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895年。小说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悲剧[1]

裘德好学深思、刻苦自修,却始终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蔑视世俗和僵化的宗教,但她跟裘德的爱情却为教会所不容、世俗所不齿。裘德壮志不酬、谋职无路、告贷无门,绝望中,他的长子同弱妹幼弟一同吊死。淑遭此惨变,终向命运和教会屈服,离开了深爱的裘德,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均遭毁弃。裘德则终日纵酒,郁郁成疾,年未满三十即含恨而终。

目录

内容简介

裘德·弗利是一个不懈努力的年轻人,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以提高自己,并向老师理查德·菲洛森学习古典作品及神学。老师要去基督大教堂这个大学城学习。为了生计他成了石匠并离开韦塞克斯来到基督大教堂,他希望一边干活一边继续学业。他和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的关系阻碍了他的发展[2]

裘德在到达基督大教堂之前遇到了阿拉贝娜·唐,一个养猪农民的女儿。她当时正在和其他年轻女人洗杀死的猪身上的器官。她把一个公猪生殖器扔到了裘德的头上以引起他的注意。被她的外貌所吸引,裘德把这串肉还给她,两人就开始了浪漫的调情,而那串肉被随手挂在了附近的桥栏杆上。之后不久在阿拉贝娜的引诱下,他们结为夫妻。在最初的激情过后,他俩并没有共同语言,最终两人分手。尽管他们已有了孩子。

重获自由可追求学业的裘德。来到基督大教堂并见到了他的表亲淑·布赖德黑德,一个性格上阴柔与阳刚交集的女人。她的才华和她为妇女权利和性别平等做出的努力使她成为一个“新女性”。尽管两人相爱,淑还是选择嫁给裘德的老师菲洛森。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在淑离开菲洛森之后,她与裘德生活在一起。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但孩子都被裘德和阿拉贝娜的孩子法瑟·蒂姆杀死。法瑟·蒂姆也自杀了。淑离开裘德后,裘德又回到阿拉贝娜身边,但已命不久矣。裘德望着他迫切想要进入的却拒他于门外的大学而死。死时未满三十岁。阿拉贝娜发现他的尸体后,决定等到第二天告诉所有的人,这样她就可以和裘德朋友共享节日之夜了。

创作背景

个人背景

《无名的裘德》书中的地点人物都带有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子。和其他“威塞克斯”小说一样,其中的主要生活场景都有其一一对应的现实环境。玛利格林的原型是伯克郡的大福里,是哈代祖父母生活的地方;基督寺是牛津的写照;梅尔切斯特是威尔特郡的索尔兹伯里;而沙斯顿则是多塞特郡的萨弗兹伯里。哈代于1892年10月和1893年6月分别去了大福里和牛津,而索尔兹伯里和萨弗兹伯里是他熟悉的地方,因此对这些地点的刻画不仅神似,而且在对地方风貌的描写上也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在故事情节方面,哈代也从自己的个人生活中汲取了一些素材。青年哈代与裘德相似,都是工艺匠人却热爱学习。哈代曾去剑桥探望朋友莫尔,如同书中的裘德去拜访菲洛特桑。裘德的不少思想观点和看法都与年轻时代的哈代相契合。裘德与淑的苦恋可能来自哈代自己年轻时对表亲特里菲娜的爱慕。书中还有不少具体的细节都来源于哈代的个人生活,如哈代的妹妹曾在师范学校学习,他去探访时见识过学校的清规戒律,这些都为哈代创作《无名的裘德》提供了素材。

创作过程

哈代创作《无名的裘德》的时间长达八年之久,从1887年写完《林居人》之后就开始构思准备,中间还完成了《德伯家的苔丝》。1890年哈代基本完成了自己设想的情节建构,在之后的几年中,他先后游历书中涉及的乡村和城市,于1893年完成大纲,1894年完成书稿,并在1895年改定。和哈代的其他小说一样,《无名的裘德》最初也是在杂志上连载出版的。从1894年12月到1895年11月,小说同时在英国和美国的《哈泼新月刊》上连载,总共十二期。第一期出版时的题目是《愚人》,因为与曾在《哈泼新月刊》上发表的另一篇小说题目相似,从第二期开始题目变更为《心的叛逆》。

视频

无名的裘德 相关视频

远离喧嚣1,影片改编自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成名作
德伯家的苔丝 片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