 形声字

结构; 左右结构

统一码; 基本区-65CC

字级; 二级

异体字; 旍

仓颉码; YSOHM

五笔; YTTG

文字溯源

形声字。战国文字(图1)上部为"㫃",其古字形像旗帜,此处作形旁,意指这个字的本义与旗帜有关;下部为"青",作声旁, "青"与"旌"古音相近。篆书(图2)改用"生"作声旁,字形变为左右结构。隶变后左旁写作"方"。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㫃部】子盈切(jīng)

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进士卒。从㫃生声。

〖注释〗①"游车"句:见《周礼·春官,司常》,今"游"作"斿"。郑玄注:"游车,木路也,王以田以鄙。"按:王出外游行乘木路。木路即木辂。

说文解字注

游车载旌

段注:司常职文。注云:"游车木路也,王以田以鄙。"

析羽注旄首也

段注:司常职曰:"析羽为旌"。《尔雅·释天》曰:"注旄首曰旌"。李巡注《尔雅》曰:以牦牛尾着旌首。郭云:载旄于竿头。如今之幢亦有旒。郑注《周礼》云:全羽、析羽皆五采。

系之于旞旌之上。所谓注旄于干首也。《周礼》举羽以晐旄,《尔雅》举旄以晐羽,许、郑则兼举之,合《周礼》《尔雅》以立文。郑云:明堂位曰:夏后氏之緌,緌以旄牛尾为之,缀于橦上。

所谓注旄于干首者,盖夏后氏但用旄牛尾,周人加用析羽。夏时徒緌不旒,周人则注羽旄而仍有縿旒,先有旄首而后有析羽注之,故许云析羽注旄首。孙炎云:析五采羽注旄上也。孙、郭皆云。其下亦有旒縿。庸风。孑孑、干旄。传云:孑孑、干旄之皃。注旄于干首。大夫之旃也。此可证大常、旗、旃、ユ、旗、旟、旐七者,皆得注羽旄于首矣。《左传》言晋人假羽旌于郑,言范宣子假羽旌于斋。则在春秋时诸侯少有此者。

所以精进士卒

段注:精、旌叠韵。《释名》曰:旌、精也,有精光也。引伸为凡表异之偁。从㫃,生声。子盈切,十一部。

广韵

子盈切,平清精 ‖生声耕部(jīng)

旌,旌旗。《周礼》曰:"析羽为旌。"《尔雅》:"注旄首曰旌。"

【校释】"旄首"前原衍"云"字,据巾箱本及《尔雅》删。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部】 旌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唐韵》《正韵》子盈切。《集韵》《韵会》咨盈切,并音精。《说文》:析羽注旄首,所以进士卒。《尔雅·释天》:注旄首曰旌。注:载旄于竿头,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旗。疏:旌旗者,凡旗之名虽异,旌旗为之总称。《广雅》:天子旌高九仞,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释名》:旌,精也。有精光也。《诗·墉风》:孑孑干旌。《周礼·春官·司常》:析羽为旌。又:斿车载旌。

又《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注:树旌以表门。

又《周礼·地官·掌节》:道路用旌节。注: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又《礼·曲礼》:武车绥旌,德车结旌。注:武车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内,故缠旌于竿。

又《书·毕命》:旌别淑慝。传:言当识别顽民之善恶。疏:旌旗所以表识贵贱,故传以旌为识。

又《左传·庄二十八年》:且旌君伐。注:旌,章也。

又《周语》:故为车服以旌之。注:旌,表也。

又《后汉·胡广传》:德以旌贤。注:旌,明也。

考证:"《尔雅·释天》旄首曰旌。"谨照原文旄上增注字。"又:旌旗。疏:旌旗者,凡旗之名虽异,旌旗为之总称。" 谨按此十九字亦系尔雅释天文,谨改于亦有旒之下,广雅之前。"斿车建旌。"谨照《周礼》原文建旌改载旌。[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