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016.01.06

既(拼音:jì)是汉语常用字 ,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 。"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一个人坐在食器(皀)前扭头的样子,表示吃饱了。本意即吃完饭,引申为尽、完。由尽、完虚化为表示已经,用作副词;也作连词,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在与"又"、"且"、"也"连用时,表示同时存在两种情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既

拼音; jì

注音; ㄐㄧˋ

平水韵; 去声五未

部首; 旡(传统归无部)

笔画数; 4+5

笔顺; ㇕一一㇙丶一㇗ノ乚

旧体; 既

统一码; 65E2

大五码; AC4A

四角码; 71714

五笔; VCAQ

仓颉; AIMVU

郑码; XOHR

字级; 一级(1721)

字源解诂

会意字。甲骨文像人坐于盛满食物的簋旁,但已转头向后,以表现用食完毕之意(图1-2)。"既"字始见于商代,殷商后期,左部平底圈足形食器变作向下的窄弧形(图3)。小篆变作斜下双歧的"匕"形(图11)。战国楚系文字普遍把"旡"讹同"次"(图6),这在南楚一带曾影响至秦汉一段时期。 "旡"在《说文》小篆中讹作"欠"(图11),但秦泰山刻石(图8)完全承继商周至战国正宗,下启秦汉隶变。 "既"字楷书旧字形写作"既",左旁皀沿袭小篆,7画,右旁旡沿袭汉隶, 5画。现代规范字形全本自汉隶,左旁5画,右旁旡4画。 近字辨析 即、既

这两个字形相近,但音义都不同。"即"读jí,主要意义是到、靠近,由"即"组成的常用词语有"即便""即使"。"既"读jì,主要意义是已经,由"既"组成的常用词语有"既……又……"(既生动又活泼)、"既然"。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五】【皀部】居未切(jì)

小食也。从皀旡(jì)声。《论语》曰:"不使胜食既。"

【注释】①小食:徐灏《说文段注笺》:"小食易尽,故引申为尽也,已也。"②《论语》:指《乡党篇》。

说文解字注

小食也。

注:此与口部叽音义皆同。玉藻、少仪作禨,假借字也,引伸之义为尽也、已也。如《春秋》曰有食之既。周本纪东西周皆入于(于)秦,周既不祀,正与小食相反。此如乱训治,徂训存。既者,终也,终则有始。小食则必尽,尽则复生。

从皀,旡声。

注:居未切。十五部。

《论语》曰:"不使胜食既。"

注:《乡堂》篇文,此引经说假借也。《论语》以既为气,如商书以ᚽ为好,诗以夃为姑之类。今《论语》作气,气气(繁体)古今字。作气,葢(盖)鲁论也。许偁,葢(盖)古文《论语》也。或云:谓不使肉胜于(于)食,但小小食之。说固可通,然古人之文,云不使胜则已足,不必赘此字。

康熙字典

【卯集下】【无部】 既·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唐韵》居豙切《集韵》《韵会》居气切,音曁。《说文》小食也。从皀声,论语曰:不使胜食既。○按今《论语》作气。

又《玉篇》:已也。《易·小畜》:既雨既处。《诗·召南》:亦既见止,亦既觏止。

又《博雅》:尽也。《易·既济疏》:既者,皆尽之称。《书·舜典》:既月。《左传·桓元年》:日有食之既。

又《博雅》:既,失也。

又与漑同。《史记·五帝纪》帝喾既执中而遍天下。注:徐广曰:古既字作水旁。

又《集韵》几利切,音冀。义同。

又许既切,音欷。饩或作既。馈客刍米也。《礼·中庸》:既廪称事。注:既读为饩。饩廪,稍食也。

【卯集下】【无部】 既·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正字通》:俗既字。

广韵

居豙切,去未见 ‖旡声队1部

已也。尽也。又姓,吴王夫既之后。居豙切。七。[1]

参考文献

  1. 即和既怎么区别 , 360问答 , 2016.01.06