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无谓损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无谓损失是中国专有名词。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词解释

无谓损失又称为社会净损失,是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也就是当偏离竞争均衡时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社会净损失是由于垄断、关税、配额、税收或其他扭曲等因素引起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都得不到的那部分,使资源得不到最佳限度的分配。例如,当垄断企业抬高价格时,消费者将减少消费,这样将导致减少的数量中本来可以实现的消费者剩余都流失了,这种社会性损失就是社会净损失。

垄断的无谓损失解读

垄断的无谓损失指由于垄断定价、政府税制等因素引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不到的那部分。

在经济学领域中,经济行为所产生出来的效力是用经济效率来衡量。经济效率与物理上的效率不同,经济学上的效率是指一项资源分配的过程当中,参与者所获得报酬的程度。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就是无谓损失。

通常条件下,市场的有效性随着垄断程度提高而逐渐降低,垄断市场的有效性尤为如此。

产生原因:由于垄断时生产商较少,对于市场难以满足,以及税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市场有效性降低,降低的部分即称为无谓损失(Dead weight lost)。

垄断市场的无谓损失有一定特点,在相同规模市场下,其无谓损失相比于其他市场模式会较大,损失变大则市场效率降低,而市场效率降低正是税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征税会产生无谓损失

我们以从量税来分析销售税的影响。如图,最初均衡数量和价格分别为Q*和P*。政府对每单位产品征收t单位从量税,均衡产量为Q1,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为P1,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为P2。由于销售税导致的价格上升,以及需求量及供给量的减少,使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都减少: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矩形面积A加三角形面积E,即-A-E;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为矩形面积B加三角形面积F,即-B-F。政府由于销售税增加了财政收入,其获得的销售税总额等于单位商品的从量税额乘以销售量,等于图中两个矩形面积A+B。考虑到政府的税收收入通常用于社会公众项目的支出,可为视为社会福利,于是,从市场整体的角度看,福利变化量=消费者剩余的变化量+生产者剩余的变化量+政府的销售税收入=(-A-E)+(-B-F)+(A+B)=-E-F。具体地看,在消费者剩余的损失(-A-E)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B-F)中,-A-B转化为政府收入A+B,而余下的剩余损失-E-F则是无谓损失。所以,销售税最终导致了市场福利的减少。

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既定时,无谓损失的大小受税收大小影响,税收越大,无谓损失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税收既定时,无谓损失的大小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需求弹性或供给弹性越大,则税收所导致的无谓损失就越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